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013-04-16 15:48刘春杰
机械管理开发 2013年3期
关键词:柔性加工科学

刘春杰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北 保定 071000)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人们往往用AMT来概括由于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1]。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相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2.1 制造科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现代制造正从技艺、技术走向科学,“数字化”将是建立制造科学理论体系的关键,它将贯穿包含设计、制造和控制等整个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如制造中从几何量、控制量的数字化到物理量、知识、经验的数字化等;“虚拟化”将在产品制造、制造系统运行全过程中广泛应用,是使预测和评价科学化的重要手段;“集成化”将使制造技术和管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融合,其本质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成;“网络化”可为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与营销等提供跨地域的运行环境,使制造业走向全球化、整体化和有序化;“智能化”将显著提高制造企业、系统和单元(装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海量和不完整信息的处理能力,相互间主动协调和协同能力。运作的自律性、组织结构的柔性、响应的敏捷性是智能化的典型特征,也是制造科学理论的重要特色。加工精度的“精密化”、加工尺度“细微化”、加工要求和条件的“极限化”都是当今制造科学与技术发展研究的焦点[2]。

2.2 先进制造技术与其他相关科学的交叉融合

制造科学与生命科学、生物学交叉的生物制造、仿生制造将得到较大的发展;精微制造的机理和控制技术将得益于与量子力学、材料科学、微电子科学等的深度融合;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与现代数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

2.3 绿色制造将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重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与自然界的和谐。制造必须充分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社会环境、生产环境和生产者的身心健康。制造必然要走“绿色”之路,这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3 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还是在产品生产制造或是经营管理中都能充分利用先进制造技术。

3.1 企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现代机械制造企业逐步改变了传统观念,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发生了5个转变:1)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2)从金字塔式的多层次生产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结构转变;3)从按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组织形式转变;4)从质量第一的竞争策略向快速响应市场的竞争策略转变;5)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3.2 先进制造工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在整个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工艺过程是最主要的过程。由于机械制造业本身的需要,形成和发展了许多先进的制造工艺及自动化技术。从而充实、发展了整个先进制造技术群,带动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3.2.1 毛坯制造工艺

毛坯制造是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和前提。近几年,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制造工艺及技术。铸造方面出现了一套精密洁净铸造成形工艺,例如,外热风冲天炉熔炼、处理、保护成套技术;钢液精炼与保护技术;高效金属型铸造工艺及设备;气化模铸造工艺与设备等。锻压方面出现了精确高效塑性成型技术,主要有热精锻生产线成套技术,冷温成型成套技术,辊锻和楔横轧成形技术,精密冲裁工艺及设备等,焊接与切割方面出现了新型焊接电源及控制技术,激光焊接技术,微连接技术,数控切割技术等。

3.2.2 机械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的趋势是向高效、高精度方向发展。主要有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高速切削与超高速磨削,复杂型面的数控加工,游离磨料的高效加工等。

3.2.3 自动化技术

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在制造过程的所有环节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制造全过程的自动化;是研究对制造过程的规划、运作、管理、组织、控制与协调优化等的自动化的技术,以使产品制造过程实现高效、优质、低耗、及时和洁净的目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除了发展应用先进制造工艺以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另一大特征。这些自动化技术包括CAD,CAM集成、机床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等。

4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精密化

精密加工、特种加工、超精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是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研磨加工以及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如机械化学研磨、超声磨削和电解抛光等)三大领域。超精密加工技术己向纳米(l nm=10-3μm)技术发展。纳米技术己在纳米机械学、纳米电子学和纳米材料技术得到了应用。因此,它促进了机械科学、光学科学、测量科学和电子科学的发展[3]。

在现代超精密机械中,对精度要求极高,如人造卫星的仪表轴承,其圆度、圆柱度、表面粗糙度等均达纳米级;基因操作机械,其移动距离为纳米级,移动精度为0.1 nm。细微加工、纳米加工技术可达纳米以下的要求,如离子束加工可达纳米级,借助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与原子力显微镜的加工,则可达0.1 nm。

4.2 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自20世纪初出现以后,经历了由刚性自动化向柔性自动化的发展过程,自动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但提高了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还可以代替人去完成危险场合的工作。对于批量较大的生产自动化,可通过机床自动化改装、应用自动机床、专用组合机床、自动生产线来完成。小批量生产自动化可通过NC、MC、CAM、FMS、CIM、IMS等来完成。在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将更加重视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

4.3 信息化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制造系统的三要素。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信息投入,己成为决定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制造过程的实质是对制造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采集、输入、加工和处理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看作是信息的物质表现,因此可以把信息看作是一种产业,包括在制造之中。为此,一些企业开始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卫星传递数据等实现异地生产,使生产分散网络化,以适应高柔性生产的需要[4]。

4.4 柔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柔性来满足市场多变的需要。所谓柔性,是指一个制造系统适应各种生产条件变化的能力,它与系统方案、人员和设备有关。系统方案的柔性是指加工不同零件的自由度。人员柔性是指操作人员能保证加工任务,完成数量和时间要求的适应能力。设备柔性是指机床能在短期内适应新零件的加工能力。

4.5 集成化

集成是综合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集成的作用是将原来独立运行的多个单元系统集成一个能协调工作的和功能更强的新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连接,是经过统一规划设计,分析原单元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并进行优化重组而实现的。集成化的目的是实现制造企业的功能集成,功能集成要借助现代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技术集成,同时还要强调人的集成,由于系统中不可能没有人,系统运行的效果与企业经营思想、运行机制、管理模式都与人有关,因此在技术上集成的同时,还应强调管理与人的集成[5]。

4.6 智能化

智能化是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智能制造技术(IMT)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彻智力活动,使系统柔性的方式集成起来,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系统中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中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干扰或内部激励能自动调整其参数,以达到最佳状态和具备自组织能力。

5 结束语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基础,被称为“立国之本”。先进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工业己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投入相对不足,原有技术基础和研究开发能力薄弱,制造业产品落后,技术水平低,信息含量少,更新换代慢,以及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相对落后,缺乏国际竟争能力等方面。

[1] 朱江峰,黎震.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5.

[2] 向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机电技术,2011(3):171-173.

[3] 刘晓玲,董平.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8,37(2):1-3.

[4] 吴良芹.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38(1):84-86.

[5] 王俊峰,张所地.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1):14-15.

猜你喜欢
柔性加工科学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