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间牵引钛钉在下颌骨单线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3-04-08 03:30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体层牙弓单线

刘福来 赵明莉△ 胡开进▲

2008~2012我们对43例下颌骨单线骨折患者行牵引钛钉作为固位体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下颌骨单线骨折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38.2岁;下颌颏部骨折20例,下颌体骨折15例,下颌角骨折8例。

2 方 法 颌间牵引钛钉使用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固定钛钉系统及配套工具,钛钉直径2mm,长度12mm,钉头直径3.7mm。术前根据曲面体层片或螺旋CT确定骨折情况,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颌间牵引钛钉植入术,麻醉起效后,在前庭沟上方粘膜转折处5mm左右,直接在颌骨上钻透颊侧皮质骨,使用配套工具将牵引钉旋进颌骨内,使钉子头部外露粘膜外3mm左右即可,常规植入4枚牵引钉,手法复位咬合关系后,橡皮圈牵引。对配戴全口义齿患者,常规植入牵引钉后,在基托相对位置磨除部分基托适当缓冲,再行牵引。术后常规予以口服抗生素5d,并予以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含漱以保持口腔卫生。术后3周拆除橡皮圈,拆除1周后,如咬合关系维持良好,在局麻下拆除牵引钉。术后1周、1月及3月均复查曲面体层片,了解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

3 结 果 所有手术均在30~60min内完成。颌间牵引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口腔卫生良好,咬合关系良好。未见感染迹象。所有患者均在1月内拆除固定装置,咬合功能恢复良好,曲面体层片显示骨折大部分达到解剖复位,1例下颌角单线骨折患者术后曲面体层片显示骨折对位欠佳,但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骨断端形成骨愈合。

讨 论

对于颌间牵引钉植入的位置,应根据骨折段的位置,均匀分散牵引力,避免损伤牙根、牙周膜、恒牙胚、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等重要解剖结构。术前需要认真阅读影像学资料,精准测量,选择合适的位点植入,尽可能使颌间牵引钉垂直于颌骨方向。目前尚无明确要求的固定位置。根据目前的经验回顾,植入点尽可能远离牙龈组织,避免损伤牙根及牙周膜,常选用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或者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对于处于替牙期或乳牙期的患者,需更加注重位点的选择,避免损伤恒牙胚。

传统固定与颌间牵引钉的优缺点对比:传统使用预制成品牙弓夹板,虽然价格便宜,但是操作繁琐,耗时长,对牙周组织损伤巨大。对于张口受限患者难于操作,且对于无牙颌的患者无法使用。术后患者口腔异物感明显,清洁困难,且容易造成口腔溃疡。预制成品牙弓夹板口腔内金属暴露较多,影响美观。如切开内固定术,会留下术后瘢痕,增加患者痛苦。颌间牵引钉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便,时间明显缩短,单纯的植入术仅需10min左右。患者异物感小、术后口腔卫生情况维护良好。无手术瘢痕和金属异物不影响美观。可方便地用于无牙颌患者或开口度很小的患者。拆除迅速,且疼痛感小或者无明显痛感。但是存在费用相对昂贵,且如操作不当容易损伤牙根、恒牙胚、下牙槽神经管及上颌窦等重要解剖结构。植入时注意事项:手术植入钛钉时首先需要注意解剖因素,避免损失重要结构;其次,合理的根据骨折移位情况,确定植入的位点和数量,以保证术后咬合关系稳定;植入时需要避免使用暴力,避免钛钉折断,一旦折断在皮质骨内,将很难去除;术中需要控制转速,避免周围骨质发生热烧灼性坏死,导致牵引钉脱落。

颌间牵引钉是治疗下颌骨单线骨折效果可靠、创伤小、舒适度高的一种颌间固定方法。但是仍需要注意使用的适应证,对于合并牙齿松动/脱位需固定,牙槽突骨折等情况仍应采用牙弓夹板固定为宜。术前需要精确测量,确定植入位点和植入数量;术后需密切观察,如发现移位等情况发生,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体层牙弓单线
澄清工艺中絮体层的净水效能和运行机制研究
中老铁路单线长隧贯通 国内玉磨段完成投资近九成
单线重载铁路双接近区段设置方案探讨
高韧性的陶瓷薄板及其制备方法
牙齿拔除治疗牙列拥挤前突对牙弓宽度的矫正效果探究
正常垂直骨面型与牙弓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牙弓/牙槽骨弓的塑形矫治
——基于牙弓形态发育不良的儿童错牙合畸形诊断与阻断治疗
单线半自动车站接近区段电码化探讨
单线单变对电网稳定运行影响浅析
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