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相对主义与道德共识

2013-04-24 13:56陈晨
学理论·上 2013年3期

陈晨

摘要: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的体系,它强调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的非规律性;绝对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坚持文化相对主义会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然而道德相对主义有其自身严重的缺陷。要避免这种缺陷,就要求建立一种公众普遍认可的道德共识。人类社会实践证明,在伦理观念上人们可以建立一种“最低限度的共识”。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寻求道德共识,是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文化相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道德共识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128-02

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社会,人类却面临严重而又紧迫的道德危机。人类无情的征服使地球的生态遭到破坏,贪婪的开发使地球的资源日益枯竭;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民族仇视、吸毒贩毒、贫富不均等等依然困扰着人类。人类道德意识的孤立与倒退以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建立一种对于世界普遍适用的道德共识的必要性。文化相对主义在当代有何问题?道德共识又如何建立?这是关于文化相对主义与道德共识的主要问题。

一、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解

学界普遍认为,文化相对主义主要包含如下含义: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中的一种方法;一种文化决定论和文化现实哲学;一种对于社会文化改革与变迁的实际问题的态度;一种关于伦理、政治和美学体系的评价指南。本文所说的文化相对主义是指关于伦理学体系的评价指南。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在伦理学中,不存在普遍真理,只有各种不同的文化规范。在伦理学中,文化相对主义有如下的主张:第一,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第二,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在那个社会的范围内决定什么是对的;也就是说,如果某个社会的道德规范说某个行为是对的,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对的,至少在那个社会内是这样的。第三,没有客观的标准来判断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比另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更好。换句话说,在伦理学中,没有普遍真理;没有在所有的时代、被所有人坚持的道德真理。第四,我们自己社会的道德规范也没有特殊的地位,它只是众多规范中的一种。第五,对我们来说,判断其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是一种自大。我们对其他文化的实践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1]。

文化相对主义强调文化具有相对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承认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对各种道德规范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赞成文化相对主义的这些看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文化相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片面、静止、孤立方法来分析和看待问题,忽视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的必要的关联性,从这方面看,文化相对主义有自身的局限性。如果只承认文化的相对性,并把其相对性推到绝对,而不承认这种相对性之中有着绝对性的东西,实际上也就是只承认每种文化的独立性、个性或特殊性,不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关性、共性、普遍性,这必然会导致道德相对主义。

二、道德共识的含义及其可能性

建立一种被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的道德共识才能有效地避免文化相对主义。道德共识的建立对维护世界和谐、促进现代化的发展、解决人类面对的种种问题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建立道德共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一)对道德共识含义的理解

虽然文化相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寻求道德共识的限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人类文化圈中确实存在着道德共识,否则我们的地球村也不会有如今相对的和谐。“道德共识,是对某一确定范围内道德‘公度的共同认可。因此它意味着存在某种可普遍化的和可公度的道德。”[2]30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有着何其相似的道德价值观念。例如:古代印度佛教的“慈悲”,基督教伦理的“博爱”,中国古代儒家伦理的“泛爱众”等观念,都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出热爱人类生命、仁慈待人的崇高道义精神。人类共同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有着共同的道德信条,因而确立了相同或相似的道德规则。

正如当代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查尔斯·泰勒指出,至少有以下三种“轴心式”的基本道德价值是每一种文化都具有的,它们是:尊重他人和对他人的义务;对生命意义的充分理解;人的自我尊严。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达成道德共识不仅可能,而且早已成为一种人类道德文明的事实[2]39。

这是各文化信条都共同遵守的准则,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无不强调对他人的尊重,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对生命的尊重乃是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律条,人的自我尊严更是现代社会所突出强调的,个人价值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由此得知不同的文化在道德规则方面存在着交集。例如,诚信就是东西方共同遵循的道德律条。在一个走向市场经济和契约关系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能否做到诚信守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诚信是社会稳定的根基,是各国都普遍遵守的,是各文化的共识。

(二)道德共识何以可能

1.人类面临着共同的道德问题

人类要解决这些共同的道德问题就必然要求形成一定范围内的道德共识。在当今,人类面临着众多尖锐而复杂的道德问题,生态或环境伦理问题、生命伦理学问题以及由政治经济利益和宗教信仰矛盾所引发的地区争端和民族冲突问题,等等。这些全球性问题和共同利益的出现,催发了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使得人类按照共同的价值原则处理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形成道德共识成为一种必要。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全球环境恶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辞其咎,保护工程也不是几个国家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所有国家都担当责任,只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共识,才能遏制环境恶化的进程。另外像安乐死、克隆技术的应用这些关切人类生命的问题,不同文化之间也应努力寻求一种共识,没有一种共识,问题终将是问题而不能解决。

2.道德共识是社会生活的必要维度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缘环境及人种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作为整体类存在的人类同时具有各种不可消弭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道德、信仰、心理结构等方面。但是,差异的存在并不等于人类在这些方面无法沟通和分享。

自人类文明记载以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群体、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在上述方面的交流、分享,甚至某种程度的认同都已成为事实,而且随着现代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交流、分享和认同也在迅速加快和提升。人类之所以能够有所交流和共享,首先在于人类本身具有相互交流和共享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内在精神的,更根本的说,这是一种人性的内在需要。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只能是历史的或时间性的,因而也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这就决定了人类自身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依赖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进而也就决定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不仅仅是独立的或自足的,也是相互的或关系性的。相互关系的实在,意味着人类存在本身具有一种道德的方式或维度。道德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道德的存在着、生活着,不仅是在其所特属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传统和历史情景内如此,而且也在这些限度以外如此。

三、建立道德共识的方式及意义

现代人类社会达成道德共识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合理的方式只能低限度的普遍化方式。或者说,只能是宽容基础上的公共理性化方式,而不能是最高限度的理想化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满足现代人类自由平等的基本价值要求,适合于现代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道德现实;同时在另一方面又能够确保现代人类最基本的‘实践理性与伦理秩序的普遍需要。”[2]40建立一种低限度的道德共识,实际上是为了尽可能容忍现代人类道德生活的多样性和各道德文化传统的多元差异性,以充分体现现代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的伦理精神。

建立各文化主体间的平等对话需要它们首先要持有一种价值宽容的道德态度和一种平等参与的文化姿态;建立一种低限度的道德共识,它要求现代人类在保持和维护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价值和人格权利的同时保持基本的人类理性和人类责任。各道德文化传统在保持各自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同时,也要保持对人类共同的道德问题和道德责任的关切与承诺。

文化相对主义的缺陷必然导致道德相对主义,只有建立道德共识才能解决文化相对主义的困境。道德共识的建立会使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重现个体间的互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价值规范和约束力。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社会的整合,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保障。

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文化氛围中,充溢着美与恶、真与假、正当与不正当。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冲突、各宗教之间的冲突、经济争端、文化争端以及环境问题等等。“没有新的全球伦理,便没有新的全球秩序”,“对于一种更好的全球秩序,我们都负有某种责任”[3]。达成道德共识,形成一种普世伦理,使不同文化拥有共同认可并得以遵守的道德规范,才能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使人类免于各种苦难,才会给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社会的和谐等提供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詹姆斯·雷切尔斯.道德的理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孔汉思.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