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科技

2013-04-21 09:33
发明与创新 2013年17期
关键词:流言电磁辐射用电量

先锋科技

最轻材料可立于花瓣之上

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固体材料——“碳海绵”,它的质量很轻,可以平稳立于一朵花的花瓣上。这种类似海绵的物质主要由经过冷冻干燥的碳元素和氧化石墨烯制成,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

在此之前,“最轻固体材料”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德国科学家在2012年底制造的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它的密度为0.18mg/cm3。

由于石墨烯具有超高的强度和韧性,且不透水、不透气,还能抵御强酸、强碱,科学家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

“人造恒星”激光造

近日,科学家开发了一束强大的激光,用于制造位于地球大气层上方90千米处的人造恒星。

这束名为Parla的激光将与残留在地球附近的10千米厚的钠元素层发生相互作用,使钠元素发光,从而产生明亮的光点(即人造恒星)。科学家们将其作为参照,以监测望远镜瞄准线里的大气湍流。

“当我们开始研发这些激光时,每个人,包括很多专家都认为我们的目标几乎无法实现。”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多梅尼科·博纳奇尼·嘉莉娅说。

鞋子变身『话痨』

继“谷歌眼镜”之后,谷歌公司在美国德州举办的影音互动大会上又推出一款可穿戴设备——会说话的鞋。这双鞋配备了电脑芯片、扬声器、加速计、陀螺仪和压力传感器等,当用户活动时,它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说出不同的话。

这双功能强大的鞋子不仅能检测出穿戴者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同时它还会告诉穿戴者自己的“感受”。例如,若用户穿着它长时间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它可能就会说:“太无聊了!”如果运动员穿着这样的鞋参加比赛,那么他的微博粉丝就能通过鞋子发布的消息实时获得他的速度数据等信息。

“你可以通过对鞋子进行编程,从而让它变得个性十足,说不定能使其变成一个垃圾话成堆的“话痨”,谷歌广告艺术团队主管阿曼·古威尔说。

终结流言

高铁有辐射吗

流言:随着我国高铁线路陆续开通,不断有网友对其有无辐射产生疑问。高铁到底有没有辐射?有多少辐射?对人体有没有伤害?

真相: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高铁输电器产生的电磁场主要是工频电磁场,也就是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辐射本身对人体的危害不大,若与电离辐射、微波等辐射比较,其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另外,这种辐射有一个特性,不能穿透金属材料。众所周知,所有火车车体都是金属的,像一个封闭的金属盒子,因此电磁辐射能进去的就更少了。可以说,高铁产生的辐射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可测量的伤害。

为什么有些人反映坐过高铁后会不舒服或感觉不好呢?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由于高铁速度太快,某些敏感体质的人会出现平衡定位失调,简单地说就是晕车;第二,高铁都是全封闭的车厢,完全依赖空调进行通风换气,长时间在这种环境里感觉不舒服也属正常。

“地球一小时”会破坏电网吗?

流言:“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八点半至九点半,倡议者会“熄灯一小时”,以此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有人担心,该活动的参与者在同一时间开灯、熄灯,瞬时的电压波动很可能造成供电线路瘫痪。事实真如此吗?

真相:这种极端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首先,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人能够控制的用电量有限,相关人员即便不能预估人们的参与规模,预估用电量的变化并不困难。

其次,许多人同时熄灯和开灯的情况不大容易出现。就实际情况来看,仅在活动开始前后出现过一次熄灯、开灯的小高峰。而这期间的用电量都相对稳定。

最后,即便活动参与人员瞬间同时开灯、熄灯,电力系统也不会瘫痪。这是因为在发电机组与用户之间,有一个设计科学、功能强大的复杂输电网络,这个多区域、多层级的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应对用电量的起伏变化,以保障居民用电的稳定。例如,城市交通照明的规模和开关同时性都远超“地球一小时”活动,但电力系统仍然保持正常的运转。

猜你喜欢
流言电磁辐射用电量
02 国家能源局:1~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
01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5%
4.微波炉的电磁辐射大吗?
论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6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
流言
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
电磁辐射仪在确定上覆煤柱及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