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目标新趋势

2013-04-16 13:42王云芳
机械管理开发 2013年1期
关键词:分配工业人才

王云芳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0 引 言

在传统的理念中,教育是以传播人类智慧为主的一种行业行为,主要任务是讲授已有知识、接受知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的内涵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教育的目标任务也在发生着变化。文章主要从不同的社会状态中的教育目标现象,研究出教育目标的发展规律,再从中研究出当前中国社会教育目标的新趋势,以利于正确把握社会教育需求,培养适用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

1 各历史时期的教育需求内容

在蛮荒时代,人类饱受风雨雷电、猛禽野兽的蹂躏,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处于极为低下的地位,然而,在对人类最为不利的情况下,教育作为人类成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登上了历史舞台。它从残酷的自然净化过程中把对人类有价值的知识慢慢地积累起来,自卫知识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1.1 原始社会

对原始社会的认定,历史学家、人类学家一般都定义在新旧石器时期。现有的遗址、文物证明,原始社会并不原始,已经是非常发达的社会形式。例如:距今约180万年的西侯度遗址[1](山西芮城县中瑶乡西侯度村),发现的文物有烧骨材料、人工打制的刮削器、砍斫器和三棱大尖状器,以及有切割痕迹的鹿角等。再如:许家窑人[2](大同阳高县许家窑村)属旧石器早期,距今50万至10万年,发现的文物有:许家窑人顶骨、枕骨残片以及齿、颌骨。右侧头顶骨,是发现的最大的古人类化石。石制品类有1.4万余件,是北京人文化和峙峪人文化之间重要过渡环节。

这一时期原始人为了更好达到目的,教育以制造狩猎工具的技术为主。体现了传授、创造狩猎、采集技术的特征。

1.2 农业社会

农业起源于下川遗址(山西沁水)的中石器时期,兴旺于新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时期,跨越了原始社会、氏族社会、帝国社会、封建社会,历时约两万年。

下川遗址(山西沁水)属中石器文化,约公元前24 000~11000年间,属智人,发现的文物石器有1 800件。

裴李岗文化遗址[3](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测定,约公元前6 000年左右,裴李岗遗址三次发掘,共发现灰坑22个,陶窑1座,墓葬114座,出土的遗物主要是石器、陶器和不多的骨器。这两个遗址充分证明了农业社会的发展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对华夏文明发挥的作用。就有文字记载的史实分析,教育与社会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社会需求决定着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整个农业社会,教育以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军事技术展开,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都围绕着满足社会需求而产生。昔日,神农首创耕种技术,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求;伏羲发明了车、船、网、文,满足了生活和交流需求;夏禹治水分井田,都是为了发展社会。战国伊始百家辈出,满足了统一的需求;滥用皇权,暴民四起,满足了要求平等的需求;诸葛筹谋,三分国家,满足了国家稳定之需求;外族侵扰,聚集民众,英豪辈出,满足了抵御外族侵扰的需求;这些都是社会需求引发教育需求的杰作。围绕着社会问题的解决,凝集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趋势。

1.3 工业社会

中国真正进入工业社会的时间始于1949年,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战争的废墟中建立了能源、重化工、机械、电子、纺织、航空、铁路、公路、水利、电力、教育等一系列工业时代的项目,并广泛普及,直至世界前沿科技的两弹一星,真可谓成绩卓著。工业社会的产生是农业社会发展到极致的需求,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能力。

1.3.1 工业社会对教育需求

工业社会的发展动力是提高生产能力,对于教育来说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是提高生产能力的技术知识,传统的中国文化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于是西学占领了整个文化领域,从马克思主义到数理化,无一不是西方知识,只有这些知识可以造就具有极大生产能力的机器,只有机器生产的大量产品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否则,当时的四万万同胞,现在的13亿同胞以何果腹,如何维护国家的主权。西化教育是那时社会的真实需求,但是这一时期的西化教育确切地说是技术西化教育,教育内容多数是技术内容,管理内容较少。

1.3.2 工业社会教育需求升级

当工业社会发展起来时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又极为迫切,80年代学界又引入了大量相关知识,培养了大批人才,社会进入了管理增效时期,各种管理理论遍及大河南北,使中国企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这些理论甚至冲击到了政治领域,以致展开了中西方文化大讨论的局面,上升到了高度的文化层次反省,迎来了又一个文化需求阶段——社会文化需求阶段。我们可以称为后工业社会。

2 后工业社会

2.1 后工业社会的现象

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出现的社会模式可称作后工业社会[4]。工业社会以工业技术开端,当它发展到顶级时后工业社会出现,它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形态的改观,社会文化需求登场,以此规范社会形态,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它的第一个需求是规范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个需求是规范分配形式;第三个需求是规范社会结构形式。

