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04-10 20:30金莉
史志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应用型院校

金莉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金莉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人才培养应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为目标,人才培养要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把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构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通过优化师资结构、建立良好的实训或实践基地以及构建严谨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地方本科院校 英语专业人才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上世纪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大量地方性的高职高专独立或联合升格,组成新建本科院校。众多的地方本科院校要在高等教育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必须准确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实用性的人才。英语专业是地方本科院校众多学科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门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态势,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对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克服传统的、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突出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才能满足21世纪社会经济与科教文化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一、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类型的正确定位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把我国的高校类型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三个大类。其中,学术型大学以传统的综合性大学为主(“985”院校和部分“211”院校),研习高深知识,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本科院校以地方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为主体(外加部分部委直属高校和“211”院校),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强调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院校以高职高专为主体,突出职业技能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1]。

根据以上分类,广大地方本科院校无疑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从知识构成来看,其知识结构主要由应用知识体系构成,把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限定在行业所需的范围内;从能力结构来看,此类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知识应用和转化能力;从工作职能来看,他们更侧重于应用已有的知识技术去解决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立足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中低层次培养专业性人才,重点建设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并为之服务的专业或专业群,为地方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根本目标,比较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例如,在传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链式结构”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专业知识单一化,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择业面不宽,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素质的新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2]。

由于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英语专业来说其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适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建设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本科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首先以培养应用型、开放式、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坚持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相结合,专业课程设计与时代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同步[3],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语言基础知识,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英语人才[4]。

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在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宽厚扎实专业理论,以及将理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解决问题,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应在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地方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毕业后的服务趋向,适当开设一些针对性强的英语课程专业,建立独具特色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具体的构建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课程。

对于英语专业而言,首先必须坚持以英语语言为主,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全面的语言交际能力,逐步形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平台化结构和“专业方向课程+跨专业自选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首先,加强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使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贯穿于本科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教学的始终。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接受初步但却严格的英语学科训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专业基础,这是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构建实用英语专业课程模块,积极拓展并打造特色专业方向。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需求以及学校自身条件,对大二以上的学生开设实用英语专业课程如公关英语、文秘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谈判等课程,使学生以行业内在结构和实际需求为线索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串联,打造具有地方本科英语应用特色的专业方向。

第三,允许学生跨专业选择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对大三以上的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就业需求进行分流教学,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具体情况选修涉外企业管理、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实务市场营销学等个性化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体需要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上选择的自由和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空间,并且能够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2.素质性课程。

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素质性课程是服务于学生的身心、智能、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性、综合性课程。高校素质性课程首先以“两课教育”为中心,涵盖计算机应用、大学体育等公修基础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健康的身心素质、高尚的人格素养和独立思考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地方本科英语教育的素质性课程还“包括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文学、社会及跨文化交流课程,其中特别需要增加以英语表达的中国文化课程和初步的西方思想文化课程,以及专业研究方法等课程”[5],这不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广博的基础,还能促进他们以广阔的视角观察、认识世界,从而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3.职业性课程。

培养本科应用型英语人才,就必须改变过去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适当加大职业性课程的比例。此类课程由职业道德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两部分组成。职业道德课程的作用在于教会学生按职业规范生活。学生仅凭知识和技术是无法在社会中生存的,因为人是社会人,人们必须了解社会生存法则,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知道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团结、合作、竞争和奉献,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职业能力课程是指对学生的技能和应用能力进行训练,以便使他们在特定的职业岗位能够完成任务。此类课程具有职业定向性、灵活多样性、情境仿真性和体系开放性等特点。

有些课程如外贸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谈判等课程可以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案。“进来”是指邀请一些企业家和有对外交流经验的专业人员来高校做客座教授,以他们在工作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作为真实的实践教材,为学生作有关公司企业运作的讲座[6];“走出去”是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一些外贸单位向专业人士请教,在真实环境下感受国际贸易的内涵。有些课程如旅游英语、师范英语可以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如鼓励学生到语言培训机构代课,到翻译公司、旅行社实习,鼓励学生报考导游证等”[7]。这些措施不仅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能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和自己未来的事业,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创业热情。

四、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系统

1.优化师资结构。

对于从事本科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师来说,一方面要具有坚实的英语专业理论基础和英语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具备相当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动态和趋势,最好具有相关行业(如涉外机关、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的从业经验。地方本科院校也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对口行业或单位进行英语专业实践和实地考察,支持教师把“教、学、研”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教师的英语专业实践能力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从而优化师资结构;同时广泛吸纳涉外企事业单位兼具工作实践经验和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以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比例,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8]。

总之,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要在师资结构上吸纳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而不过分强调高职称、高学位。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应具备理论素养、知识应用、科研创新、实践教学等综合素质。

2.加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特色在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因此,要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确保学生能够接受长时间、高水平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校内实训中心要模仿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导游员等工作环境。不仅在硬件指标上(场地面积、设备数量、技术水平)力争达到先进水平,还要在软件建设上与英语行业内生产、管理、服务领域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应采用联合办学的方式,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如外事、外贸、外企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的合作,使英语教学过程和英语应用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在真实环境中提升英语应用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

3.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本科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体系。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毕业设计、实训、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控,设置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以院校为主导、以教务处为领导、以外国语学院为核心,设置各级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日常教学检查、调停课管理、学生信息员反馈、督导员及校院领导听课、期中检查、学生评教、期末考试与成绩分析、年终考评等监控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其次,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将教师个人及院系考核、职称职务聘任、工作量计算等与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相结合。最后还要实施终端监控,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从而获知毕业生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偏差。以这种偏差反馈为基础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确实提高教学质量,这能够集中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

五、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社会、经济和科教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同时必须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要求,做到因校制宜,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潘懋元,王琪.从高等教育分类看我国特色型大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0,(5).

[2]刘娜.地方高校创新型复合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

[3]马琳.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10,(7).

[4]江晓红.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5).

[5]张冲.英语学科及专业改革的思路:正名·固本·定标准[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6]孙广平.港口经济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2).

[7]李金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以河南省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3).

[8]韦巧燕,李勇齐.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和作用[J].高教论坛,2011,(11).

金 莉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硕士 讲师

(责编 陈锦慧)

※ 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122400450316。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