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公共图书馆业务 加强公民读书观念

2013-04-24 13:56黄让辉
学理论·上 2013年3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观念公民

黄让辉

摘要:读书是每个公民都需要进修的一门“深奥”的功课,读书是没有尽头的,而获取知识的源头却有很多很多,每个公民身边也一定有很多可供自己读书的工具,公共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读书平台。但是有研究却表明,公民的读书观念在下降。在本文中,简单地介绍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和职责和公民读书观念减弱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改善公共图书馆业务,加强公民读书观念的举措。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民;读书;观念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137-02

公共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指公共性的图书馆,与私人图书馆不同的是,公共图书馆并非仅供个人使用,而是面向整个大众,供所有公民使用,能让公民自由并且不受限制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享受平等的读书权利。现代图书馆的出现大约是在19世纪之后,这时的图书馆不仅仅是指公共性的图书馆,更是一种依据国家法律建立,受到国家赞助和支持的读书之地,每位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业务。公共图书馆也被认为是维护公民权利的一种保障机构。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公共图书馆又被赋予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含义——公民社会保障的有力手段之一。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共图书馆所赋予的意义越来越深刻,不仅仅是一个供公民读书的平台,更是一个保障公民权利的手段[1]。

一、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和职能

从上述的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来看,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职能可见一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若细细道来,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公共图书馆的诞生缓解了社会中尖锐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及后来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地域之间的差别,城乡之间的差别,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也渐渐浮现出来。而教育又成为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各阶层的悬殊差距,许多公民意识中的读书观念正在渐渐淡化。于是,公共图书馆适时地发挥了它的有效作用,比如“送书下乡”工程,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至农村、工地、医院甚至是监狱等等。这些举措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中的矛盾,调节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解决公民的教育问题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其次,公共图书馆的产生能够有效地维护公民信息的公平,保障了公民基本的读书权利。每个公民都应该有平等的读书权利,都有权利享受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与信息。就公共图书馆的性质来说,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全体公民,没有任何歧视,平等对待所有公民的一个机构,也正是这个性质,使得公共图书馆更贴近公民群众,为公民服务,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和职能在这个时候得到了体现。建设公共图书馆积极有效地维护了公民信息的公平,将“信息公平”理念的影响传播得越来越广泛,并与此同时保障了公民的基本读书权利,是所有公民都能得到读书,获得教育的机会。

当然,公共图书馆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丰富了公民的文化生活,普遍提高公民的教育水平。公民的文化生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如今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新社会,公民们越来越注重内在修养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公共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丰富公民文化生活的渠道,公共图书馆为公民提供了各种可利用的文化资源,让公民们在休闲的同时也能汲取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此外,公共图书馆也为那些曾经不能受到教育的社会底层公民提供了一个再次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提升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助于缩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可见,公共图书馆为构建和谐共处、和平稳定的社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最后,公共图书馆也能为公民提供数字信息的平台,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公共图书馆都已经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数字信息的平台,借助这些设备,公共图书馆保存了大量丰富的传统资源信息,并通过这些设备重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

上述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和职能都是不容忽视的,可见,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得到公民们充分的重视和肯定。