2.2 发展社会生产力

当微观的技术发展成熟后,由于基础力量的加强,给社会带了一定的冲击,旧有的上层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现状的需要,原有生产能力的发展迫切要求整个社会与之配合,这就出现了一个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内容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知识的需求。生产经营的规范知识成就了公平发展的基础,使得工业技术在有序的状态下有序运作,保证了社会生产力的稳定发展。

2.3 金融、资本、生产、分配的分离

当工业社会把物质丰富起来后,生产有了大量剩余,分配成为第二个社会知识需求内容。分配形式在工资福利的直接分配形式下,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也就是分配不公平现象。解决这种不公平现象的知识就是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这种需求知识可以称作二次分配知识,教育培养目标必然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这是社会需求决定的内容,是不可回避的内容。中国正开始进入这样一个时期,世界也正处在这样的时期。于是形形色色的处理方式应运而生,以资达成各方利益的平衡,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2.4 社会结构形式的作用

当一个社会的技术发展到顶级时,社会的结构已经跟着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的组织模式也必然要发生变化。社会模式的变化知识是社会的需求,也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教育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培育相关的知识和人才,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

3 分配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才教育需求

事实上自后工业社会开始以后,世界各国并未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社会发展模式,多数国家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引导社会发展方向,例如机械化时代、电子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时代,这些只是社会的表象内容,是构成某种社会的个别因素,而不是社会模式全部。社会模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运作方式及其规范。由这些方面的新运作规范构成的社会模式才能称作新的社会模式。自工业技术诞生以来,实质的社会模式只产生了两个:一个是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是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是社会财富不够丰富时期的产物,当社会进入到财富丰富时期后,它的弊端就会暴露无遗,例如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就是它的症结。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弊端的克星,因为它的产生就是来源于资本主义的弊端。然而,当时的社会主义也没有找准社会发展的本质适合模式,以至于社会主义发展缓慢,不能显示其优越性。

社会主义财富的全民共享包括占有和消费分配两个问题,实现财富共享消费分配又是关键因素,无论生产资料是国有还是私有,只要社会制度能够达到消费分配合理共享,那么推翻封建社会的根本任务可以看作完成。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主要是消费财富分配问题,可以叫做分配社会。而社会主义代表着分配的公平合理,也就是此一时期的理想模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前三十年成绩不菲,后三十年成绩亦不菲,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近些年消费分配共享开始不合理,国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合理分配消费类财富是当前我国的根本任务。社会运作模式、消费类财富合理分配的方式方法及其知识是当前社会急需的内容,也是教育界应当追寻的教育目标。

4 当前社会教育的目标

教育具有传授知识、创造知识的责任,根据国际、国内需求及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我国当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应当包括如下内容:1)有效控制国际金融的战略、策略性知识及其相关操控人才;2)有效建立多边对等互利贸易的策略知识及其相关操作人才;3)开创新科技领域满足新社会发展的社会、自然科技人才;4)国际高精尖科技人才;5)能源开发利用人才;6)粮食增产、沙漠治理、高原开发知识及人才;7)新社会模式的知识及其实施人才。

这些需求在教育领域属于社会对教育的创新需求,教育界除对传统知识的传授之外,应当肩负起这些创新内容,并作为新目标明确确定下来,创造、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知识和人才。

5 新教育目标的建立

由于教育需要经过一定的时日才能达到实用的目的,这就要求对于教育目标的确立应当具有超前性,也就是说要提前为社会的发展准备好知识和人才,才能达到及时使用知识和人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具有预测能力。中国现已进入解决分配问题的急切时期,培养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和人才迫在眉睫。也就是说文章所讲的知识和人才是我国迫切需要确立的教育目标。对于此后下一个预测性的教育目标现在就应当确立。

当前国内除分配问题需要解决外,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的特权问题,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已基本健全,但是执法效果却非常差。特权问题是分配问题解决以后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特权问题,分配公平才能真正实现。如何限制特权给社会带来不利因素的知识及人才培养是下一个教育的目标。这个目标现在就应当列入教育目标中,以资后用,这个也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不可或缺的教育目标。当这两个教育目标实现之后,社会发展使物质财富更加丰富,社会更加稳定,共产主义将会实现,在共产主义实现的时期,治权问题将会出现,即治理国家的权力组织问题将会出现,亦即民治需求的出现。那时的教育目标将是以治权为主,展开的一系列社会组织形态领域的知识及人才的培育。

[1] 卫奇.石制品之浅见[J].人类学学报·西侯度,2000(2):85-96.

[2] 贾兰坡,卫奇,李超荣.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6年发掘报告[J]古脊椎动物学报,1979(4):41-46.

[3] 李有谋.裴李岗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4] (美)丹尼尔·贝尔彭强译.后工业社会[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分配工业人才
人才云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