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教版语文教材单元选文的改进意见

2013-04-23 02:56李莹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6期
关键词:意见

李莹

【摘 要】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文中简称《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是在前几个版本的基础之上做了很多改进的,在很多方面优于前几版,本文不一一细说,只从教材选文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试图提出一些建议,以更好的适应语文基础薄弱、写作水平低下的三校学生的教学,让三校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写作能力有所提高。有偏颇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高教版中职语文;选文;意见

高教版中职语文走进课堂,和学生见面,得到学生更广泛的接受,然而,也就是在新版的教学中,还是有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稍微进行一些调整,本文从该版选文部分有些粗浅的见解,略谈几点如下文。

1.选文对区域文化的特性稍有忽略

相对于前几版,高教版中职语文的选文方面着重考虑降低难度,篇目也有所减少,由基础版的40篇减到30篇。减少课文数量,并不等于削弱阅读,相反,少就意味着精,对选文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篇篇经典,以一当十,以课内带动课外。当代作品的选择更需要多方考虑,选出真正既有审美价值又有文化内涵的典范之作,从而实现《大纲》提出的“选文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文质兼美,风格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1]使得“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信息,使语文课程客观上成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精神品格影响极大的学科。”其次,选文要关注社会热点。德宏三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和少数民族村寨,近几年应国家的号召,关注“三农”——农村、农民、农业,对农村大量招生,而三校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农村人口。本人因为工作的关系,特别关注了德宏三校学生的生源结构及当地人文地理各方面的状况,德宏三校的农村生活因为地理、文化、科技等条件的限制,条件还相当艰苦,除了部分傣族占有肥沃的土地而以逸待劳,轻松收获为,更多的村寨收入来源贫乏,生活拮据。很多三校的同学交不起学费,生活费也很成问题,教材中反映这种生活状态的文章,反映他们及他们祖辈、父辈的文化、心态的文章凤毛麟角,我们仅可以从《卖白菜》、《哦,香雪》里看到他们的影子。农村的孩子有与生俱来的自卑感,需要引起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另外,由于三校的学生成分复杂,入学动机也千姿百态。选文少了就很难适应多层面的需要。缺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内容,多是成人故事,缺乏成长经历的对照。选文中关于坚强、坚韧、执着的个性、团队合作、认真负责等现代社会对人的个性要求主题的文章还不够。从情感来讲,三校生更容易接受来自普通人身上的精神力量,因为他们总的绝大部分都将成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尽管选文已开始注重这个人体。

2.选文稍欠更广泛的开放意识

“选文的开放性的内涵是丰富的,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地域、族别上的开放性,内容、思想上的开放性,题材、体裁上的开放性,风格、流派上的开放性,阶层、性别上的开放性,文本空间上的开放性。”[2]教材选入台湾、美国、日本、奥地利、土耳其、匈牙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不同不同民族、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行业的作家作品,使得教材包容了更加广泛的民族文化。每一个作家作品呈现给学生的是不一样的世界,打开了更广的视角。另外,教材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女性作家的作品已明显让教材在性别上与其他教材有明显不同,十二个女性作家的作品凸显了编者对作家性别的关注。统计郭常安老师主编的《语文》教材里主题单元的女性作家只有舒婷,应用文单元里总共5篇文章为女性作家,与本套教材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所处的社会上一个多元的社会,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三校的学生成长中接受的文化熏陶是很单一的、朴素的,要适应这个多元的社会,还需要很多素养和装备,为适应未来就业与生活、沟通与交流的需要,三校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该“包含了一个开放的系统,体现了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不同思想、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教材通过选文这一桥梁,让学生突破原来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领略缤纷灿烂的文化风景,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提升精神境界。”[3]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保护环境等思想的熏陶。新课程体系明确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总结起来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等。

首先,选文要关注社会热点,多选一些反映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具有时代特点的创新、合作意识观念、反映国际和平、科研动态等方向的作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创新、合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常用“一个中国人抵得上三个日本人,三个中国人则抵不上一个日本人”,表明国人合作意识的淡漠。其次,教材选文多为城市文化,关于农村人口的文章很少,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德宏2009年全州常住总人口为119.4万人,城镇人口39.46万人,占总人口的33%,农村人口79.94万人。占总人口的67%。德宏三校的学生有一大特点就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所占比重比较大,有些班级占到四分之三强。教材反应农村生活和农村文化的选文却很少,这有可能造成城市文化的强势,让更多的人对农村生活和文化的不了解而产生歧视和偏见,农村是一片广博的天地,观念上,长期以来让农村的孩子在城市孩子面前显得有些自卑。另外,选文更应关注多民族文化。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德宏州少数民族人口59.4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0%;其中傣族35.55万人,景颇族13.66万人,傈僳族3.15万人,阿昌族3.09万人,德昂族1.43万人。就民族而言,大家都有自己灿烂悠久的文化,各具特色,没有尊卑优劣之分,各民族和谐共处于祖国的大家庭,没有主次轻重。教材基础模块里没有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篇目。观念上造成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轻视,这种状况不利于多民族的和谐发展。最后,选文要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和阅读习惯。

