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与培养

2013-04-10 20:30李高明
史志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英语老师英语教学英语

李高明

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与培养

李高明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为改变这种现状,本文试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许多英语学习者缺乏天然动力,再加上薄弱的基础和淡薄的学习氛围,使得英语学习的过程变得艰辛、漫长和枯燥。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就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涉及动机、兴趣、方法、态度等诸项心理因素。因此,如果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培养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

非智力因素是区别于智力因素的一个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英语教学中,不仅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更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能的生理、心理状态。教育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认识效果的意向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习惯、意志等心理因素和气质、人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学生智力的开发,并且非智力因素的发挥会根据个人差异有所不同,弹性较大。

二、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

动机,指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动机可循的。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在给学生不断灌输“他应该有不断学习英语的需要”的过程中,还应更详尽地为其考虑到“他为什么需要不断学习英语”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内在的需要才是产生行动不竭动力的源泉。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动力是需要希望来维持和指引的,一段时间毫无头绪的劳作,会使人丧失继续耕耘的勇气。心理学中提到,动机强度与成就的关系是倒U曲线,人在动力强度为50%的时候成就最大。动机偏弱,可能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没法全力发挥;动机过强,则容易使学生激进,导致偏执、死心眼、钻牛角尖、进死胡同等心理倾向,对英语学习的任务完成弊大于利。

(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多勃洛留波夫指出:“当人们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兴趣是天然的氧化剂,有了兴趣,学生自主性更强、积极性更高,有时不用英语老师提醒,他们也会遵从自己心里的意愿,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如此这般,不只是英语老师教学方面的工作轻松不少,学生自己也会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这样就很容易理解我们的中学英语教材,专家学者们将漂亮、形象又非常容易理解的图片和彩色文字相搭配,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自觉地行动中更愿意深入钻研,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结果。

(三)积淀学习英语的情感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情绪情感的引起,与客观环境相关,也与自身认知体验有关。学生获得积极的英语学习情感体验,我认为来自于三个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上学前,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是最多的,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情感体验成为孩子最直接、最容易的内化心理活动。有这么一位父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地给他灌输“你是个天才”的想法,父亲自始至终都对孩子抱着积极的想法,即便是偶尔测验没考好,他也是说“其实你是很有潜力的,你本来是个天才,只是现在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已”,孩子在父亲的肯定声中长大,最终发展到在美国的常春藤学院留学。到孩子可以上学的年龄,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的,和他们接触最多的当然就是老师和同学。在一节英语课堂上,如果一名英语老师总是在课堂上表现出已经对他的学生失去信心,那么这个班的学生久而久之也会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就是学不好英语的,那么学生的英语成绩自然不会好;如果英语老师对班上的学生表现出的是极大的热情和信心,那么班上的学生是会很愿意学习英语的,至少有想学习的心。除家庭和学校外,孩子在与社会少量时间的接触中,也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

(四)坚定学习英语的意志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学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不同于生来具有的本能活动和缺乏意识控制的不随意行动,而是属于受意识发动和调节的高级活动。人的生活、学习和劳动都是有目的的随意行动,都是人类所特有的意志行动。中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畏难情绪,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英语学习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目的的很随意的行动,想放弃就放弃。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克服畏难畏苦的情绪,建立坚强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塑造学习英语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时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因为习惯的行为动作,可以很顺当、舒心地自然展开,消耗少的精力和能量,如果违反习惯,做起来可能就觉得别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大多数都是有畏难情绪的,如果一旦让他们养成了坏的学习习惯,想要再让他们纠正过来,可能他们就比较困难。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态,中学生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有畏难、畏苦、怕伤自尊的心态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让他们养成一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过关斩将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不只是针对英语学习,在其他很多方面,良好的性格也是成功的保证。

三、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和运用

(一)多给学生一点自主的空间和时间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老师将上课的时间一分为二,前二十分钟上课,后二十分钟留给学生自习,复习学过的内容、做针对练习和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现在的课堂上很多英语老师都将此标准“束之高阁”。他们认为学生除了听老师讲课之后,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练习,像英语这样的文字和语言学科,尤其是需要练习的,只要练习得多了,就算上课有没听到或没听懂的,一切都可以在练习中得到解决和弥补。因此,不仅不放过上课的时间,连学生下课和放学的时间也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起来,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

英语老师,不仅是一名语言学科的“教书匠”,灌输给学生最基本的英语学科知识,更是一名艺术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怎样运用自身的能力去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大量占用学生的时间,不仅不能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更会让学生慢慢地失去创造性和联想,成为一台只会做题的机器。因此,如果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不仅要“还原”给学生课堂思考练习时间,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去想象、感受和实践英语及相关的内容和场景,如可以适当地建立英语第二活动课堂,成立英语学习活动小组,主要包括英语书法、英语歌曲、诗歌、故事、谜语、英语原版读物和电影等。第二活动课堂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提高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英语活动,是英语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提纲的限制,与课堂教学相比,它的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多彩。它还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辅助手段。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英语的动力

