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田北部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特征分析

2013-04-08 09:45辛成华
山西煤炭 2013年3期
关键词:石炭含煤煤田

辛成华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 地质勘测处,山西 大同 037003)

大同煤田是我国著名的煤田之一(包括大同市、左云县、右玉县、怀仁、山阴县等),大同煤田是双纪煤田(侏罗纪煤系和石炭-二叠纪煤系)两个煤系在多数区域重叠赋存,煤炭资源非常丰富[1]。随着长时间的高强度大规模开采工作的进行,上部侏罗纪煤田772 km2,目前已经全部开发;下部石炭-二叠纪煤田1739 km2,正在大规模地开发。目前有矿井73座,2011年煤炭总量实现1.936 9亿t。

同煤集团的石炭-二叠纪矿井包括:塔山、同忻、同发东周窑、马道头等,大多是特大型矿井,综合机械化程度高,对煤层层位和赋存状态的掌握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揭示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纪纪煤层的变化规律、聚煤特征,以获得准确的煤层层位信息,这对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非常重要[2]。

1 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及含煤性

大同聚煤盆地的总体形态是轴向呈北东--南西的类椭圆形,面积约1827km2,主体构造是东南翼地层的倾角相对较陡,而西北部分是平缓的不对称向斜。区域地层由老到新分别是:太古界集宁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下统,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的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3]。大同煤田北部区内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1)太原组含煤地层及含煤性(C3t):该组厚33.2~138.25m,一般厚82.23m。由灰、灰白、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等组成。该组是下煤系主要含煤地层,含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和10号煤层,该地层区内除1号煤层外,基本上均有分布、且较稳定;但是南厚北薄,至云岗十里河以北逐渐变薄尖灭。本层最底部有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中粗粒砂岩,常含砾石,钙质胶结、坚硬、定为标志层K2砂岩,又称鹅毛口砂岩。本组与下伏本溪组地层整合接触。太原组含煤层总厚0.11~51.13m,一般厚15~25m,平均厚18.84m,含煤系数达27%;其中3号、5号和8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赋存稳定;2号、4号、6号、7号、9号和10号煤层为局部可采或零星煤层。本区东南角和西南角有火成岩侵入本组,致使其5号、8号煤层发生变质,但影响甚微。整个大同盆地北部太原组从北向南煤层厚度呈增加趋势。塔山井田的煤层厚度均大于20m,最厚处达40m以上。

2)山西组含煤地层及含煤性(P1s):该组厚0~135 m,一般厚61.01m。由一套灰、深灰灰白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仅最下部山4号煤层有工业价值;其他山1、山2、山3号煤层零星分布。本层最底部有一层灰白色含砾粗粒砂岩,厚4~15m,定作标志层K3砂岩(窑子头砂岩),以此作为本组与太原组分界标志。本组地层分布范围(较太原组地层)大为缩小,但厚度变化也是东南厚、西北薄。从东周窑至新高山一线以北逐渐变薄缺失。与下伏太原组地层整合接触。山西组含煤4层,其中只有最下部的山4号煤层较为发育,在全区大部分地区可采,具有工业价值;其他山1、山2、山3号煤层在研究区内只是零星分布。山西组煤层总厚平均4.06 m,含煤系数为9%。在北部山西组含煤厚度大体上是从北向南有增加趋势,在马脊梁井田最厚,其厚度达6.65m;在东周窑井田中部、四台井田、燕子山井田的局部,由于山西组缺失,因此也缺失煤层。

2 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岩石类型

1)砾岩。砾岩为灰白色巨厚层状、厚层状、中层状砾岩,砾石主要成份为白色石英和黑色燧石,砾石直径2~4 cm,分选、磨圆中等,砾石次棱状到次圆状,砾石呈叠瓦状排列,深灰色泥岩和砂岩充填,剖面向上变细过渡为砂岩,与下伏岩层呈冲刷接触,在山西组和太原组均有分布。

2)砂岩。按照结构特征分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按照我国现行分类方法分为石英砂岩、长石质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岩屑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大同煤田北部的砂岩类型主要有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

3)粉砂岩。包括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颜色为灰白色、深灰色、灰黑色;其中稳定组分较多,成分较单纯,常以石英为主;石英较少,多为钾长石,此为酸性斜长石;岩屑极少或不存在,常含较多白云母;粘土基质含量一般相当多,向粘土岩过渡形成粉砂岩质粘土岩;磨圆度不高,分选较好;常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在山西组和太原组均有发育。

4)粘土岩。粘土岩在大同煤田北部石炭-二叠系有广泛分布。该地区常见的有粉砂质泥岩、泥岩、碳质泥岩、高岭质泥岩、高岭岩。颜色为灰黑色、灰色、黑色、灰褐色;含植物碎屑化石,粉砂质结合,波状层理,平坦装断口,性脆,易碎,易风化。

3 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1)太原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太原期是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最重要的聚煤期,太原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等,形成了太原组3号、5号、8号主要可采煤层,煤层总厚约30m左右,含煤系数30%以上。总体特征表现为北东薄而南西厚,在南部玉井、鹅毛口、马道头等地较厚,可达120~130m,最厚可达140 m;而在盆地的北东端厚度最薄,仅15~20 m。从太原组地层厚度和分布来看,太原期是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发育的最鼎盛时期,地层遍布全区,沉降中心位于同家梁-旧高山一线至南西部玉井一带地区。

2)山西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山西组从K3砂岩底部到K4砂岩底部,平均厚度40~80 m,在鹅毛口、酸茨河等地较厚,达到100m以上,鹅毛口区达140m。新高山-云岗一带以北为剥蚀区。山西组中上部赋存有山3号、山2号、山1号极不稳定薄煤层,由于河流作用加强,河流改道迁移频繁,辫状河道沉积发育,泥炭沼泽发育不稳定,因此上述煤层薄且零星分布。除山4号煤层外,大多不可采。

4 结束语

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的分析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分析总结,可以提高对大同石炭-二叠纪煤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煤层赋存状态和煤层层位的认识,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也为煤田整体规划和改扩建提供依据。

[1]杨含禄.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岩相古地理及聚煤环境[C].中国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及地址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2]崔晓立.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沉积物源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4):55-58.

[3]周安朝.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地质学研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石炭含煤煤田
青海木里煤田腐败案背后的“保护伞”
基于工程实践的火电厂含煤废水集转措施探讨
含煤地层的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及防护研究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昭苏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
通柘煤田—1—2煤层的煤质变化规律
浅谈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煤田地质勘查技术分析
冀中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埋藏-生烃史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