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A1期疗效观察

2013-04-10 08:42庄雪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牛黄四联中西

庄雪珠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福建 厦门 361004)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A1期疗效观察

庄雪珠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福建 厦门 36100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A1期的临床疗效及对PGE2的影响。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中西组及西药组各35例,两组均用四联疗法,中西组加用牛黄解毒丸,疗程均为4周。同时设30例健康组。结果:中西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胃溃疡A1期患者PGE2低于健康者,治疗后中西组患者PGE2水平提升且与西药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牛黄解毒丸有助于提高胃溃疡A1期患者的PGE2水平并提高临床疗效。

胃溃疡;A1期;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胃溃疡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蛋白酶、胃酸、非甾体抗炎药、应激、遗传因素和精神因素等因素密切有关。笔者临床上在用四联疗法的同时结合牛黄解毒丸治疗胃溃疡活动期(A1期),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0例,均为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作的规律性中上腹疼痛、嗳气、反酸、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甚至厌食等,经胃镜检查及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A1期胃溃疡并伴Hp感染。随机分为两组。中西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25~64岁,平均43.5岁;病程11.5个月~24年,平均7.6年。西药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3~59岁,平均40.5岁;病程12.4个月~25年,平均7.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另设健康组30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并经胃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

纳入标准为年龄18周岁以上,胃镜证实胃溃疡,尿素酶试验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

A1期胃溃疡胃镜诊断标准参照《消化道内镜分期标准》。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血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排除标准为妊娠,复合性溃疡或合并出血,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合并肿瘤或结缔组织疾病,1个月内有明显感染、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四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胶态果胶铋100mg,每日4次,饭前30min各服1次,睡前服1次;克拉霉素250mg,每日2次,口服;甲硝唑400mg,每日2次,口服。果胶铋及奥美拉唑连续服用4周,克拉霉素及甲硝唑连续服用1周。中西组加用牛黄解毒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1丸(3g),1日2次,服用6天后停用1天,连服4周。

3 观察方法

血清PGE2检测前2周无使用消炎痛、阿司匹林等影响前列腺素代谢的药物。取血时间在上午7:30~8:00,抽取空腹静脉血2mL,静置2~3h后分离血清,置EP管中,-20℃冰箱保存。血清PGE2采用ELISA法检测,具体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进行。胃溃疡患者于治疗前后各取血检测1次,对照组仅取血检测1次。

统计学方法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别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电子胃镜检查和临床表现拟定[2]。治愈:胃镜下溃疡苔消失(处于S2期),胃黏膜充血、水肿等征象消失,胃黏膜呈橘红色,症状消失。显效:胃镜下溃疡苔基本消失(处于S1期),胃黏膜充血、水肿等征象明显好转,症状消失。有效:胃镜下溃疡苔明显变薄,溃疡接近愈合(处于H2期),胃黏膜充血、水肿有所改善,主要症状消失。无效:溃疡面缩小50%以下,胃黏膜充血、水肿等征象无变化,症状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各组血清PGE2含量变化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PGE2水平比较 (pg/mL,±s)

表2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PGE2水平比较 (pg/mL,±s)

注:与健康组比较,△ 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nPGE2健康组3084.56±12.97西药组(治疗前)3558.41±12.89△西药组(治疗后)3562.55±11.64中西组(治疗前)3557.03±13.63△中西组(治疗后)3581.98±13.75*#

6 讨 论

根据胃镜表现及疾病进程,胃溃疡可以分为活动期(A期)、愈合期(H期)以及疤痕期(S期),活动期又可分为A1和A2期,其中A1期在镜下有着非常明显的炎症表现。目前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多着眼于湿热,采用清热化湿结合理气止痛等法,常能取得不错的疗效[1]。临床发现,胃溃疡A1期的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有别于其他病期的症状和特征,如A1期患者胃痛特点多为烧灼样、局部热感明显,而且痛势急迫、发病较急,常伴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硬、心烦,舌体红、偶可现点刺,舌苔多为黄苔、黄厚苔或腐苔,脉象多为弦脉或弦数脉,显示为热象明显。因此,治当用清热法。牛黄解毒丸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 、黄芩、 桔梗、冰片、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炎功效。大黄中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芩甙不仅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清除幽门螺杆菌作用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3,4]。研究发现,四联疗法结合牛黄解毒丸治疗胃溃疡A1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四联疗法,这正是牛黄解毒丸清热解毒功效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从治疗的角度验证了胃溃疡A1期热毒病机的存在。

胃肠道黏膜可合成PG,包括PGE,PGF,PGI,其中以PGE2含量最多。PGE2是胃黏膜重要的保护因素,研究表明PGE2既有细胞保护作用,又有抑制胃酸分泌的功能,且能保持黏膜血管结构的完整性,改善黏膜血流循环,促进细胞更新,增加黏膜修复和再生能力以促进溃疡愈合[5]。胃溃疡A1期患者PGE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单用四联疗法治疗4周后患者PGE2水平略有提高,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中西组治疗后的PGE2水平却大幅提高并接近健康者水平,说明牛黄解毒丸配合应用有助于提升血清PGE2水平,促进溃疡愈合与修复。

[1]陆敏,沈洪,夏军权,等.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1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6.

[3]吴静,王克霞,李朝品,等.黄连与盐酸小檗碱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2):37.

[4]赵小勇,邹全明,郭刚,等.幽门螺杆菌对天然植物成分诱导耐药反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业,2005,15(18):8.

[5]胡义亭,甑承恩,刑国漳,等.消化性溃疡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α、表皮生长因子和前列腺素E2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1):43.

R573.1

B

1004-2814(2013)06-451-02

2013-02-19

猜你喜欢
牛黄四联中西
牛黄应用有门道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左肺动脉狭窄的处理
培育牛黄替代人工牛黄之牛黄降压胶囊对SHR大鼠的降压作用
只是喝酒
HPLC法同时测定牛黄抱龙片中7种成分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四联工作法”走活老促会这盘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四联疗法”治疗肛裂11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