仔猪几种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

2013-04-07 13:27赵建丽山东省临朐县上林畜牧兽医工作站262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副伤寒下痢断奶

赵建丽 (山东省临朐县上林畜牧兽医工作站 262600)

仔猪几种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

赵建丽 (山东省临朐县上林畜牧兽医工作站 262600)

有人用“一快三差”来概括仔猪的生理特点,即生长发育快,月龄体重可达初生体重的六倍多;保温能力差、消化能力差、免疫能力差。所以仔猪的常见病也比较多而复杂。下面就仔猪下痢病、水肿病、副伤寒、低血糖症等几种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做浅要的分析。

1 仔猪下痢病

下痢病是仔猪最为常见且影响成活率的重要消化道疾病,往往成为第一死因。

1.1 病因分析

栏舍保温措施不到位,卫生条件差,母猪奶头不洁净;饲料中的营养不足或微量元素、维生素欠缺而引起的营养不全。气候忽冷忽热,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等均可引起仔猪下痢病。

1.2 临床诊断

1.2.1 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冬春12~3月为多发期,水样下痢,大小猪均可发病,传染较快。热侯不明显,中、大猪很少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比率高。抗菌药无效,小肠出血、肠壁很薄。

1.2.2 轮状病毒腹泻 8周龄以下仔猪为多发群体,大猪少发生。粪便呈酸性,仔猪常在较短时间内脱水死亡。

1.2.3 黄痢 多在1~5日龄初生仔猪中发生,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便稀呈碱性,十二指肠充血、充气。

1.2.4 白痢 多在7~30日龄仔猪中发病,排白色腥臭稀粪,粪便呈碱性,胃内有凝乳块,十二指肠充血、充气、无呕吐。

1.2.5 红痢 由G+C型魏氏梭菌引起,主发于3日内仔猪,粪红色较稀,死亡率高,病程短,小肠出血,坏死、充满气泡。

1.2.6 猪痢疾 又称血痢,由密螺旋体引起。2~3月龄猪多发。粪便混有粘液,血液,大肠发生卡他性肠炎,小肠无明显病变。

1.2.7 寄生虫性下痢 由于寄生虫产生毒素和机械损伤肠粘膜引起,病程长,消瘦,皮下水肿,胸腹水增多,偶见排出虫体。

1.3 防治措施

1.3.1 预防 (1)注意饲养环境防寒保温,初生仔猪31~33℃,满月仔猪22℃,大猪18~20℃;(2)做到勤打扫、勤消毒、勤垫圈;(3)让仔猪少吃多餐,用全价饲料;(4)加强母猪怀孕后期、哺乳期营养,添加维力康、肥补和赖氨酸,为仔猪在母胎里补充营养;(5)仔猪的初乳、补饲、断奶等关键时段比较抓好管理;(6)做好传染病的免疫接种。

1.3.2 治疗 (1)导泻:缓泻,不可竣泻,使之排除肠中积粪和有毒害物质,保护肠黏膜,可选适量蓖麻油、花生油、油菜、石蜡油等中的一种口服(2)消炎、抑菌:要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选取恰当的药物(3)收敛:盐、柔酸蛋白、活性炭、石榴皮熬水或食醋等有收敛、吸水、保护肠粘膜上皮的作用(4)补液: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下痢,都要及时补液,可用口服补液盐、综合输液等方式。(5)健胃:当稀泻停止后,需适当喂一些开胃健脾药,调整肠胃功能。

2 仔猪水肿病

断奶仔猪发生水肿病的比列较高,已成为严重影响仔猪育成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2.1 病因分析

饲料的突然变换,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与不平衡;蛋白过高及过低、高糖、高脂肪、氨基酸不平衡;天气突变,猪舍潮湿、阴暗、污秽,长期不消毒及母猪带菌等都可引发水肿病。

2.2 临床诊断

一般断奶后7~15d的仔猪发病较多,一窝或一群中长势较好较壮的几头或一头突然发病,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正常或稍高;有的猪伴有腹泻或便秘、四肢无力、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肌肉震颤、叫声嘶哑、呼吸困难、盲目前进或转圈等供济失调神经症状;有的猪突然狂叫狂奔、口吐白沫后死亡,眼睑、头颈部水肿甚至股腹部、舌边水肿,解剖症状:皮下、肠壁、胃壁、胆囊壁、心瓣隔膜、肠系膜水肿,淋巴结充血、水肿,胸腔、腹腔、心包积水。

