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2013-04-07 13:27邵伟青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16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生产区针头猪舍

邵伟青 (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16300)

生猪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邵伟青 (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16300)

随着我国农村一家一户式散养生猪的逐步减少,养猪生产规模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小规模化猪场数量激增,生产规模一般是生猪存栏量在100~500头,母猪存栏在20头左右。随着养殖规模的发展,一些问题很快呈现出来,如猪场设计不科学、生产效率低;生产工艺不科学、种猪利用不合理;饲养管理不科学、计划性不强;特别是生产技术落后、卫生防疫不科学,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给广大的养猪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挫伤了养猪的积极性。规模养猪场的疫病控制问题已显得越来越突出。为有效防控规模猪场的各种疫病,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各个环节。

1 做好规模养殖场址选择与布局

规模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供水供电方便、有充分自然隔离条件的地段。全场应严格划分生活区和饲养生产区,两区之间设立隔离屏障。猪舍应彼此独立,间距10m以上,排列顺序从上风向始依次为: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成猪舍和隔离观察室。净道门边设消毒室、更衣室,大门人口、饲养区入口及猪舍入口分别设立消毒池。在下风段饲养区外建立兽医室、病猪隔离舍、污物污水处理设施等。装猪台应建在饲养生产区育成舍附近的围墙外。猪场周围应筑有围墙或其他有效屏障,并建立绿化带。

2 规模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规模养殖场应配备的主要防疫设施包括防疫、诊疗、消毒、冷藏设备,兽医室,病猪隔离场所,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等。猪场周围应筑有围墙或其他有效屏障,并建立绿化带。

2.1 门卫制度 生产区内应严禁非本场生产管理人员随意出入,外来人员出入需经主管兽医人员批准。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消毒,通过消毒池入内。

2.2 消毒制度 整个饲养生产区范围内的所有猪舍、运动场、工具、道路应实行定期清洗消毒。消毒药应高效、低毒,消毒池应保持必要高度水位。几种消毒药应间隔轮换使用,但禁忌交替使用相互拮抗的消毒药物。

2.3 免疫制度 大多数养猪场疫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免疫失败。养殖场应根据本场和周边地区的疫病发生情况,正确选择疫苗种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档案。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同时根据疫情严重程度,适当增减免疫剂量。在免疫接种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母源抗体,猪群健康状况,疫病发生季节,疫苗的有效期和疫苗的副作用等。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疫苗保管不当,注射的疫苗可能已经失效。在对基层的实际调查中发现,许多乡镇兽医人员没有按规定正确的进行冷冻或冷藏保管疫苗,也没有在规定的时限内将疫苗注射完毕,如此注射到猪身上的疫苗可能早已失效。(2)不按操作规程免疫注射,免疫效果差、应激反应大:①许多人根本做不到注射一猪一换针头,甚至连一户换一根针头也做不到。②目前推广使用的猪蓝耳病油剂灭活疫苗,黏稠度大,很难注射,加上猪往往不老实,有时甚至10多秒钟都不能将4ml疫苗推进猪体内。因此,时常造成推进猪体内的疫苗剂量不足。③在无人配合保定或保定人力不足的情况下,许多防疫员采用打飞针的办法,有的将疫苗打在猪背上或猪屁股上,多数将疫苗打在脂肪层里,由此引起较大的应激反应。④更多的情况是,打防疫针时不仅不换针头,而且注射部位及针头不消毒。打针时,针头带着粪便、污物、分泌物打入猪体内。不仅导致应激反应大,甚至造成注射部位发炎、化脓。

2.4 检疫制度 所引种猪必须来自非疫区正规的种猪场,并严格做好检疫工作,进场后需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后,经驱虫、免疫、消毒后方可混群饲养。商品猪必须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的检疫员检疫合格,并开具产地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售。

S851.33

C

1007-1733(2013)03-0046-01

2013–01–17)

猜你喜欢
生产区针头猪舍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标准化羊场建设要点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