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鲁豫有约》的叙事特色

2013-04-11 04:28
关键词:鲁豫有约鲁豫谈话

张 艳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爱家广播,北京 100022)

改版后《鲁豫有约》的叙事特色

张 艳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爱家广播,北京 100022)

改版后的《鲁豫有约》除了继续坚持改版前的节目宗旨“说出你的故事”外,从嘉宾的选择到节目的形态更注重叙述视角的平民化以及选材的“时效性”和“系列性”,调动多种元素引导嘉宾讲述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出他们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以“谈”为主的全新的名牌电视谈话节目。

《鲁豫有约》;叙事特色;平民化;时效性;系列性

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5:43

《鲁豫有约》创办于2002年初,是一档由鲁豫名字命名的人物访谈节目,是鲁豫从《凤凰早班车》中的一个说者到人物访谈的一个听者的转变。不同于凤凰其它的访谈类节目,它避开了谈论当下热点人物和热闹的谈话现场,独辟蹊径选择了156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和现实中的焦点人物,着力去寻访他们身上那些曾经辉煌却又被命运深深地抛入谷底的故事。该节目是凤凰卫视收视率始终名列前茅的王牌栏目,其浓厚的人文色彩、人文价值取向和主持人独特的倾听风格使节目具有相当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2005年1月3日,《鲁豫有约》正式改版。改版后的《鲁豫有约》除了继续坚持改版前的节目宗旨“说出你的故事”外,更注重叙述视角的平民化以及选材的“时效性”和“系列性”,调动多种元素引导嘉宾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出他们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留给观众无尽的回味。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曾说:“新版的《鲁豫有约》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更像身边的家长里短,但这种家长里短里又透着很多文化、社会、道德的信息。”也许这是对现在《鲁豫有约》最恰当的定位和评价。而鲁豫自身的感性、聪敏与机变在新的节目中也不断闪现,为人们呈现了一个以“谈”为主的全新的名牌电视谈话节目。

一、嘉宾选择:由昔日历史人物向普通大众转变

“改版后的节目在选题上没有任何限制,几乎可以囊括所有可说之事,包括当下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事件中的风云人物;社会新闻中的热点人物;时尚风潮的引导者;一本新书的作者;公众舞台上的一个新面孔……然而,千变万变,有一点却不会改变,那就是将讲故事进行到底。”[1]

最初的《鲁豫有约》嘉宾多为昔日的历史人物,但这个选题是消耗性资源,为了培养新的观众群,更多的年轻嘉宾、普通人走进了鲁豫的节目中。在新版的几百期节目中,节目所涉及的嘉宾大致分为:普通人物故事、娱乐和体育明星、新闻和社会话题人物、历史人物和艺术大家、文人学者、特殊边缘人群6类。选择的嘉宾从群众推荐中来,具有一定的人气。

按笔者统计,在2006年2月24日到11月11日的400集节目中,(其中有73期是同一个人物分上下两集,5期是分上中下3集),94集(29.2%)是普通人的故事,包括特殊职业的人物故事;有90集(28%)是娱乐明星;61集(18.9%)是新闻和社会话题人物;47集(14.6%)是历史人物和艺术大家;22集(6.8%)是文人学者;8集(2.5%)是特殊边缘人群,如2006年3月20号《鲁豫有约——在乙肝的日子里》。而2007年按月统计,普通人14期(73.7%),娱乐明星1期(5.3%),新闻和社会话题人物3期(15.7%),历史人物和艺术大家1期(5.3%),文人学者和特殊边缘人群无。

从统计可见,普通大众的故事比重最大。从普通人身上发掘不平凡的故事来感染观众是改版后选题的一大特色,瞄准于生活中的人物,瞄准于人们身边的人物,愈发平民化,它所关注的热点愈发社会化。比如《错位的职业》这期节目,选择的两个嘉宾一个是负责小孩吃喝拉撒睡的男幼师,另一个是曾在妇产科为产妇接生婴儿的男护士,节目讲述两个普通的男孩儿与性别错位的职业的故事。选题本身就很有戏剧性。选择普通人作为嘉宾更能拉近受众与节目的距离,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让人感觉更亲切。看着屏幕上一个个真实的普通人,听他们的故事来反观自己的人生,家常里短中透着很多文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样的选题更易与受众形成强有力的共鸣。

