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破坏:帝国主义对北京门头沟煤炭资源的掠夺

2013-04-11 02:56李娜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门头沟门头沟区煤炭资源

李娜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出让了中国的许多主权,其中包括允许列强在中国开采矿产资源等。天津港开放后,列强需要就近获得煤炭资源,以供给在天津的外国船只。在这种背景下,列强开始对离天津不远的北京门头沟地区的煤矿进行疯狂掠夺。这种疯狂掠夺,破坏了门头沟地区的山林和植被,引发了生态危机,导致自然灾害频发,致使门头沟的环境问题不断滋生,长期难于根治。

一、列强对门头沟煤炭资源的掠夺

19世纪下半叶起,美、英、德、比、日等列强开始对门头沟的煤炭资源进行调查,并在门头沟先后兴办了中美合办通兴煤矿公司(1898年成立)、中日杨家坨煤矿(1916年)、中英门头沟煤矿公司(以下简称“中英煤矿”,1920年)和中日门头沟煤矿公司(1942年)等中外合资煤矿。列强对门头沟煤炭资源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第一,列强在煤矿开采中获利巨大。比如中英煤矿,这家公司规模最大,生产效益最好,销售利润很高。如1929年10月,该煤矿销往北京、天津的块煤的价格是每吨9.4元,末煤5.5元[1],而其成本仅为2.4元[2]。而抗战沦陷时期,为了侵略战争的需要,日本不顾门头沟煤矿的生产能力,超负荷地狂挖乱采。1942年,中日门头沟煤矿公司的年产量为1 348 800吨,突破了该地区煤矿年产量的历史纪录,在华北同类煤矿中也属罕见。这一时期,日方共生产了15 096 100吨煤,其中65%运回其国内[3]。

第二,列强对煤矿的开采没有计划性

这可以从煤炭年生产量的波动上看出:有的年份,门头沟煤矿生产量高达500 200吨,而有的年份则低至6 000吨[4]。此外,列强开采时只采好的煤层,完全不顾及煤井开采的可持续性及开采寿命,更谈不上对煤井优良与低劣煤层的综合开发利用,致使门头沟煤矿煤层分布遭到破坏,到处存在安全隐患。1945年底煤矿归还我国时,“煤矿井下巷道凌乱,安全煤柱被采过半,煤矿回采率达不到50%”[5]的现象比比皆是。

第三,列强为了短期内掠夺更多的煤矿,不断扩大矿区面积

如中日杨家坨煤矿矿区面积由1917年的585亩增加到了后来的1 921亩,中英煤矿则由1917年的486.5亩增加到了1920年的16万平方米[6]。

第四,列强为了获取更多的煤矿,把矿井越挖越深

在日本开办的大台煤矿中,大台平洞深凿至880米、穿煤13层;清水涧平洞深凿至400米,穿透大槽煤层;两矿井日产煤最高达到1 500吨。但是由于安全设施不到位,经常发生矿难,导致矿工死亡。仅1942年,矿工死亡就达48人之多[7]。

第五,列强对矿工残酷压迫、疯狂剥削

以中英煤矿为例,该矿矿工有1 000余人,月工资在50元的只有3人,30元的只有100余人,其他人月工资都是20元左右。而当时一斤棒子面的价钱就达0.9元,矿工仅靠工资根本无法获得温饱。发生矿工死亡时,发给其家属的抚恤金只有40元,而当时的一头驴的价钱是120元。此外,任意开除矿工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列强对门头沟煤炭资源的掠夺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列强对门头沟煤矿的疯狂掠夺,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森林和植被,引发了生态危机,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表现在:

第一,破坏了当地的煤炭资源

列强在采煤中,采厚弃薄、采易弃难、采肥弃瘦等野蛮的、破坏性的开采作法,造成了极大浪费和破坏,也大大缩短了煤矿的开采寿命,使得门头沟过早出现煤炭资源枯竭的危机。解放初的中英煤矿,经苏联煤矿专家鉴定,只有将近50年左右的开采寿命,到1990年,门头沟煤矿因煤炭资源枯竭而被迫关闭[8]。

