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方能悟透古诗词

2013-04-18 08:38李弗不
语数外学习·上旬 2013年3期
关键词:张籍数枝主考官

李弗不

欣赏古诗词有很多方法,比如:诵读法、意境法、意象法、落差法、谜语法、比较法、托物言志法……不一而足。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好的欣赏古诗词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法。

何谓“知人论世”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读懂一首诗或词,要透彻地理解其主旨内蕴,就要首先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变化等。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鲁迅先生也说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编年有利于明白时势,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的,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且介亭杂文》)可见“知人论世”之必要。还是举例来说吧。

例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了解王安石当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以及改革失败的经历,是很难悟透该诗的内涵的。《梅花》是一首自勉诗,完全可以看作是改革家王安石的自我写照。先看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数枝梅”立于“墙角”已显孤独,可这“梅”却不以为然,仍旧绽放,而且是顶着寒霜开放。它们是多么的矫健、豪迈!梅花的这种不畏恶劣的环境、不怕挫折、不惧打击的精神,不正是作者顶住各种反对、阻挠甚至打击报复,艰苦卓绝地进行“变法”的精神的写照么?作者借梅暗示自己改革受阻、被迫辞职的遭遇,可谓悲壮而又凄婉,其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凌霜傲雪的梅啊,但愿你的灵魂能抚慰我这颗寂寞的心!这两句诗之所以精彩,还在于其所用的表现手法。我以为,委婉、含蓄永远是诗歌的生命。假如直截了当地写成“我不怕打击,我一定坚持变法”之类,表达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三、四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为有”可理解为“因为有”,“暗香”可理解为“梅花的那种能散发得很远很远地方的清淡的香味”。这两句诗不仅诗意浓郁,而且饱含哲理。诗人已暗自料定,尽管改革失败了,但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诗人毫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相反为自己能有这样的作为而深感自豪。如果不了解诗人的这种身世、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很难真正读懂这首小诗的。

又如北宋梅尧臣的《和淮阳燕秀才》:“惭予延荫人,安得结子韈,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诗人认为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相比,自己出身低微,因而感到很惭愧。可是杜甫却完全不同,他在《壮游》中写道:“气磨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杜甫考不上进士,便洒脱地离去;梅尧臣考不上,却半辈子感到委屈。这是因为唐代读书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入仕,而宋代主要就只有这一条路,即使由他途出身,头衔上得加一个“右”字,如“右迪功郎”之类,成为自己终身的耻辱。因此,不了解唐宋两代的选拔制度和社会风气,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杜甫对中不了进士感到无所谓,梅尧臣却痛心疾首。只有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诗词。所以必须“知人论世”,才能正确地理解、评价其诗词。

再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要读懂这首诗,先得了解朱庆馀当时的境况。我们知道,唐代进行科举考试所用考卷并非密封卷,主考官除了要审阅考生的卷子,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及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推荐。因此,唐朝的士人在应试前,往往用自己的诗文“干谒”朝中有名望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一旦成名,登第就有把握了。《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举子们的命运掌控在主考官的手中,能否金榜题名,取决于自己写的应试文章是否合乎主考官的口味。朱庆馀虚心地向主考官张籍询问,其临深履薄之心由此可见一斑。诗中写新娘的郑重其事和紧张忧虑,正是用以表达诗人对前程的无比关注。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进之士而与韩愈齐名,朱籍平时已得到张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怕自己的文章不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如果对这些情况不了解,就不能透彻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可见“知人论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上例子启示我们,平时读古诗词,应该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特点,或者说,平时必须读一读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唐宋两代的文学史,了解一些著名的古诗词作者的大致情况,像王勃、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是大家需要重点了解的。

猜你喜欢
张籍数枝主考官
周裕民
秋思
梅花
秋思
读张籍《秋思》之所思
考驾照
考驾照
艺术院校的面试题
秋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