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与研究※——以成都市高职院校为例

2013-04-08 23:33邓秀华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律素养

邓秀华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1)

1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调查目的

高职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发生偏差,如果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基础知识欠缺,法律应用能力差,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可能以身试法,走上犯罪的道路。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状况,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调查分析,提出增强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措施。

1.2 调查对象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在2012年9月~11月对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5 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法律素养方面的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5 份,回收率98.5%,有效问卷975 份,有效率97.5%。其中男生321 人,占总数的32.92%,女生654 人,占67.07%;文科学生421 名,占43.18%,理科学生554 人,占56.82%;农村学生752 人,占77.13%,城市学生223 人,占22.87%。

2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问卷统计分析

2.1 对高职学生法律知识的调查

这部分的问卷共设计了15 道题,主要是关于高职学生对我国基本法律的精神和规定以及和其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的掌握情况。除了一般的法律基础知识外,还涉及到部门法的相关知识。问卷设计的问题包括:“你现有的法律知识主要来自哪里?”“我国现行宪法是第几部宪法?”“你认为我国最高国家权利机关是什么?”“我国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是什么?”“你知道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是我国的公民吗?”“现阶段我国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征收起点为多少元?”“劳动者与企业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其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多久?”“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否要负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龄是多少?”“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吗?”“‘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您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打官司是不是就是打证据?”“每个公民是否都有宗教信仰自由?”“行政法规由谁制定?”等。

从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学生意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但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较少,法律知识的积累主要来自学校的教育,对法律基础知识学习需进一步增强,如“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是我国的公民吗?”有34.72%的人认为不再是我国的公民了;“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否要负刑事责任?”14.3%的人认为不负刑事责任,11.2%的人不知道;“打官司是不是就是打证据”32.4%的人认为不是,2.1%的人不知道;“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吗?”10%的人认为不正确,3.1%的人不知道。从统计结果来看,要想弥补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主要应该通过学校教育,在学校必须加强法制的宣传和教育。

2.2 对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

本部分问卷共设计15 道题,主要涉及高职学生对现行法律、法律现象和法制环境的观点以及从法律角度去思考、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意识程度。如:“你认为你的法律意识强吗?”“你认为学习法律有用吗?”“如果有学习法律的机会,你是否愿意参加?”“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当你的朋友犯了罪,需要你提供罪证时,你会如何处理?”“假设你假期兼职打工,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遇到与法律有冲突的事情发生时,你会怎样处理?”“公交车上你看到有小偷在偷别人的东西,你会怎么做?”“如果学校组织一些关于法律的宣传活动或讲座,你是否愿意参加?”“当你在银行自动取款机取款时,会不会打印客户凭条?”等。

从调查结果分析,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学习法律知识的愿望比较强烈,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提高法律素养,但是法律信仰不够,对法律的公正公平存在着质疑,有拒绝使用法律的倾向,对法制建设的现状不是很满意。如“你认为你的法律意识强吗?”58.3%的人都认为自己的法律意识不强;“你认为学习法律有用吗?”74.3%的人都认为学习法律很有用;“如果有学习法律的机会,你是否愿意参加?”91.3%的人都愿意进行法律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相信法律是公正的?”25%的学生不相信法律是公正的,54%的人说不清楚;“假设你假期间兼职打工,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26.3%的人没有考虑签合同,28.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在遇到与法律有冲突的事情发生时,你会怎样处理?”只有55%的人会寻找法律途径,36.2%的人先主观解决问题,再寻求法律途径;“当你在银行自动取款机取款时,会不会打印客户凭条?”37.9%的人不会,3.6%的人不知道取款机有该项功能。

