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室的悲哀

2013-04-11 01:24
BOSS臻品 2013年2期
关键词:公爵皇室伊丽莎白

三部关于英国王室的电影:

《公爵夫人》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女王》

英国王室很悲哀,王室的女人更悲哀。原来世界上的古人都是一般而已,包括英国王室的男人们也只想让他们的女人,女人们!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为了权力、金钱、地位,父母也可以把自己的亲生骨肉作为前途的筹码,甚至孤注一掷、亲自将他们送上断头台都毫不在乎,因为女人会生孩子所以女人生不了儿子就死不足惜吗?你觉得荒谬吗?简直不可理喻!但是就是如此。

《公爵夫人》

《公爵夫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全世界唯一不爱她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年轻美貌的乔治安娜奉母命嫁给德文郡公爵。他忍受了公爵的不忠和冷淡、暴力;忍受了好朋友的背叛;也没能克服母爱而去追寻真爱。最后还祝福了不忠的丈夫和不忠的女友结为连理!崩溃,用我们现在人的思想来看真是难以理解,这个女人即善良与美貌、智慧、时尚与一身,但是大度的过头,有点傻。要是放到现在,肯定是一个女人和另一个看似不要脸的某小三女火拼起来,甩她个耳光,然后很潇洒地说一句“Bitch!”掷地有声!

德文公爵只允许自己与任何女人乱搞就一点不允许乔治安娜有自己的真爱。

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乔治安娜:“我同意你安排的所有行程,对于你和别的异性的行为我都可以不顾。我现在拥有了唯一属于我的东西,为什么你都要剥夺。为什么你不能放过她?”德文公爵很气势地说:“作为丈夫我履行了我的职责,而你作为妻子却没有!”德文公爵是这样的原理:因为你没有给我生儿子,所以我可以和别人乱搞;因为我不爱你,所以没必要尊重你。更重要的是因为你是女人,你没有权利只能靠男人,所以你没有权利来管我,就这么简单!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讲述了波琳家族为了同样的权利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送入皇室,由此有了亨利八世的艳情史。可憎的父亲和舅舅硬生生的将两个亲生姐妹(玛丽·波琳和姐姐安妮)变成争夺皇室的仇人和牺牲品。姐姐因为心计过重终自食恶果,被送上断头台。而妹妹因为姐姐的得宠却免于了王室女人不得善终的悲剧。有点讽刺!也许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亨利八世的“原配”王后凯瑟琳的女儿成为了被后人称之为“血腥玛丽”的玛丽一世统治了英国。影片的结尾也这样说到:亨利没能给英格兰留下优秀继承人的担忧成为多余,他留下的继承人统治了英国45个年头,统治者不是他期盼的儿子,而是安妮给她生下的强硬的黄毛丫头。而这个黄毛丫头是谁呢?更讽刺,她就是不可一世的伊丽莎白一世,崇尚海盗,崇尚掠夺,把英格兰变成“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伊丽莎白一世。而她的母亲却被自己的亲生父亲送上了断头台!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被后人称为“童贞女王”不管是出于政治原因还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反正她就是连自己的父亲都无法毗及的英国女王。她说:“我只可能有一个丈夫,那就是英格兰。”

《女王》

《女王》中的伊丽莎白二世在当今这个社会没有了伊丽莎白一世那样的辉煌,有点无奈地她还要整天担心有人要罢黜英国王室,要罢黜她。没有了权利至少留点尊贵的地位给我吧。《女王》中讲述了皇室面对戴妃去世的反应激起英国民众愤怒的事情。

这里面有这样一个画面:戴妃死于巴黎的车祸,人们认为是狗仔队的穷追不舍导致了车子由于速度太快而发生车祸,有人当着镜头这样说到:“我一直认为媒体会毁了她,但没有想到,致死来得如此直接。所有的出版商和所有的新闻业都沾有她的鲜血!”人们送来的鲜花摆满了白金汉宫的大门口,成千上万的人为了一个戴妃落泪,因为她有一个不忠的丈夫,有一段可悲的婚姻?因为她的美貌和智慧?因为她为妇女,为儿童,为慈善所做的事?为英国所做的事?且不管这些,只能说一个人受到世界的爱戴不是当下某些个小明星用尽手段地炒作所能得到的,一丁点地都比不上。但是英国王室的反应只是:她已经不是王室的成员。陌生人对陌生人的逝去尚且动容,而你英国王室为何只选择独善其身。最后还是因为怕自己的皇室不保才“与民同悲”吗?仅此而已吗?

说到底电影也只是电影,有真实也是艺术需要,商业需要的情节在里面。但是这几部电影确实也反映了英国王室的种种事与某某人。近几年英国王室的日子也不好过。经济的窘迫让王室的存在成为英国民众一种更大的负担,是有那么一点不公平。英国调查表明还是有一半多的民众认为王室有存在的必要。英国也希望借戴妃的儿子威廉王子与凯特·米德尔顿的婚事使英国的经济走出困境,如果做到那么英国王室是不是应该为了对戴妃的伤害忏悔一下,毕竟是她的儿子给王室王室带来了生机,如果一直期待那个查尔斯王子有所作为那么估计英国王室真的走到头了。

英国王室,祝你好运。

猜你喜欢
公爵皇室伊丽莎白
大度也是一种美德
皇家讲学会
皇室范儿
Reflections on Elizabeth Bishop’s The Fish
离奇的绑架案
别开生面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