第二,对山体造成极大危害

在北京现有的区县中,门头沟区山区面积最大,比例最高,占全区面积的98.5%。而煤矿正多蕴藏于山涧之中。而列强采煤时的有煤就采、没煤就弃,为了探煤到处打洞,为了获得更多好煤过度深采煤层等作法,严重破坏了地质结构的稳定,造成了地下底层余位拉动地面的裂缝坍塌,危及地表山林植被的生存。1923—1934年间,中英煤矿附近的西辛房村等村落多次发生房屋倾斜、地面开裂,西辛房村还出现过地基陷落5丈的现象[9]。到1940年,由于列强的过度开采,门头沟部分矿区采煤深度已达地下500米,被打透的地下矿层与地下水相通,导致地质层改变,雨季来时水患频发。

第三,破坏了当地的山林植被

在修建矿井时,列强大量使用本地木材做支护坑木,使得周边的林木、植被被洗劫一空,大大地加速了门头沟山林树木资源的匮乏。以1928年的中英煤矿为例,该矿区支护坑木即多采用杨、榆、柳等当地山林常见树木,当年用坑木4 200根[1]。

列强在生产中,大量使用钻眼机深层打孔、炸药轰炸煤层、水泵大量抽排地下水等技术深挖煤层,严重破坏了地质结构稳定和水土保持。炸药轰炸煤层技术,会向空气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和粉尘颗粒,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门头沟地区上空云层的流向,导致气候云层改变,使得当地盛行的干燥的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势力更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的北上速度,导致当地出现雨季推迟、雨量减小,春夏旱灾频发,山林植被大量枯死。另外,使用大功率水泵,抽水速度过快,对煤层结构稳定性影响很大,易出现地下水位下降过多而导致地下煤层断裂和地质塌陷,且易导致地表缺水而使得山林植被死亡。

列强所开煤矿排放的大量煤矸石、煤渣对于门头沟山林也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因为“大量裸露的煤矸石、煤渣风化后形成的粉末会随风而起,落在周围的草木上,使植被都成奇特的黑色,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10]同时,它们还会在雨水的冲刷后腐蚀土壤并改变山林生长环境,导致山林植被生长缓慢、数量减少,甚至成片死亡。

据新中国成立之初调查,门头沟地区山林植被退化严重,已经不存在原始森林,在深山区只残存了一些天然的次生林[11]。当时政府曾采取措施,试图恢复山林环境,在当地大量种树。但是由于干旱、自然灾害频发、土壤腐蚀和结块严重等因素,种树成活率很低。据20世纪90年代门头沟的物种调查,当地各乡镇的植被覆盖率比非矿区低50.8%,且植被组成单一,仅以臭椿、荆条、蒿类、鬼针草和狗尾草为主[12]27。而另据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当地动物种类很少,只有少数几种易于存活的如土狗等动物生存。

第四,导致当地灾害频仍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门头沟已经成为北京地区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包括旱灾、水灾及泥石流、虫灾等,且往往同时或交替发生,灾后又易引发大范围的瘟疫和饥馑。

门头沟地处山区,尽管泥石流相对多发,但是其拥有北京最大的河流永定河,水资源丰富,旱灾较少。然而,自从列强进入当地掠夺资源之后,旱灾也成为门头沟时常发生的自然灾害。1920年,在华北地区发生了近百年不遇的大旱并引起蝗灾,门头沟是北京地区仅次于大兴的重灾区[13]。