二、注重选题的时效性与系列性,增强节目的品牌优势

改版后的《鲁豫有约》除了日常的节目外,更加注重选题的时效性。比如“剩女”、“晒晒族”、“80年后”等这类节目涉及的嘉宾是生活中新出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年轻人,他们的故事也成为社会讨论的话题,时效性强。此外,节目还利用特殊的日子做与它有关的人物话题,而且做成系列,增强节目的品牌优势。比如六一儿童节做几期关于孩子的节目,还有艾滋病日、教师节、光棍节、父亲节、香港回归系列节目等。比如2007年香港回归系列,安排了《香港回归十周年系列·金庸》(2007-06-30)《香港回归十周年系列·范徐丽泰(上)(下)》(2007-07-02/03)《香港回归十周年系列·郑秀文(上)(下)》(2007-07-04/05)《香港回归十周年系列·沈殿霞(上)(下)》(2007-07-06/07)几期内容,访谈香港各界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谈对于香港回归这件大事的看法。在教师节期间,制作了《教师节之可爱老师》和《教师节之麻辣老师》两期内容,有很强的时效性。

选题成系列也是节目选题的一大特色,如韩中之爱系列、艺术类考生系列等。利用一个话题引出几组与此话题有关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大扩展了选择范围。2007年9月11日栏目利用网络设置特定板块,让关注节目的人推荐嘉宾,借助广大群众的力量来大范围地搜集话题和人物。此外,节目编导具有与时俱进的眼光,触角涉猎广,他们时时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和热点人物,如从新浪网上选择话题人物、新锐人物等。如光棍节推出的《我是剩女我快乐》,其中一个嘉宾就是编导在新浪网页上发掘出来的。这也是《鲁豫有约》能在日播形式下仍有大量优秀话题和人物可做的原因之一。

三、多种节目元素有效使用

除了嘉宾和选题向百姓生活靠拢外,改版后的节目还运用了更多的节目元素丰富节目形式,提升吸引力。变化包括:

(一)演播室布置营造互动的谈话氛围

“在真正意义的交谈中,谈话者总是自然地形成一个圆形配置,只有这样交谈者才能看清彼此的表情、身体语言,眼神的交流才最为方便。用观众的大圆形围绕谈话中的小圆形最有利于再现具有日常谈话意味的谈话。欧洲有一些谈话节目运用这种方式,气氛很好,但对于现场机位调度要求非常高。还有一种以两个马蹄相对的方式,实际是把两个圆形各留一个开口,在考虑到现场观众的同时把营造谈话氛围的可能性提高到最大的限度。”[2]210

改版后的《鲁豫有约》从不同的外景地走入了固定的谈话现场,因此,谈话节目场地的设计成为体现节目风格的各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版节目鲁豫定位是向偶像奥普拉·温弗瑞学习,因此,它的主景区也是主持人和嘉宾谈话的主场,一个弧形的舞台上两张鹅黄色的拼成弧形的沙发,主持人和嘉宾各坐一张,弧形方便彼此观察和交流,沙发后面背景是天蓝色的大屏幕。黄色和蓝色相衬托,现场气氛显得很温暖。客场是和舞台相对的一个阶梯状大弧形。这样设计既方便主持人与嘉宾面对面交流,同时又能及时地捕捉到观众的反应,观众能近距离正面看到自己喜欢的嘉宾,形成三方的交流场。

(二)大屏幕穿插拓展叙事信息

大屏幕的作用主要有:可以对嘉宾重要的相关背景资料进行概括性的叙述;再现过去的故事情节,展现可视性强的画面;传递外景采访信息,拓展谈话空间。此外,还间接肩负了调解谈话场节奏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谈话节目都有大屏幕的参与,也并不是采用大屏幕的节目都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而要根据节目特点选择性地运用大屏幕。在《鲁豫有约》中大屏幕主要承担了辅助叙事的作用。从对叙事学范式研究中,电视节目可以借鉴不同的叙事方式和层次划分的方法,比如鲁豫在特别节目中的独白,介绍嘉宾的身份和简单经历时采用的是框架式的外叙事者的身份,有客观立场上的主观评断;而现场大屏幕的运用,旁白的解说是一种内讲故事的内叙事者角度和身份,仿佛见证故事发生的当事人一样,通过再现可视性强的画面配以解说词,生动地将嘉宾背景资料更直观、更感性地带给观众。这一内一外相互交替,加上现场谈话的主体部分,把整个节目有条理地划分出来,形成了节目外在节奏。

(三)观众的参与及气氛烘托,更为有效地支撑“谈话场”

