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晒书

2013-04-09 09:06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3年9期
关键词:梅雨诗书烈日

□ 周 礼

进入夏天,烈日高照,热情似火,整个大地像是置于一个巨大的火炉之中。这样的天气,尽管炎热,但却是晾晒东西的最好时节。儿时在农村,每逢伏天,母亲便会将柜子里的衣物和棉被取出来晾晒。在南方,梅雨时节,雨水很多,空气比较湿润,东西也极容易受潮。待梅雨走远,就得及时将这些东西拿出来晾晒晾晒,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发霉,还能使衣物中拥有阳光的味道。

我晒书的习惯,可能是小时候受母亲的影响。每年农历六月,我都会择一个晴好的日子,将书柜里的书统统翻出来晾晒一下。如果说我这一生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那就唯有家中一箱箱的书籍。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喜欢藏书,尽管家境不算富有,但日积月累也达到了上千册的藏书。诸如《史记》、《资治通鉴》、《中国通史》、《古文观止》、《诗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三言二拍》,《晚清四谴》、《鲁迅文集》、《张爱玲文集》、《贾平凹文集》等。在书柜的一侧,还堆放着许多选本和报刊杂志,那是自己从事文学创作获得的样书及样刊。

晒书这天,我们全家出动,取书的取书,抱书的抱书,摆书的摆书,场面好不热闹,心情好不快活。不一会儿,阳台上就摆满了各种花花绿绿的书籍。望着那一本本藏书,我不禁心潮澎湃。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本书都烙刻着一个时期的痕迹,每一本书都蕴含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汗水。轻轻地抚摸一下,随意翻开一页,便有一次灵魂的对话。望着自己从天南地北“淘”来的书籍,犹如一个丰收的农户注视着满仓的粮食,心里不由自主地生发出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说起晒书,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康熙年间,有一位名叫朱彝的大学者,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一年六月初六,朱彝袒胸露肚于烈日下暴晒,碰巧被微服出巡的康熙帝看见。康熙好奇地问:“先生这是干什么?”朱彝指着白生生的肚皮,笑而答曰:“晒书。”经过交谈和面试,康熙觉得朱彝确有真才实学,就封他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此后,这一习俗便流传开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读书人都要晒诗书,晒字画,谓之“晒书节”。

“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今晒书又有了新的内涵。“晒”为英语单词“share”的音译,意为“分享”,即将个人的图书、学说和思想,通过“晒”这种形式,与他人交流与分享。由此,晒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爱书、惜书行为,也是一种才学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猜你喜欢
梅雨诗书烈日
《梅雨潮信》
烈日下的坚守
烈日
梅雨浸湿的乡愁滋味
陈冲 腹有诗书气自华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梅雨时节唱江南
腹有诗书气自华
疯狂编辑部之烈日消暑法
烈日下的浪漫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