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热浪不退,南方多地酷暑炎炎

2013-04-18 06:19
生命与灾害 2013年8期
关键词:副热带热浪台风

方 研

7月以来,中国江淮、江南等地打响高温“持久战”。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高温天气正覆盖中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浙江省疾控中心于8月6日发布中暑病例报告,称因高温中暑病例达2 082例,死亡15例。江苏省气象部门最新数据显示,该省7月份多地高温天数创50年最高纪录。上海8月7日出现的40.8℃,刷新了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140年的高温纪录,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天”。截至8月9日,长沙已经连续48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打破了2003年的极端纪录。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南方各地今夏的极端高温天气呢?

造成此次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的原因

针对近期我国南方多地高温难退的现象,造成这种罕见高温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首先,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出梅较早,副热带高压从7月上旬便开始持续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大气湿度大,因此我们会感觉到天气潮湿闷热。

其次,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往年七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还处在梅雨季节,而今年由于出梅早,高温日数明显偏多,再加上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导致气温持续攀升,所以才把江南变成了“吐鲁番”,从气温上来说,浙江几乎跟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一样热了。

造成高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截至目前,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往年因为有台风登陆,因此副热带高压在台风的影响下会撤退、断裂,天气也呈现出热一阵,一场台风雨来了又降温这样的天气形势,我们称之为间歇性高温。而今年台风影响偏南,主要在台湾海峡和南海一带活动,导致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内陆,所以高温长期煎熬长江中下游一带就在情理之中了。

高温热浪的标准各有不同

我国高温热浪的标准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由于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的频繁出现,高温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为此,我国气象部门针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别制定了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对其他生物影响的标准可依据达到危害时的温度量值制定。

国外高温热浪的标准

世界气象组织建议高温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则定为:日最高气温高于25℃,且持续5天以上,其中至少有3天最高气温高于30℃。

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气象部门依据综合考虑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的热指数(也称显温)发布高温警报。例如美国发布高温预警的标准是:当白天热指数连续两天有3小时超过40.5℃或者预计热指数在任一时间超过46.5℃,发布高温警报。

德国科学家基于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制定了人体体感温度指标。例如当人体生理等效温度(PET)超过41℃,热死亡率显著上升。因此以人体生理等效温度(PET)大于41℃为高温热浪预警标准。

高温热浪的危害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昏倒;热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

高温热浪使人体不能适应环境,超过人体的耐受极限,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甚至死亡,动物也是一样;同时高温热浪也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使农作物减产。高温热浪过程还会加剧干旱的发生发展;还使用水量、用电量急剧上升,从而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另外,高温热浪往往使人心情烦躁,甚至会出现神志错乱的现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事故伤亡以及中毒、火灾等事件的增加,这些是高温热浪的间接影响。

猜你喜欢
副热带热浪台风
台风过韩
清凉一下
台风来了
浅析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昌北机场的影响及进退预报
台风爱捣乱
热浪侵袭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2016年1月寒潮与东亚副热带急流关系的研究
西藏南部暴雪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音乐诗人”李健福州掀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