与旧版《鲁豫有约》不同,除了演播室的变化外,新版节目听故事的人不再是鲁豫一个人,而是演播室内上百名观众一起听嘉宾讲故事。这种改变也是因改版后选题发生变化应运而生的。由于从受众的需求出发,选择的嘉宾很多是从群众呼声中来,具有很高的人气,比如一些演艺新秀等。因此,请他们的部分粉丝来到现场与谈话场相呼应的确能起到独特的传播效果,可以提高谈话节目的客观性、可视性,使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产生参与感和认同感。虽然《鲁豫有约》中的观众很少有单独发言的机会,但通过他们在现场的笑声、掌声和讨论对主持人、嘉宾的发言都是一种反馈,可以让嘉宾更放松,帮助主持人自然地推动现场谈话情绪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可以说,观众是现场气氛调节的催化剂。比如2007年4月底的一期节目,采访韩国当红偶像团体中唯一一位中国男孩韩庚。开场鲁豫和观众有能瞬间拉近距离的互动交流开场:

韩庚跳舞(观众呐喊)

鲁豫:天啊,心脏不好真的做不了这个节目,我的心脏现在狂跳,你的心脏还好吗?(笑)

韩庚:还不错。

鲁豫:(问在场观众):听说你们还有个口号?(全场齐唱口号)

鲁豫:你们这个口号也太长了吧?(观众笑)

鲁豫:采访韩庚是歌迷提出来的,在我们的网站上有好多歌迷给我们留言。谁在我们论坛上签名要采访韩庚请举手?(全举)我的天啊!所以最后我们不敢不做韩庚的节目了,太可怕了,不做的话估计我们的论坛会被黑掉的,对不对?(全场笑)

鲁豫:我今天好像看到一个黄头发的外国朋友(全场尖叫)(镜头特写)今天你来我就看到你还准备了一束花,来你现场送给韩庚吧。他是哪国人?(问全体观众)(全场齐声回答“德国”)

这样的交流让节目开场热情气氛瞬间提升,也展现了主持人的亲切和幽默。

(四)由周播到日播转变:力保选题和制作期期精彩,扩大影响力

由于节目选题和嘉宾选择比较宽泛,嘉宾个数也不受限制,主持人既可与嘉宾交流也可与观众交流,较改版前发挥空间大了很多,节目由原来的每周1期变为每周5期,每次节目50分钟,量的突变使其拥有了形成强大社会冲击力的潜能。除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节目外,新版《鲁豫有约》在中国很多地方台都拥有播出权,甚至在海外有些地方也能收看到。“扩大了节目发行的《鲁豫有约》实行30个省级台联动播出,这意味着栏目的收视率与覆盖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其传播的广度、深度可以说直追央视的一些品牌栏目。”[1]

在庞大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队伍中,女性谈话节目主持人为数众多,她们当中不少人成功地主持着电视访谈节目。通过对改版后《鲁豫有约》的个案分析可见,一档好的访谈节目需要主持人能够营造好的谈话氛围,需要从内容、形式、风格上不断创新,需要主持人聪明、善良、懂得尊重他人,这些已成为节目不可或缺的标志。

[1] 肖芃.鲁约有约:新时期的新实践[N].今传媒,2006-08-08(3).

[2] 苗棣,王怡林.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理念与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NarrativeFeaturesoftheNewEditionofADatewithLuyu

ZHANG Yan

(Broadcasting of Loving Family,Radio Beijing Corporation,Beijing 100022,China)

Having adhered to the purpose of the programme——tell your story,the new edition ofADatewithLuyu,from the choice of guests to the pattern of programme,puts more emphasis on both civilian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and the timeliness and series of the material selection,mobilizes a variety of factors to guide the guest’s telling unknown stories,showing their rich and tortuous life experiences.Therefore,a brand new talk show on TV is presented to the audience.

ADatewithLuyu;narrative features;plebification;timeliness;series

2013-03-11

张艳(1983-),女,河南洛阳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爱家广播中级播音员,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I 03

A

2095-462X(2013)02-0025-03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30410.1543.015.html

(责任编辑治丹丹)

猜你喜欢
鲁豫有约鲁豫谈话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包容女儿的梁家辉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对话《鲁豫有约》制片人许小浒:《鲁豫有约》是能量传播的黄埔军校
浅析《鲁豫有约》访谈节目的特色
从《鲁豫有约》看陈鲁豫的柔性访谈
真实的鲁豫,鲁豫的真实
鲁豫的礼物
(1)阅读理解两则
学跳舞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