关于水灾,固然永定河的部分流域河道狭窄,易于定期泛滥,但是,列强在煤矿生产中,任意向永定河排放生产废料,不及时修缮永定河及周边河道,也是加速水灾频繁的主要原因。而且门头沟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如果冬、春连续干旱,到了夏季时会出现雨量集中的暴雨,导致永定河泛滥,发生大面积水灾。以1929年大水灾为例:该年7月12日至8月2日的暴雨导致门头沟地区山洪暴发,河水盛涨。卢沟桥水位达2丈6尺,河水淹没桥孔,河上漂浮着由上游冲来的男女尸体50余具及树木家具等物。8月11日,永定河南岸决口100余丈,原来的乡镇、村落成为泽国[14]。

20世纪40年代,门头沟爆发了罕见的“核桃举肢蛾”(俗名核桃黑)灾害。灾害暴发后,灾区逐年扩大,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才被完全控制,其间1950年前后最为严重。据1956年对矿区南樱桃乡的调查,有198户农户受害,受害率达46.9%,核桃产量锐减,近百万棵核桃树颗果无收,对农户收入和当地农贸经济的影响很大。据当时的估价,1吨核桃仁可以换6吨钢材[15]。

1950年,门头沟地区连续遭逢多种自然灾害。4月的低温灾害:雨夹雪突至,气温降至零下,冻死125头牲畜;5月的大暴雨:雨后刮起八九级大风,39个村千余间民房被刮坏,2 000多人无家可归,刮坏各种树木87 163棵;6月则发生三次冰雹和黏虫灾害;8月又爆发了百年不遇山洪大水[14]。

门头沟生态危机的恶果危及了当地民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表现在:(1)水灾和旱灾多年困扰当地民众,迫使他们多次搬迁。如1932年,门头沟地区最大的水井岩子井出现干涸,多个村庄因缺水而被迫搬迁[12]23。(2)煤矿的开采使门头沟许多地区变成了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和采空层,迫使民众搬迁。据20世纪90年代调查,当地有60多个村庄因为地处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和采空层而被迫搬迁[12]27。(3)导致疾病流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地大面积流行肺病、妇女肿瘤病、甲病、克汀病、腰窝病、氟斑牙、麻疹等疾病[16]。

客观来讲,我们虽不能把门头沟的环境危机完全归咎于列强,但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是当地环境危机的主要制造者。而且,可以预见,其对当地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将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是当前构建门头沟生态新环境中要充分予以考虑的因素。

[1] 中英门头沟煤矿[C]//门头沟文史:第1辑,北京: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

[2] 中国矿业纪要[M].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29:315-316.

[3] 解放前北京市煤炭地质概况[C]//门头沟文史:第1辑,北京: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

[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三年级.门头沟煤矿史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9.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北京工业史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0:103.

[6] 袁树森.老北京的煤业[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52-53.

[7] 侯正果.解放初的门头沟[C]//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8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16.

[8] 张强,等.搞好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关于门头沟煤矿关闭破产中维护职工权益的调查[J].工会博览,2001,(20).

[9] 西辛房[C]//门头沟文史:第1辑,北京: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李一为.京西矿业废弃地生境特征及植被演替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27.

[10] 王培培.北京市西部生态涵养区生态补偿方法研究——以门头沟区矿产资源开采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7.

[11] 王成.北京市门头沟区山区公路生态建设的探讨[J].公路,2007,(7).

[12] 李一为.京西矿业废弃地生境特征及植被演替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13] 于德源.北京灾害史:上册[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8:267、378.

[14] 斋堂川山洪暴发纪实[C]//门头沟文史:第1辑,北京: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

[15] 北京市农林水利局.消灭核桃举肢蛾为害[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6:2-3.

[16] 门头沟解放以来的卫生工作概括[C]//门头沟文史:第4辑,北京: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

猜你喜欢
门头沟门头沟区煤炭资源
门头沟区总工会机关党支部开展机关进社区共建活动
门头沟区第五届技能大赛园林养护比赛圆满结束
门头沟区总工会 凝聚工会力量 情暖防疫一线职工
门头沟区委:着力系统打造“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北京市门头沟新城河道综合治理的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安徽省煤炭资源特征分析
门头沟冬季温暖你的心
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天然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