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讲座”平台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13-04-18 10:39吴赞敏姚金波刘建勇
纺织服装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染整纺织品讲座

吴赞敏,姚金波,刘建勇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学院、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

根据“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质量工程建设中,我校(天津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自2007年开始增设了“讲座”平台课程,经过6年多的实施,该课程已成为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的特色课程。

一、 “讲座”平台课程的建设与内涵

我校轻化工程专业(染整工程方向)的课程体系为:大学基础课—专业平台课(含基础实验)—“讲座”平台课程(含系列实践教学)。

大学基础课由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组成。包括: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英语、专业英语、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计算机技术基础等。按照“轻化工程专业规范”开设,立足“厚基础、宽口径”。

专业平台课由纤维化学及物理、染整工艺原理、计算机测色与配色、织物整理、染料化学、染整设备、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纺织品标准与检测等课程组成,为必修课。为适应从纺织原料→染整加工→最终产品产业链对知识的需求,按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开设部分专业选修课。

“讲座”平台课程是以某一类关键新技术为核心,由系列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所组成的教学平台。“讲座”包括:新型纺织材料科学与应用、清洁染整工艺与应用技术、新型染整设备与数字化染整技术应用、高能物理技术及功能纺织品研究与应用、生物和纳米技术与纤维制品生产、绿色染整助剂及其应用研究等系列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就业取向自主选修“讲座”平台某方向的课程。

“讲座”平台课程的设置目的,是本科生在三年内完成基础理论和专业平台课程的学习后,四年级自由选择进入“讲座”平台课程的某个方向,由“讲座”平台导师团队全面负责,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学习与本“讲座”方向相关的理论知识,参与导师的科研与产品开发项目,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科研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讲座”导师团队由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以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并吸收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助教助研。

“讲座”平台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解决工科教育中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的现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能动性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 “讲座”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讲座”平台课程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宗旨,教学内容紧密跟踪专业发展,及时融入学科前沿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每年根据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优化讲座内容。以现代染整新技术为主线,注重环境友好型清洁染整技术的融入,使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如等离子体和高能物理技术在染整中的应用,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天然色素染色、绿色纤维生态染色技术、高技术纺织品及其应用、纺织品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及生物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计算机测配色CAD等先进染整技术的讲授。使学生学到学科和行业的前沿知识,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适应现代化染整行业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开拓、创新和研究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奠定基础。几年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大幅提升,在学期间已发表科研学术论文30多篇。

配合“讲座”平台课程教学的需求,在课程建设的同时注重教材建设。我们主编出版了《纺织品清洁染整加工技术》《仿真与仿生纺织品》《高性能防护纺织品》《智能纺织品设计与应用》等教学参考书,以及《清洁染整技术》《生物和纳米技术应用》《绿色纺织助剂及其应用》《高能物理技术与功能纺织品》《新型染整设备与数字化染整技术》等讲义。其中,《纺织品清洁染整加工技术》和《仿真与仿生纺织品》分别获2007、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优秀图书奖;《纺织品清洁染整加工技术》《测色与计算机配色》《针织物染整》和《高性能防护纺织品》在2010、2012年分别获得“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 “讲座”平台课程教学的导师团队建设

为了胜任“讲座”平台前沿性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注重和加强适应新型教学和“讲座”平台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了各“讲座”方向的导师团队,由轻化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化学、化工、纺织材料等学科领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授组成,同时建立了教授讲课制;组织专业教师到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等进行访问交流,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外大学和博士后流动站学习与学术研究。团队认真修订教学大纲,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评价教学效果等环节的教研活动,完成了“建立轻化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轻化工程特色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培养纺织染整工程领域创新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染整工艺原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现代纺织发展需要的印染专业人才”“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改革与建设”“艺术染印技法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改革项目。2009、2011年分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改革与建设”“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分别获得2008、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 围绕“讲座”平台课程,开展丰富的教学与实践活动

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异生导师制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相结合,同时配合教学内容聘请国内外染整专家学者来校作讲座和交流等,使教学活动向课程之外延伸。请企业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和新技术专题讲座等,使师生了解印染行业最新发展动向。组织学生到企业和研究单位见习,丰富课程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选择教师的科研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对课题的分析、设计和研究能力,使学生加深理解“讲座”平台课程中的专业前沿知识,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此外,我们还注重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开放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开放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题、设计和实验研究。在实践中,学生对新产品、 新课题、新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和动手研究,既加深了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理解,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动手实践和产品开发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课题和科研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增强了科研信心和专业兴趣,对专业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同时也对他们毕业后在纺织染整企业工作时自身的科技能力提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染整纺织品讲座
2023年《染整技术》征订启事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