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暴露美日军队差异

2013-04-22 09:13吴佩环
军事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日本海日本自卫队钓鱼岛

吴佩环

翻开日本右翼报纸,如果谈及中日钓鱼岛争端,经常出现的论调莫过于“中国要面对的不是日本,而是日美”。显然,《日美安保条约》让日本笃定自己一旦因钓鱼岛问题与中国进行某种摊牌,总会有美军“助阵”。最近,这种情绪随着美国参议院明确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对象而变得歇斯底里,以致于日本右翼分子纷纷欢呼“胜利”。

且不论美日联合军事干预钓鱼岛的可行性,单就两国军队的交流而言,确实达到北约亲密盟国的程度。用日本《军事研究》专栏作家荒木雅也的话说,《日美安保条约》的存在以及“钓鱼岛危机”的刺激作用,为日本自卫队创造了向世界最强大的美军学习的机会,“美军是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武装力量,通过比较两国军事训练,可以了解日本陆上自卫队与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差别”。事实上,我们与其高调批判美国暗中插手钓鱼岛争端,倒不如从战术细节上考察美日军队的协同能力以及战法差异,从而掌握他们的军事合作所能达到的深度。

“豪放派”美国vs“严谨派”日本

就日本三大自卫队而言,与美国合作最深、行事最“美国范”的莫过于海上自卫队(以下简称海自)。迄今,日本海自已参加了16届美国牵头举行的“环太平洋”多国联合演习,而双边海军演习更是多如牛毛。按照日本《丸》杂志的观点,一旦战时需要,海自几乎“没有时间差”地加入美国太平洋舰队序列,参与军事行动(当然,目前受到日本《和平宪法》对于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限制)。

目前,日本海自总兵力虽只有区区4万,主力战舰约50艘,但舰艇性能远非一般东亚国家可比,尤其是6艘“宙斯盾”驱逐舰、16艘安静型潜艇、2艘大型直升机驱逐舰(DDH,形同轻型航母)更是令人侧目。在2012年“环太平洋”演习中,东道主美国居然将演习副总指挥授予日本海自少将北川文之,足见其力量不容小觑。据日本《世界舰船》称,参演的美国水兵每每提及日本海自队员严格的纪律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都“赞不绝口”,对其操舰技术评价更高,以至于美国第7舰队乃至韩国、新加坡等东亚海军,这些后起之秀都效法其经验。据说,韩国在建国60周年(2008年)时举行釜山国际观舰式,尽管没有邀请日本海自,但从受阅、观舰、飞行表演再到火力展示几乎都是日本海自观舰式的翻版。

至于有“海军国际秀”的东非反海盗前线,美日海军的交流更是密集。日本海自在吉布提拥有可供P-3C巡逻机起降的机场及永久港口设施,这些往往也能为美国海军主导的“第151特遣舰队”提供帮助,双方后勤系统几乎可以通用。据日本记者反映,从现场观察可知,日美海军官兵的行事风格各异,最明显的是工作态度。像军舰靠泊系缆绳这样的小环节,如果绕四圈就可以系上,那么美军士兵肯定绕四圈,但海自队员却不一样,如果感到松就会绕四圈半,如果感觉三圈半就可以了,也会自动绕上四圈。日本学者将这种态度吹捧为“石门学派”的“德行”,即“诸业则修行”、“劳动本身就是修行”,即工作细腻认真体现了日本大和民族的特性,吹嘘“3个小时可以干完的活,现在用12小时干完,会得出什么样的工作品质!”

同样在亚丁湾,美军主导下的多国联合舰队船只众多,人员复杂,往往做事“粗线条”的美国水兵懒得搞清楚军舰到底属于哪个国家,只是用“橙舰”、“蓝舰”等代称表达。因为对他们来说,形同训练的反海盗联合行动与正常航海没多大区别,反正美国舰队每年都要同几十个国家同行联训联演,士兵们觉得没有必要了解那么多,只要做好上级交给的任务就可以了,毕竟在日常联合行动中,达到令行禁止就满足了,“有时太过认真或许会造成不必要的反应迟钝”。但日本海自队员经常会自己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如何把与友军协作做得更准确些,比如在无线电频道中一听对方声音就知道是哪国海军,等等。

美国出新兵vs日本出老兵

近年来,随着日本与周边国家岛屿争端的加剧,防卫省将与美国联合训练机会更多留给陆上自卫队(以下简称陆自),试图提高其快速反应和岛屿攻夺作战的能力。从以往几次演习看,日本陆自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接触越来越频繁。

