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与化解对策

2013-04-24 13:56胡雅倩
学理论·上 2013年3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

胡雅倩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中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状况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该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限制产生了就业困境。该困境不是靠单一主体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多元化主体参与其中,共同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困境。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82-02

随着社会发展,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1980年以后,在城市中从事二、三产业,但仍是农村户籍的劳动者。社会排斥理论认为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排斥可能导致经济排斥,从而进一步被社会关系、社会文化、政治排斥,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要条件。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这将不利于该群体的社会融合,与城镇化进程不相适应,并且影响社会和谐。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困境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就业质量不高。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因素是多样的。这既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内部因素,又有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外部因素。内外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给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造成了阻碍。

(一)内部因素

1.人力资本不足。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普遍偏低。该群体受教育年限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与城市户籍人口相比并无优势,这种相对提高并未给其带来明显的就业优势[1]。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受学历限制,只能在次级劳动市场上寻找工作。次级劳动力市场对学历的要求较低,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竞争力提升作用有限。其次,大多新生代农民工缺乏一技之长。新生代农民工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2]。技能的缺乏使得其择业范围缩小,只能选择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再次,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初入职场时的年纪较小,对工作的认识不足,社会经验较少。

2.职业搜寻能力不足。目前,一半以上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通过亲友介绍来寻找工作。有调查显示,依靠互联网资源获得就业信息的新生代农民工仅占抽样样本的1.0%[3]。“血缘”与“地缘”这种非正式渠道相对容易获得却相对窄小,在减少就业信息不对称的同时却限制了对工作搜寻能力的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对新兴媒体利用不足,削弱了其职业搜寻能力,增加了其就业的困难。

3.职业目标不清。新生代农民工到城市打工的目标多为“开阔眼界,长见识”,对长远的职业发展和规划认识不清,因此,在择业上存在盲目性,频繁的变换工作地点和岗位。这使得他们工作经验积累不足,职业发展受到阻碍。

(二)外部因素

1.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不均衡。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在数量上存在不均衡。从“十一五”期间来看,城乡新增劳动力年均达2 0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若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 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 200万人左右[4]。因此,从总体上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存在。因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市场大环境所带来的就业阻碍。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在结构上存在不均衡。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熟练工、技术工的需求逐年增加,而相应的供给数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经验缺乏,工作经验积累不足,加之缺乏相应培训。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满足企业对熟练和技能的要求,就业压力大。

2.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首先,政府提供的培训服务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近年来,中央虽要求各地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活动,但是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政府提供的培训覆盖率低。有调查显示,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培训的农民工仅占调查样本的5.2%,其中参加过就业前培训的比率仅有2.3%[5]。另一方面,培训的效果不佳。这些培训虽然项目种类繁多,但是直接与农民工工作相关的技术性培训较少。部分地区的培训课程还存在“走形式”的现象。其次,政府的就业服务未将农民工覆盖。职业介绍是扩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的重要方式。而在现行二元体制下,农民工从政府获得的就业支持远小于城市居民。许多地方政府没有建立专门的针对农民工的公办职业中介机构。农民工难以有效化解工作搜寻中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3.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支持力度不足。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创业者缺乏资金的支持。他们从正式渠道获得资金的可能性较小,多数只能通过自筹和向亲友或私人钱庄借。另外,创业者缺乏技术支持和指导,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不足,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

二、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对策建议

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样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不均衡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在短期内难以有所改变。该状况的改善既需要通过产业升级,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又需要控制我国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本文则主要从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具体层面来提供对策建议,提出多元化的主体参与问题的解决。这其中需要政府的关注与支持,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一)政府进行制度创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首先,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恢复其身份管理的单一作用。在中小城市,允许具有稳定职业并长期居住的农民工落户。在大城市中尝试积分制度,有条件有步骤地放开对农民工户籍的限制。其次,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大在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上的投入,通过自上而下的筹资方式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政府还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贪污腐败的产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的信任和依赖。政府还应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服务项目和服务结果等信息,接受广泛监督。政府对就业服务的效果也应进行跟踪,积极听取农民工和社会各界的建议。再次,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支持力度。放宽政策性金融产品扶持的对象和范围。鼓励中小型银行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激励担保机构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相应的担保支持[6]。在新生代农民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间搭建桥梁,为其在创业过程中所遇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提供帮助

(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应主动加强学习,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新生代农民工还应加强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成人教育继续深造,努力提高个人的人力资本。其次,新生代农民工应努力增强职业搜寻能力,改变寻找工作仅靠亲友的老观念,学会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来寻找工作,拓宽获得工作信息的渠道。再次,新生代农民工应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认清社会环境,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另外,对未来的发展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悲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对职业发展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上进行自我纵深技能的提高,不盲目变化行业或职业。

(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应多给予其关心和帮助。首先,企业作为雇主,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管理。企业还应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定的发展机会。这既满足了新生代农工对职业发展的渴望,又帮助企业吸引人才、提高组织凝聚力。其次,各级工会组织应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基层工会组织应积极吸纳新生代农民工会员。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较高,重视自身权益的维护。工会应做好指导帮助作用,引导其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积极维权。再次,非政府组织也应参与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和职业期望值高,但现实常与期望产生矛盾。这对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认识、自我规划都有阻碍作用。因此,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显得非常必要。当然,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相伴的问题可以尝试由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协助的方式来解决。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新闻媒体的关注、研究机构学者的调研、社区组织的帮助等社会各界公共的力量。

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解决其就业问题是保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该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工个人多元化主体参与,才能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段成荣,马学阳.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状况[J].人口与经济,2011,(4):18.

[2]罗立恩.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初探: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0,(3):52.

[3]彭国胜.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实证调查[J].青年探索,2008,(2):12.

[4]劳动保障部发布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EB/OL].http://www.gov.cn/gzdt/content_647157htm.

[5]赵树凯.农民工培训的绩效挑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

[6]包丽颖,陈柳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再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1,(4):77.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
跟踪导练(一)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