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曾经有这么一种情况:语文老师就经常给我们描绘进入大学及大学本身的种种美好,再提醒我们学好语文对考进大学非常重要,可以说学不好语文就考不进大学,为此我们总是在心驰神往自己心目中的大学之际也在时刻谨记着必须要学好语文,之后的学习也是动力十足,当然最后取得的学习结果也是令人比较满意的;但另一名老师就只是成天让我们读书,考得好老师心情就好,考不好就只有挨骂,我们都觉得我们学习这门课都是为老师而学,只要能完成他布置的任务就可以了。鉴于此,英语老师就可帮助学生意识到一个问题——英语学习不只是为那“遥远的”的国家社稷,实际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与英语密切相关。如家电产品、食品、汽车、数码产品等英语无处不在;学电脑的人如果掌握英语,就可以自由自在地运行各种复杂软件;升学考试要考英语,大学需要学英语,不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就业有困难;工作需要英语,没通过职称英语等级考试就不能参加职称评定。国家建设迫切需要英语,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很多国外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经验,英语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学生了解英语的重要性后,自然加倍重视。

另一方面,人都具有逃避失败和困难,有自尊丧失的威胁等心理倾向。许多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都有一种“蜗牛”心态,一遇上困难就退缩、不敢前进,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开口说一句英语,胜过老师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填鸭式”地灌输一节课。比如,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可组织学生将这个单元的主题排练成一出话剧,提示主题、目的、意义,安排人物的演出。在人物的选择上,可根据学生掌握到的英语程度为其设置不同的角色,为了达到既能训练学生独立开口说英语的目的,又能对所学的英语知识以不同的有趣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每场话剧都可以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让不敢开口说的学生敢于开口说,敢开口说的学生说得更好。当然,除了话剧,还有其他很多的活动方式,如猜谜、绕口令、讲故事、讲笑话和辩论等等。集体活动总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乐趣。

(三)关爱学生,注重和学生的有效沟通

爱是连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叶澜教授曾说过,做老师有三个条件,第一点就是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其次是组织能力,最后才是教育研究能力。如果学生从一开始对英语就有抵触情绪,对英语老师的话不闻不问,那么任这位英语老师有多么优秀的教学能力,也是徒劳。只有真正打开了学生的心,他(她)愿意和你交流,你所准备的东西才有机会被学生接受并体现其价值。昆体良对教师选择也提出了要求:“选择教师首要的一点是,弄清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德行。”有德行、有爱的老师善于良好的沟通,也愿意和学生亲近。很多中学英语老师对待学生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上课不给学生笑脸,下课也不多停留和学生作沟通,三年下来,班上除了几个英语成绩好的同学,其他的大部分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都只是平淡的师生授受关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要打开学生的心扉,爱是最好的方式。平心而论,如果一个英语老师真正为了学生好,用爱和诚意去与他(她)沟通,他(她)是不可能感觉不到的。其实这也是当今老师教育学生一个很普遍很好的办法——柔性教育。英语老师可以用很多方式方法向学生传递自己对他们的关爱,比如,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话,了解其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再将信息记录下来,为其建立一个档案,即“成长记录袋”,每个学生单独一个,独一无二。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向学生传递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呵护,让学生接收到积极的信号,觉得英语老师除了教授他们英语知识外,更多的是重视他们和爱他们,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而且还可以帮助英语老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以便于在日后的英语教学与学生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日常和突发情况。

(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引导与鼓励

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其自身的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的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的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也不同。在英语学习中,一些学生可能擅长阅读,一些学生可能擅长写作,一些学生可能擅长测验,一些学生可能在临场发挥方面比较厉害。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表现机会,让其展现自身长处,获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借以增长其自信心和自豪感,再以此作为长足的动力,让他们继续发挥长处和优势。在英语方面没有骄人成绩的学生,在其他主面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如美术、书法、体育、对电脑的操作、对美的敏感和鉴赏和或者是劳动方面很积极等等。这时英语老师就可将学生所擅长的方面,与英语学习联系起来,如一幅美术作品出自外国哪个名家之手、用哪些单词、短语或句子可以简单地对其作出概括和评价;电脑上有些什么键、分别有什么用处、与哪些系统有关;很多体育明星都是美国黑色皮肤的人,他们有一些什么值得学习和崇拜的精神和事迹,不知道的可以在外文杂志上多做了解,然后再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等等。

非智力因素虽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因为其涉及的领域广、细节小、数量多,其复杂性给学生智力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再者,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也不是很成熟。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非智力因素给广大学生所带来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比拟的影响,从而放弃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前线工作者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灵活运用非智力因素,教学科研工作者们继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把握它们之间的客观规律联系、得出更多正确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那么,我们国家将更早完成全民族素质教育的目标。

[1]田洁,李小芳.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走向——基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2009年发表的论文[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9):121.

[2]周志清.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开发[J].中学教师,2009,(3):25.

[3]钱正福.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中动机的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8,(2):35.

[4]孙桂媛.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非智力因素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5):114.

[5]钱蓓蕾.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2,(2):58.

李高明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讲师 硕士

(责编 樊 誉)

猜你喜欢
英语老师英语教学英语
英语老师必须跨越的一座大山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次见英语老师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我的英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