美国《星条旗报》记者查理·里德曾参加了去年11月初举行的美日“东方之盾”演习,亲眼目睹了两国军人的异同。据报道,在日本飨庭野靶场,美国陆军第14步兵团把从阿富汗搬来的MGS轮式突击炮投入机动打击科目中,该炮是以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打出名气的“斯特赖克”轮式战车为底盘,可以迅速投送到全球任何战场,堪称美军力量的象征。没想到,多门MGS突击炮一上场就因机械故障停在了靶场中央,但美国军人迅速拿出“战场处突”的本事,将武器演示变成设备修理的过程,团长乔纳森·拉森中校自信地说:“‘东方之盾演习就是要展现实战环境。”

在为期15天的演习中,虽然两国军人吃住都不在一起,但他们会肩并肩参加训练、培养感情。晚上,他们会在营地“交朋友”,比如,比赛掰手腕,举杯共饮。美军中士迪安德尔·博博说:“日本陆上自卫队员实际上挺有趣,和我们交流,他们显得很兴奋。”一些美国士兵注意到,日本自卫队员都有着强烈的自律意识。美国军士长约翰·卡森说:“到这儿来亲眼目睹日本自卫队员是多么自律,这让人不禁想要做一名更优秀的军人。希望我们团的人能向他们学习,把这种优良作风带回国。”在双方狙击手比赛阶段,美军司令部军士长理查德·西摩与日方司令部军士长清水岁弘通过翻译,就双方的优势和弱势进行了交流。清水岁弘表示:“美军士兵有实战经验。他们知道战争的严肃性。他们到过真正的战场,不像日本自卫队,我们从美军身上学习的正是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很显然,清水岁弘道出日本自卫队向美军学习的真谛,那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真实战场”。日本《军事研究》杂志曾多次提及陆自不合时宜的作战理念和战术动作,例如,日本陆自经常自称单兵射击命中率要比美军厉害;在多次日美冲绳、本州地面部队联合训练中,陆自队员运用89式步枪或62式班用机枪点射,在打击250米和350米外目标时,确实比使用M16A2步枪和M249机枪的美军打得准,但陆自队员在射击时均为两脚站立射击,而美军则完全按照实战要求进行匍匐或有地物依托的快速射击,由此可见,陆自的“秀场射击”精度是说明不了问题的。日本军事记者还注意到,在甄别隐藏于平民中的小股武装集团(尤其针对可能登陆日本本土的“朝鲜武工队”)时,日本陆自的做派比美军“稚嫩”得多。据称,在一次模拟演习中,只携带手枪和89式步枪(只有随枪佩带的一副弹夹)的日本陆自队员拦下可疑目标,进行搜身检查,期间对象突然拔枪反抗并试图“引爆”随身的“炸弹背心”(均系虚拟),结果一番冲突后,陆自警戒人员与目标几乎“同归于尽”。反观美军,他们始终坚持在离哨位20米~30米外拦停目标,甄别过程中也竭力避免贴身搜查,同时在明哨附近安排至少44名暗哨,其中有士兵操作火力更凶猛的M240式7.62毫米机枪,一旦有事,强大的火力可瞬间覆盖来袭目标人员及车辆。

有意思的是,日本陆自最精锐的两栖战力量——西部方面队直属普通科连队成员也曾反映,他们与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合训,获得诸多裨益。比如,美军陆战队员经常选用很有特色的两人战斗单元。战时,单元中的一人持枪负责周边警戒,监视周围环境,另一人则尽可能持枪采取射击姿势。在一次渗透登陆演习中,五个美军陆战队两人人战斗单元相伴行动,当十人全部上岸后,其中两组四人在后方担负警戒,这意味着在一场班排规模的攻击行动中,美军居然用近40%的兵力用于后方警戒,同时可作为预备队支援前锋。可以说,这种作战安排在陆自中是很少见的。

日本《军事研究》还提到,其实美日投入联合演习或训练的部队也有不同侧重,日本太想从美国手里学到“战争的艺术”,每次都把最精锐的部队拿来,以至于美军指挥官经常见到熟悉的面孔,可是美军却非常放得开,总是让大量新兵和训练不足的部队上阵,不放弃任何锻炼有生力量的机会。显然,日本自卫队总让老兵上阵,其结果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即少数“金字塔”顶端的兵员素质过硬,可是数量更多的普通自卫队员却还是老样子,而美军就是让花费不斐的演习成为缺乏经验的新兵的课堂,其中利弊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猜你喜欢
日本海日本自卫队钓鱼岛
年初六,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细品日本海自主力战舰
美军曾提议日本自卫队配备核武器
图片新闻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