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评价

2013-04-09 00:39陈平丽沈伟
上海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产褥期产后产妇

陈平丽 沈伟

(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508)

产后忧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是以持久性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障碍[1],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对婴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2]。心理社会因素在产后抑郁的发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做好产后生活方式调适和心理调适,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可预防和减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我们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对本中心分娩的产妇进行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276名初产妇,按照分娩时间排序,单数为干预组,双数为对照组,各138例。干预组年龄23~35岁,平均(27.2±2.1)岁,孕37~41周;对照组年龄21~37岁,平均(26.5±3.4)岁,孕36~40周。2组产妇在年龄、孕期、文化程度、胎儿体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 在产妇出院第1、15、30 d,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访视护士按照《上海市孕产期系统保健工作规范》上门进行产后访视,询问分娩、产后康复、新生儿健康状况和哺乳情况。

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后护理干预的内容。①为产妇讲解产后保健知识,告知生理心理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应对方法,为产后康复及新生儿抚养提供心理准备;②进行母乳喂养技术指导,传授婴儿沐浴和婴儿抚触的具体方法,提高产妇及家长的育儿技能;③要求配偶或家人多与产妇交流,时间每天不少于1 h,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④调整产后生活方式,保持室内环境整洁,保持空气流通清醒,多食水果蔬菜和高蛋白食物,适时下床活动或锻炼,每天听音乐或儿歌;⑤设立24小时咨询电话,遇到问题随时咨询或寻求心理援助。

1.3 评价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共10项内容,每项内容分4级评分(0~3分),总分≥13分者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分别于产后6周和6个月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后6周、6个月,干预组患抑郁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抑郁症患病率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表1 两组EPDS测评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的抑郁。郭秀敏[3]的研究结果:产后抑郁症常于产后6周内发病,6个月的发病率为10.00%~15.00%。于秀梅等[4]报道,8.00%~15.00%的患者在产后2~3个月内发病。本次研究,对照组产后6周抑郁症的发病率10.14%,6个月为12.30%,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产后抑郁的发病原因[10]可能为:①孩子出生后,产妇体内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造成内分泌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抑郁症状;②新生儿给母亲带来极大压力,担心宝贝今后的健康问题,心理上尚没有做妈妈的准备;③丈夫或长辈对孩子的性别不满意,以及丈夫的不良表现容易给妈妈的情绪带来压力和委屈;④作为母亲在哺乳期承受巨大的责任,容易产生委屈、烦躁、易怒的情绪;⑤孩子抚养存在的经济困境。

Beck[13]对近10年84篇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不足是产后抑郁症的一个显著性预测因子,社会支持水平越低,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越高。社区卫生服务具有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特点,充分体现社会-生理-心理的医学模式,依托社区护理人员开展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是预防产后抑郁发生的最佳途径之一。

本研究的特点:一是个体化健康教育为产妇提供大量健康信息,了解产后恢复的自然规律,一旦遇到问题便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任何困难。二是手把手教会育儿的技能,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减少产妇因育儿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对产妇心理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11]。三是发挥家庭人员在产妇康复中的作用,加强心灵沟通,承担部分工作,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产妇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四是纠正了产褥期的认识误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人们总认为产褥期不能见风,不能下床,不能刷牙。通过护理干预,产妇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个人卫生得到加强,产褥期感染明显减少,适当的康复运动使产妇自信心得到提高。经过一定的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围产期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致谢:感谢交通大学医学院张静芬老师对本文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勇, 王运东, 张西燕. 产后访视中的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 5(1):79-80.

[2]姚银姣, 吴小荣, 李志青, 等. 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6(5):718-720.

[3]郭秀敏.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6, 12(09B): 1825-1826.

[4]于秀梅, 李秀娟.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7): 858-859.

[5]范丽娟.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10): 1426-1427.

[6]冯莹. 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与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 3481.

[7]潘晓放, 卢旨明, 肖娟, 等. 产后抑郁症和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9(17): 28-30.

[8]陈晓莉, 刘俊梅. 初产妇的心理特征[J]. 中国临床康复,2003, 7(21): 3000.

[9]胡芳, 陈晓红, 刘晓玲. 音乐疗法在肝癌介入术中的应用[J]. 实用护理杂志(下半月), 2003, 19(9B): 13-14.

[10]Beck CT.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J]. Nurs Res, 2001, 50(5):275-285.

猜你喜欢
产褥期产后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