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免疫表型分析

2013-04-07 22:49张青艳陈智超赵阿兰吴耀辉
山东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表型白血病抗原

张青艳,陈智超,赵阿兰,吴耀辉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疾病,细胞以正常或高于正常的速率复制增殖,大量积聚在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低度恶性疾病。这类细胞形态上类似成熟淋巴细胞,但是一种免疫学不成熟的、功能不全的细胞。CLL绝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T细胞者较少[1]。免疫分型可以证明CLL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性,B-CLL 主要表达 CD5、CD19、CD20,SmIg、FMC7弱表达。T-CLL主要表达成熟T淋巴细胞标记,如 CD2、CD3、CD8或 CD4阳性,CD5阴性。2010年7月~2012年1月,我们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26例B-C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标本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6例B-CLL患者,男17例,女9例;中位年龄62.5(40~76)岁。均符合2007年第3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其中贫血伴乏力、纳差6例,反复低热、体力下降6例,淋巴结肿大5例,进行性消瘦3例,脾大伴腹胀2例,出血2例,体检示血象异常1例,皮肤黄染1例。

1.2 免疫表型测定方法 抽取并肝素抗凝骨髓或外周血3 mL(6 h内),常规溶血,将细胞数调整后溶于PBS中。利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选用CD56、CD22、CD11c、HLA-DR、CD20、CD79a、CD25、sIgD、CD43、CD123、CD4、CD7、CD30、CD8、CD3、CD+4等 27种胞膜抗体,所有抗体均为Becton Dickinson公司产品,每管中含该样品100 μL(约2×105细胞/mL),加入 20 μL CD45-PerCP、20 μL CD33-PE 及 1.5 μL的FLAER,混匀后置于室温避光孵育20min,PBS洗涤,PBS重悬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管收集20 000个细胞,在CD45/SSC点图上设门分析各群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以荧光阳性细胞>20%为相应抗原阳性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6例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标本免疫表型测定结果大体一致。B-CLL患者抗原的表达在各类检测的抗原中,CD19、CD20、HLA-DR 阳性表达率最高,均为100%,CD19(平均阳性率82.65%)从祖B细胞阶段开始表达,直至浆细胞前阶段,CD20(平均阳性率79.20%)表达于早期B细胞和成熟B细胞阶段,CD5和 CD19双阳性病例占 53.85%,cCD79a为96.15%,CD5为 84.62%,CD23为 84.62%,CD11c为84.62%,CD22为 65.38%,CD24为 61.54%,CD38为42.31%,CD43为 19.23%,CD25为15.38%,CD2为3.85%,CD56为0.00。26例患者中平均62.26%的B-CLL表达cCD79a,而CD79a主要表达于除浆细胞外B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是B细胞的特征性标记;65.68%B-CLL 表达 CD5,58.75%B-CLL 表达 CD23,48.04%B-CLL 表达 CD11c,而 HLA-DR、CD19、CD20、CD24平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25%、82.65%、79.20%、63.37%,其中 HLA-DR、CD19的平均阳性表达率最高,而CD56阳性率最低为2.22%。

3 讨论

B-CLL是起源于B淋巴细胞恶性转化和克隆化的恶性疾病,在欧美为发病率最高的白血病,占总白血病的30%左右,而在亚洲国家相对少见,根据中国血液病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发现,BCLL占慢性白血病的6%,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B-CLL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中年多见,中位发病年龄为53岁,男性多于女性[1],罕见小于30岁的病例。本组26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2.5岁,其中≥60岁者14例,与文献报道相似。

近年来,流式细胞术由于能快速、多参数、客观地测定细胞抗原表达而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的诊断及辅助检测,尤其在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检测中应用普遍[3]。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B-CLL能够准确地进行免疫分型,提供诊断依据。B-CLL患者外周血中积累了大量单克隆淋巴细胞,主要表型特点为CD5与CD19共阳性。本研究26例B-CLL患者中,CD19均高表达,细胞平均阳性表达率达82.65%;同时CD20为100%表达,细胞平均阳性表达率79.20%,而CD20在正常B淋巴细胞激活后会逐渐丢失;CD22阳性率达65.38%,据文献报道,早期B淋巴细胞亦表达CD22[4],以上三点均提示这类细胞是免疫学不成熟、功能不全的细胞。本研究中有22例(84.62%)为 CD5阳性,26例(100%)为CD19阳性,CD+5CD+19平均阳性率56.17%,因此同时测定CD5和CD19对B-CLL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此结论与国内其他文献相一致[5,6]。

本研究26例诊断为B-CLL患者的淋巴细胞中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2(3.85%)、CD3(7.69%)、CD4(0.00)、CD8(0.00)均比正常人极度减低,即使排除他们的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的原因,他们的细胞免疫功能仍然显著低于正常人,同时提示部分细胞可伴系表达[7]。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CD38表达与CLL预后呈负相关[8],CD38是一种能够促使B细胞活化和增殖的Ⅱ类跨膜糖蛋白,还是疾病侵袭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无论患者的临床分期如何,即使处于Rai分期的0期,CD38+患者亦常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因此,CD38+的表达是CLL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9]。据文献报道,B-CLL临床预后差异大,而且预后相关因素较多[10],CD38是B-CLL预后的众多相关因素之一。本组26例CLL患者中有11例患者表达CD38,但由于病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进行研究。

目前临床多进行CD45设门分析各群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由此我们可考虑从中再选取CD+5CD+19细胞再设门分析,以提高恶性细胞抗原表达率,由此提高疾病诊断率。而这在缓解后白血病患者复发诊断中尤其重要,同时测定CD38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预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极度减低是首诊B-CLL的另一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随时监测病情变化并为我们及时提供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有助于诊疗及预后。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白血病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但与体外的高抗瘤活性相比,体内疗效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如何提高CIK在体内杀伤肿瘤细胞效果是研究的热点与关键所在,通过监测CIK培养前后免疫表型的变化可以对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3.

[2]王欣,刘林,陈建斌,等.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9,38(10):1210-1212.

[3]Jennings CD,Foon KA.Recent advances in flow cytometry:application to the diagnosis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y[J].Blood,1997,90(8):2863-2892.

[4]张帅,童春容,范桥珍,等.相对定量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抗原表达规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8,2(7):776-782.

[5]刘艳荣,常艳,王卉,等.慢性淋巴细胞系统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7-21.

[6]马勤芬,周惠芬,朱明清,等.5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15(4):696-699.

[7]陆紫敏,顾凤英,申远,等.恶性血液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测定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9(2):14-16.

[8]Poeta G,Maurillo L,Venditti A,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D38expression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J].Blood,2001,98(9):2633-2639.

[9]于军红,孟繁军,郭小芳.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及外周血ZAP-70与CD38表达及意义[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4):306-307.

[10]Dighiero G,Binet JL.When and how to treat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N Engl J Med,2000,343(14):1799-1801.

猜你喜欢
表型白血病抗原
建兰、寒兰花表型分析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GABABR2基因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代谢相关表型的关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表型与血清学测定的临床意义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72例老年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