2.3 对高职学生法律应用能力的调查

这部分问卷共设计了10个问题,设计的问题主要是大学新生在面对违法行为或侵害其合法权利时的态度,以及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包括:“你认为你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如何?”“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法律途径解决过纠纷吗?”“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做?”“如果在商店买了一件价值约200 元的伪劣产品,返回商店与之交涉无果,你会怎么办?”“假设你向工商局投诉假冒伪劣产品,而工商局无故不予受理,你会怎么办?”“假设毕业以后,你与企业签订了工作合同,但是企业违约,你会怎么办?”“假设邻居家的宠物严重影响了你的休息,并且你屡次与之交涉无果,你会怎么办?”“你的朋友2011年向你借了2 000元,现在怎么也不还,按照法律你最迟哪一年起诉才能获得胜诉?”“在工作中,如果遇到本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在理发店洗头或剪发是一种合同现象吗?”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不信任,缺乏使用法律的信心,46.4%的人没有运用法律途径解决法律纠纷,碰到问题的时候很少想到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如“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做?”81.69%的人会拒绝,14.08%的人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会接受,4.22%的人会完全接受;“假设你向工商局投诉假冒伪劣产品,而工商局无故不予受理,你会怎么办?”25%的人不知道怎么处理,自认倒霉,51.47%的人会向工商局的主管部门提起行政复议,23.53%的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假设毕业以后,你与企业签订了工作合同,但是单位违约,你会怎么办?”9%的人自认倒霉,36.36%会去法院打官司要求索赔,43.94%的人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10.6%不知道怎么办;“在工作中,如果遇到本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你会怎么做?”8.8%的人找政府部门解决,55.88%的人找单位领导协商解决,30.3%的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2.4 对高职学生法制教育建议的调查

该部分共2 道题,设计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对提高法律素养的一些建议,问题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提高法律素养的作用?”33.32%的人认为非常有用,41.3%的人认为大部分有用,23.4%的人认为只有很少部分有用,1.98%的人认为没有用,纯属虚设;“学校应该通过哪些活动来增加法律知识”(A 法律基础课教学;B 专业选修课或讲座;C 社会实践或宣传活动;D 开设学生社团;E 其他途径)43.2%的人选择了法律基础课教学,23.2%的人选择了专业选修课或讲座,25.4%的人作了多项选择,认为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

通过对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分析发现,高职学生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意识,在损害自身利益时绝大多数能想到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但苦于获取法律知识的机会和途径较少,希望学校通过法律基础课教学、专业选修或讲座、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等活动来增强法律素养。

3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

3.1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法制化国家必须培养公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制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高职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技术性人才,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年学生犯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意志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在不自不觉中就触犯了法律。所以,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学会用法律的思维解决问题。

3.2 加强法制课程建设,增强学生法律知识

加强法制课程建设,增强学生法律知识是培养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这门课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融为一体。要培养良好的法律素养,增强法律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除了要懂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外,还必须有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较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案例分析、小组教学等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借助网络、电脑、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2]由于《基础课》的课时有限,可能不能满足有的喜欢法律知识的同学,可以开设法律选修课和法制讲座等,弥补学生在《基础课》上法律知识“吃不饱”的现象。

3.3 增加法律实践机会,提高学生法律应用能力

高职学生具有法律意识,掌握了法律知识还不够,还必须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增加学生法律实践机会,学会用法律的思维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法律应用能力。首先,建立一定的法律实习基地,条件许可的学校可以自行建立实习基地,配备专门的教学设备,安排专门的人员管理。也可以与当地的司法部和有关媒体的法制栏目组建立联系,签订合作协议,这样在适当的时候就可以分批次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通过“法律诊所”“审判观摩”和“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学生面对面地感受法律威严、解决法律问题。[3]其次,要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保证法律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把法律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实施细则,给与一定的课时和必要的经费,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在实践当中积累法律知识,培养法律素养。

3.4 优化法制环境,加强法制宣传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还应该优化法制环境,加强法制宣传。良好的法制环境能通过认知导向、情感陶冶、榜样示范和行为规范等方式影响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法律知识的积累和法律应用能力的提高。

首先要建立法制校园。学校是学生主要生活的场所,学校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法治社会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违反者严格按制度办事。同时要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方式宣传我国的基本法,通过一些典型的违法乱纪的案例来警示学生。[4]其次,要优化网络环境。上网已经成了大学生的潮流。但是网络内容五花八门,由于高职学生个人认知还不够成熟,意志力相对薄弱,对网络内容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容易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我们要净化网络内容,制定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倡导网络道德,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网络环境。

总之,在今天这个法制化的社会,高职院校学生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依法就业创业,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何冬莉.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2):300-301.

[3]王勇.对我国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7):122-124.

[4]靖国华.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性思考——以宁波市大学生法律素养调查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39-142.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律素养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