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文化建设视野下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的研究

2013-04-08 23:33黎学兵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全民形式运动

张 颖 黎学兵

(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2.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据统计,我国每年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15天[1],这意味着中国人每年有1/3 时间在节假日休闲中度过,休闲已不可避免的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休闲运动以其积极、愉悦、可参与性和实效性等特点成为了人们越来越青睐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文化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文化的休闲维度和体育维度上产生的一种交叉的文化。[1]众所周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生存的最终目的[2],因此在休闲文化建设视野下,针对休闲运动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进行研究,不但为全民健身在我国健康快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也可以为休闲运动市场的活跃和休闲体育经济的发展创造机会。

1 休闲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现状

1.1 休闲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于光远先生曾提出“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得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在我国,休闲研究起步晚,人们对于休闲意识淡薄,尚未形成有文化、有技术和有艺术的休闲世界观、人生观和休闲价值观。经过查阅资料可知,目前人们的休闲意识还很薄弱,休闲体育价值观尚未全面形成,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通过走访和调查成都各高校及其全民健身场所,笔者发现目前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总量投入和文化投入都相对不是很高,再加之缺乏专业的公共休闲体育文化服务人才,特别是研究休闲的专家相对比较少,因此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休闲体育文化建设的难度。从休闲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不难得出,在休闲文化建设视野下通过休闲运动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是十分必要的。人文精神的转变使得人们更加渴望能够通过休闲运动在大自然中感悟生命的意蕴和人生的价值,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得到了重视,这无疑对休闲体育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在文化建设视野下休闲运动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1.2 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现状

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全民健身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的、有任务、有措施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有战略意义和长远生命力的、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经过18年的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就越发显得突出:

第一,全民健身意识较为薄弱。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都市生活中休闲时间的增加和休闲运动形式的日趋丰富,居民参加健身活动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但呈现出明显的“两头热,中间少”的分布,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年轻时用身体来挣钱,年老后花钱买健康”这种健身观念是错误的,但是却仍然不愿改变现状,缺乏积极主动的健身意识。第二,场地资金有限,人才缺乏。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过程中场地总体数量有限,一些健身场所硬件设施产品质量不高,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健身指导员数量少,专业技术能力欠缺,一定程度上导致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受到制约。

针对问题所在,为了更好地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在不断更新观念,增加人们的健身意识;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体育设施;不断扩大指导员队伍健身的同时,努力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2 休闲运动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的必要性

在西方,古希腊人认为,“自由人如果不想使自己的生活沦为灾难,就一定要接受休闲人生的教育”。[3]薛海红等(2005)认为休闲教育简单说就是培养人们对休闲行为的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让人们合理、科学的享受闲暇时间,根据个人兴趣、特点、环境,从事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4]休闲运动作为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是休闲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为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推动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的旨在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和提高人民体质健康水平。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当代休闲运动的价值所在,人们开始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参加攀岩、登山、漂流、探险、垂钓、滑雪等休闲活动,参与新的休闲运动预示着人们对当代休闲文化价值的追求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休闲运动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有助于人们对当代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的理解和正确定位,在休闲文化建设视野下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完善体育设施、不断扩大指导员队伍,通过选择易开展、好开展的休闲娱乐项目来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而且休闲运动具有体验性、日常性、主体性等特征,因此在休闲文化建设视野下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是可行的。

3 休闲运动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的内容

休闲运动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有助于人们对当代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的理解和正确定位,为我国当代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休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休闲运动项目都可以被大众选择和接纳。要想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必须是要与全民健身纲要的目标相一致,要符合全民健身的规律和总体规划,要符合人的客观需求等。虽然有些项目深受广大不同年龄阶段人们的喜欢,但是并不能直接照搬到具体的全民健身活动当中,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如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开始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参加攀岩、登山、漂流、探险、垂钓、滑雪等休闲运动,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人们获得更多的新奇感受和快乐体验。

休闲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水域、地域和空域的具体小项目。水域项目主要有划船、赛艇、帆板、水上摩托、潜水、冲浪、滑水、钓鱼、漂流、游泳等;地域项目主要有登山、攀岩、定向徒步越野、郊游、山地自行车、野外旅行、探险、滑雪、雪上摩托等;空域项目主要有滑翔、跳伞、热气球等。休闲项目形式多样,选择范围大,可接受度高,但是并不表明所有的休闲运动项目都可以拿来作为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如滑翔、跳伞等项目不易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对来说就不能用于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目前比较受广大民众欢迎的休闲项目主要有花绳、攀岩、旱地冰球、台球、沙滩排球、跆拳道等项目,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在后续研究中将逐步深入分析。

4 休闲运动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的措施

第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创造有利于休闲活动开展的环境和条件是休闲运动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的前提。休闲运动要得以良好发展,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需同时具备,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休闲运动硬件设施,如休闲场馆、休闲运动健身路径、休闲设施等硬件设施,高度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问题,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除增添和建设可供大众休闲的场馆外,还应该充分开放现有场馆、公园、风景区等自然环境的健身娱乐场所和城镇的园林绿地,提高休闲健身设施利用率。

第二,加强骨干队伍培养,夯实休闲运动基础。哪里骨干力量多、素质高,哪里的休闲运动就开展得好,要继续加大和提高休闲运动指导能力,不断组织规范化的培训,配备专业的休闲运动指导专家,带领群众科学休闲健身。

第三,广泛开展休闲活动,打造休闲运动项目品牌。加强宣传工作,推广简便易行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休闲运动方法;广泛开展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传统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品牌,如扁带、旱地冰球等。

第四,集思广益,全方位、多方面创建全民健身新形式。通过各方征求意见,制定出台相关休闲运动政策;总结经验,广泛收集意见,明确方向;不断改革创新活动模式、组织形式、健身方法,形成更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休闲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

[1]何跃如.休闲文化与休闲设计的概念分析[J].科技资讯,2008(4):186-187.

[2]马惠娣.建造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休闲文化的理论思考[J].未来与发展,1996(3):26-29.

[3]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98.

[4]薛海红,李志翔,高连春.高等学校体育与休闲体育教育[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3):123-125.

猜你喜欢
全民形式运动
全民·爱·阅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不正经运动范
可持续全民医保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