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稻瘟病的综合防治

2013-04-08 02:10洪海林沈其文胡宇舟
湖北植保 2013年5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有益稻瘟病

洪海林 沈其文 胡宇舟

(1.咸宁市植保站 437100; 2.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437100)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是对稻瘟病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稻瘟病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稻瘟病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是因地制宜地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技术,对稻瘟病进行控制和治理。根据综合防治的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措施的应用。

1 全局性

稻瘟病综合防治的要求是从稻田生态系的整体考虑,从生产全局出发,创造不利于稻瘟病发生而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在考虑采用一种措施时,除了考虑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外,还必须同时考虑对整个稻田生态系的影响,也就是不仅要考虑对稻瘟病的防效,也要考虑对有益生物和水稻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当前的效果,还要考虑长远的效益。因此,稻瘟病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必须要有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一项措施的运用要有利于稻田生态系中种群的平衡,避免由于一项措施的运用使得有益生物的种群数量减少而出现其它有害生物种群猖獗发生的不良后果。

2 综合性

稻瘟病综合防治系统中的各项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都各有所长,也都有其局限性。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减弱其局限性。必须在稻瘟病综合防治中树立综合的、协调的观点,将各种措施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特别是考虑化学防治与农业防治之间的协调,要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即使在进行化学防治时,也要将对有益生物的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3 经济性

稻瘟病综合防治效果的成功与否,不只是要看其直接的防治效果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要看其长期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坚持预防为主,对老病区、高感水稻品种或气候条件有利稻瘟病流行的稻区,要用好保护药,以防稻瘟病重发时难以控制,因稻瘟病大暴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为了保持稻田生态系的种群平衡,保护有益生物,从经济学观点来看,应根据生态系中稻瘟病菌源数量是否已经达到会使水稻受到经济损失的程度,也就是根据经济阈值来制订防治指标。凡是稻瘟病的发生低于防治指标又不具备流行条件的,不必进行化学防治,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防治成本,同时也可以保护有益生物种群数量。总之,要根据稻瘟病的发生趋势决定是否用药、用药量及用药次数,尽可能减少用药量。

4 环境安全性

稻瘟病综合防治应以能保护环境安全,保护人、水稻、有益生物的安全为原则,一切措施应不引起环境污染为标准。使用化学防治时,要一方面考虑到环境的安全和对有益生物的杀伤程度,还要贯彻实施安全使用标准,遵照登记允许的有效剂量和在一定的安全间隔期后方可进行收获,以保证收获的稻谷中不含有农药,或含有量低于允许残留限量的水平,以保证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有益稻瘟病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做有趣有益的游戏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静坐有益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读书有益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