3.教材选文忽略当代多样的文化气息

“教材中反映时代文化的课文,人们一般称之为时文。优秀时文的特点是,能够适应与时俱进的课程发展理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时代精神,同时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时文所反映的时代文化又往往是与大众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它是语文教材的活力所在。而经典文化则主要表现为入选教材的课文是经典作品,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被广大读者所接受”[4]

语文既传统又现代。它的语言、文字、文学都在不断的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作为三校语文教材,还缺乏当代气息的文字,特别是信息社会大背景的文章,教材里面,看不到信息革命的影子,看不到互联网时代的足迹,像鲁迅的文章,是工业革命和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人文思考,教材还没有完全融入信息时代。就以上问题,本人认为,高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尚可作如下改进。

3.1广开角度包容区域文化

建议语文教材选文不只是一味“缩水”,而是大量的选入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作品,包括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各专业在教学中有取舍,根据需要有所增删。有的语文老师建议选入优秀的网络文学,适当选用当今网络流行语言,这个建议有待专家商榷。德宏三校生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象。

德宏是中原文化和边地文化、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华文化和南亚文化的交汇地,这里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柔情潺美的傣族水文化、刚毅激昂的景颇族音乐文化、德昂族茶文化、阿昌族的口头文学等各具特色。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和谐共荣,如同一个天然的文化大观园。在这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会说话的就会唱歌”,是著名的“歌舞之乡”。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中缅胞波狂欢节、勐巴娜西风情节、珠宝文化节、葫芦丝文化节等,总让游客流连忘返德宏州的主体民族傣族是一个温厚朴实、勤劳善良、能歌善舞、好学上进的民族,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是教育一代又一代傣族青年健康向上的有效形式和重要内容。这种纯粹的文化应该说更加容易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和濡染。一些外国人来到德宏,说他们发现了“世外桃源”。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发达,信息技术在农村广泛应用,传统的傣族文化传承方式受到很大冲击,村寨中唱傣歌、演傣戏的良好传统没有得到很好地坚持,以读书学习、好学上进为荣的风气被弱化。农村傣族群众,特别是傣族青年在思想多元化和生活方式多样化面前变得不知所措,难以应对,导致一部分傣族青年思想空虚、信仰危机、忘记传统、不学无术、不求上进、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这种人虽然是极少数,但影响却很坏。这种现象如不能尽快扭转,对整个傣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恶劣而深远的影响。

所以,承载着德宏职业教育重担的三校语文教材,应融入这悠久而又灿烂的地区文化,揉进当地民族价值观,聚传统与现代以一体,关注当地民族风情,人文底蕴,共同前行,一起创造更加浓烈有特色的边境文化。

3.2加强教材的时代性

大纲要求语文“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其思想主流,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各业都在蓬勃发展,取得辉煌业绩,但也凸显出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仿佛都和缺乏“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有关”,极端的表现就是近几年接二连三出现的”校园凶杀案”,”全家灭门案”,“掐死婴儿案”等等,必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时代呼唤语文教学加强学生性格的塑造与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教材就是这一理念的载体,关注生命个体,还社会底层的人以尊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

“以具有真见解、真感情、真艺术、不违反现代精神,而又适合学生的领受为标准”[5]。同等学历同样专业的人们,有文学爱好和喜欢文学和不喜欢文学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素质,所以兴趣还决定素质。给他们一扇窗,就为他们打开了一个世界。比如,当今网络时代,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通向知识的大门,里面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再不喜欢学习的学生,都喜欢网络,网络是学生最容易走向的世界,最向往打开的世界,很多人沉迷网络,只因为没有良好的指导,大人、老师惯常用的方法是反对甚至阻止上网,结果适得其反,学生钻头觅缝,无孔不入,网络对他们的诱惑超过了一切,如果以适当的指引,让语文教材为他们打开一个健康、博大、丰富的互联网,难于想象学生在里面浏览到的,习得的知识有多少,这是无法估量的。承认怎么利用网络,通过指导学生同样可以怎样利用网络。网络的价值是客观的。

另外,良好的沟通能力成了立足社会最起码最基本的素质,关注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因此,教材应在选文、口语与交际、作文训练等各个板块里充分体现时代需要,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事实上,语文课本暗中在和《读者文摘》、《中华活页文选》、《青年博览》等杂志“竞争”,原因就在于这部分杂志的选文精美、时代性强。因此,教材选文必须与时俱进,联系生活,关注人的发展,去触动生命个体发展中的敏感神经。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论点如浅尝辄止,深味有待跟进,定有偏颇之处,仅供专家商榷。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叫徐大纲,2009,10,20.

[2]倪文锦.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7(06).

[3]李明高.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五个向度.中学语文网,2006,7.

[4]倪文锦.才编制的本质是选择文化.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1B.

[5]叶圣陶,顾颉刚.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编辑大意.商务印书馆,1923.

猜你喜欢
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评“小创”,送好礼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读者意见调查表
读者意见调查表
读者意见调查表
读者意见调查表
读者意见调查表
读者意见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