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

2013-04-10 20:30
史志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城乡基层

一、创新社会管理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一)新时期新阶段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表现出多元化多变性,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这些新变化为新时期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此胡锦涛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胡锦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重点抓好的八项工作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入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1.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基础、重点、难点都在基层。强基才能固本。基层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基层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基层社会管理搞好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有坚实基础。

2.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为社会构筑“防火墙”和“安全网”的必然要求。由于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态势,产生诸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腐败现象严重、诚信缺失等众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导致部分民众心理失衡,干群关系紧张,有的甚至酿成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将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可以为社会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和“安全网”。

3.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适应社会管理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随着“住房自有化、就业市场化、社会保障社会化、后勤服务市场化”等改革的推进,作为原有社会管理体制基础的“单位”把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的能力逐步弱化,而社会管理没有及时跟进,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不完善,导致出现了管理“真空”和“死角”。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政府必须从过去“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逐步退出,把该市场做的事还给市场,把该社会做的事交给社会,实现社会管理体系从政府为单一主体、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

(三)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重点在社区

1.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组织力量外,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是重要的主体,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力量与重要依托,是实现社会协同管理的基础。社会稳定的根基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也在基层,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自治功能,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只有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在基层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切实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2.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重点在社区。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提出的,关于社区的定义,至少有140多种。从当前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来分析,社区是一种行政区域,是指国家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生活半径,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物,与行政持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的承载体和多功能的集合体。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注重发挥城乡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在“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转化的趋势下,城乡社区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城乡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因此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并运用好这个基础平台。

二、目前我国城乡社区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我国城乡社区建设的基本现状

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90年代以后,城市社区建设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程,农村村民自治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目前,全国共有84869个城市社区、59.9万个建制村(农村社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共建成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站3002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3.9万个,便民服务网点69.3万个;二是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社会治安外,超市、菜场、早餐、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修理配送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逐步进入社区,方便了居民生活;三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四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各地因地制宜,增强社区服务活力,优化社区服务方式;五是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基本形成,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二)目前我国城乡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城市社会转型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但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社区管理服务跟不上,难以适应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服务需求。由此出现: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严重失衡,社区服务设施、管理资金严重短缺;街道、社区仍然缺乏服务场所;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资源少条件差;一些农村社区农民办事不便、生活不便、就医不便,文化娱乐生活简单枯燥,思想道德建设滑坡,社会风气不正,缺少凝聚力、安全感和归属感;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社区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巨大;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资源整合不够,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

(三)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尽管我国的社区建设还不成熟不完善,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进一步加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1.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使得民生领域的投入能够大幅度增加,让更多人享受发展的收益,满足群众的利益需求,为城乡社区发展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资源。

2.从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到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利益关系的调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出台了大力支持社区发展和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为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创造了有效的制度资源和政策保障。

3.城市社区建设蓬勃发展,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可喜局面,同时村民自治制度在广大农村已基本建立并显示出巨大的政治优势,城乡社区建设都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为城乡社区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

4.各级政府和各级民政部门在多年推进社区建设的实践中,认识到了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规律,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普遍提高,为城乡社区发展创造了工作保障。

三、加强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有效路径

“十二五”时期是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城乡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离不开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的加重,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政府各个职能部门都在寻找把自己的工作延伸到社区的途径,我国社区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路径何在?笔者认为:

(一)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组织机制

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社区自治机制。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快编制农村社区规划。按照“一村一社区”的要求,建设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设置社区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各类社区组织,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

(二)拓宽城乡社区管理渠道,创新服务方法与手段

加强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强化城乡社区区域型社会管理职能,发挥好农村社区各类经济组织、专业合作、协作组织,城镇社区内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驻在社区的各类机构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积极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城乡社区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基层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培育城乡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强化城乡社区的自治和服务功能

切实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自治功能,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乡基层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让基层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方针

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在这种先决条件下,要大力推进城乡社区交流与合作,构建城乡社区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城乡社区和谐发展新格局。

(五)坚固城乡社区建设的政治保证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和政治保证,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城乡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坚持社区党组织在城乡社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社区党建为统领,统筹社区各项工作和各种社会资源,增强社区的社会自治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为城乡社区建设提供坚固的政治组织保证。

总之,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使城乡社区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进一步加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之关键所在。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周晖.农村社会事业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1.

[3]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科学发展与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城乡基层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城乡涌动创业潮
走基层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