2.3 防治措施

2.3.1 预防 (1)不引进带菌的种猪、仔猪;(2)仔猪14日龄时,注射血清类型与本地(或本场)抗原相同的仔猪水肿苗;(3)饲料要全面均衡营养;(4)乳猪应尽早诱食和适量补料;(5)断奶仔猪1d应喂4~8餐,喂6~7/次成饱,切忌一次吃得太饱;(6)断奶仔猪饲料中抗菌药的使用要科学。

2.3.2 治疗 (1)肌注全力消或同时静注2~50%葡萄糖+VC+地塞米松(适量);(2)口服泻盐适量;(3)饲料中加入维多力或维力康适量。

3 仔猪副伤寒

副伤寒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

3.1 病因分析

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

3.2 临床诊断

本病多发于2~4月龄小猪,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典型的症状是持续下痢,呈慢性经过,部分仔猪还有肺炎症状,大肠粘膜有典型的坏死和溃疡,或黏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壁变厚,失去弹性;肝、淋巴结等干酪样坏死;急性病例可从实质器官分离出病原菌,慢性病例不易成功,必须综合其他症状、病原及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排除混合感染,综合判断。

3.3 防治措施

3.3.1 预防 (1)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增强仔猪抵抗力,饲管用具和食槽经常洗刷,圈舍要清洁,经常保持干燥,勤换垫草,及时清除粪便;(2)仔猪提前补料,防止乱吃赃物。断奶仔猪根据体质强弱大小,分槽饲喂。给以优质而易消化的多样化饲料,适当补充物质,防止突然更换饲料;(3)用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苗预防。

3.3.2 治疗 (1)隔离病猪,及时治疗。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均可用于治疗;(2)圈舍要定期清扫、消毒,特别是饲槽要经常刷洗干净;(3)根据发病当时疫情的具体情况,对假定健康猪可在饲料中加入痢特灵或抗生素进行预防;(4)死猪应深埋,切不可食用,防止人发生中毒事故。

4 仔猪低血糖症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又称乳猪病或憔悴病猪,是仔猪生后血糖含量大幅度减少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障碍的一种非传染性营养代谢性疾病。

4.1 病因分析

仔猪出生后7d内,体内缺少为糖原异生作用的酶类,糖异生能力差,其代谢调节机能不全,血糖主要来源于母乳和胚胎期贮存肝糖元的分解,母猪无乳或乳量不足、新生仔猪吮乳不足或消化吸收机能障碍、新生仔猪在母体内发育不良、环境寒冷或空气湿度过高而使新生仔猪受寒等因素均可造成仔猪低血糖症。

4.2 临床诊断

一般仔猪出生后第2天突然发病,迟的3~5d出现临床症状。病猪突然停止吮乳或者吃乳减少;精神沉郁,四肢无力,卧地不起,背毛蓬乱无光泽,粪便尿液呈黄色;体表感觉迟钝或消失,用针刺除耳部和蹄部稍有反射外,其他部位无痛感。皮肤苍白,湿冷,体温下降,耳尖、尾根及四肢末端出现轻微的紫色。多数呈阵发性痉挛症状,头向后低或呈角弓反张,四肢作游戏状划动,口微张,发出特殊的尖声嚎叫或口角流出少量的白沫。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呼吸微弱,眼球不动,对光反应消失。严重的昏迷不醒,意识丧失,瞳孔散大,于3~4h内死亡。

4.3 防治措施

4.3.1 预防 (1)加强妊娠母猪后期和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2)注意对仔猪的护理和防寒保暖工作;(3)对长发本病的猪群采取葡萄糖盐水补给预防。

4.3.2 治疗 (1)对症治疗仔猪补糖和促进糖原异生;(2)及时解决产后母猪无乳、少乳或乳汁过稀等问题;(3)改善饲养环境,注意保暖,减少应激。

S858.28

B

1007-1733(2013)03-0026-02

2012–12–03)

猜你喜欢
副伤寒下痢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仔猪下痢鉴别诊断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