二、公民读书观念减弱的原因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渐渐成为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输工具,于是公民们自发读书的观念开始随之减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接上网查询需要的资料而省去了读书的过程。在2010年的第七次“全国公民阅读调查”的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公民们读书的概率仅为50.1%,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呼吁大众读书,但是读书率仍然不见明显的增长。结合多层原因分析,可以总结出几个导致公民读书观念减弱的主要原因:一是全民读书氛围的淡薄,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的是快捷又方便的互联网技术,自然读书的氛围便会减弱;二是公民们渐渐缺乏了读书的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造成公民读书观念减弱的最主要的主观原因。俗语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阅读兴趣可以反映一个人对读书的热情和接受度,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全民阅读氛围的淡薄,所以这种阅读兴趣就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久而久之,自然缺乏了读书的兴趣,没有了读书的兴趣,良好的读书习惯自然也就不可能养成;三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足。现如今许多图书馆都实行收费制度,图书馆的网点数量也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公民读书的需要。这种图书馆建设的不足是可以避免的,就像本文主要讲的“公共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图书馆建设问题的方法,如若多多开设类似于“公共图书馆”的场所供公民读书,那么公民的读书观念也能有所加强;四是现代社会节奏过快,全民压力过大导致公民没有多余时间读书。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却也造成了公民们生活压力的增大,社会环境的竞争激烈,不断扩大的就业压力,让公民们的心理压力倍增,生活节奏也因此加快,公民们忙着事业、学习、考研、升职,自然而然,读书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这样一来,他们读书的观念也就渐渐淡薄,最后将读书抛之脑后。我们可以适当放慢脚步,去体验一下读书的乐趣;五是现如今各种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和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因为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多媒体设备如手机、MP4/5等文化信息传播媒体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民的生活中,他们确实为我们带来了便捷却也冷却了公民们读书的热情。此外,各种娱乐方式比如电视、电影、旅游也逐渐出现在公民们的视线中,占据了公民们大部分的休闲时间,于是,公民们的读书观念也就越来越淡薄[2]。

上述的几个原因都可看作是公民读书观念减弱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了加强公民读书观念,避免上述的现象,需要彻底改善公共图书馆的业务。

三、改善公共图书馆业务,加强公民读书观念的举措

通过讲述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和职能以及公民读书观念的减弱问题,大家对于加强公民读书观念的结论会一致赞同的。既然说到公共图书馆是提供公民读书的好去处,那么自然要好好利用这块“风水宝地”,来加强公民的读书观念。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改善公共图书馆的业务从而加强公民的读书观念呢?下面有几个很好的举措和办法:第一,政府可以向公民广泛地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和职能,引导公民能够充分地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信息。这时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者多出一份力了。工作者们可以走访社区街道,印发宣传资料,并向公民简单地介绍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内容,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在网上贴出公共图书馆的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告知公民们公共图书馆的简介[3];第二,公共图书馆需要遵循“读者之上”的总则,为公民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公民是公共图书馆的主体,在公共图书馆中,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因此,公共图书馆就要本着“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原则和宗旨,设身处地地为公民读者考虑,为公民读者提供最舒心、最优质的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者可以为公民读者营造一种舒适、宽松、自由的读书氛围和环境,当读者有疑问时可以随时提供精确的解答,了解公民读者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能够帮助读者获取其需要的知识信息和资料。在公共图书馆中要建立能够满足大部分公民读者读书需求的各种收藏,并公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时间段,让公民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和分配读书时间。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在网上设立网络阅读平台,开通借阅图书的服务,这样,能让那些还未来得及在馆中阅读完书籍的读者,回家之后也可以接着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不仅方便了公民读者,也节省了读者来回公共图书馆的时间,一举两得;第三,以体现人文关怀为主,建设能满足弱势群体读书需要的平台。在我国,总有很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包括贫困农民、农民工及其子女、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以及孤寡老年人等不能接受到和他人相同的读书待遇,他们大都希望通过读书来提升自身修养从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改变始终处于社会弱势的现状。对于这一类特殊的人群来说,公共图书馆业务的改善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对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号召那些社会底层的公民读者参与进来,给予他们一个读书的机会,工作者可以采取送书上门的方式,为那些不方便出门却又很想读书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一个读书的机会。公共图书馆通过上述这些业务的改善,一定能成为一个真正面向公民读者,加强公民读书观念的平台[4]。

四、结束语

教育是中国一直以来强调的重点,而读书则是教育必经的过程。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就是向公民读者们提供一个读书的平台,一个接受教育的渠道。构建一个读书学习的社会,加强公民读书观念,是现下公共图书馆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公共图书馆必须通过大力宣扬读书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公民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读书需求,改善公共图书馆的业务等途径,加强公民读书的观念。相信,公共图书馆一定能发挥其业务功能,加强公民读者的读书观念。

参考文献:

[1]郭海明.“普遍平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03).

[2]王惠君.图书馆丰富你的生活——“中美图书馆馆长交流项目”考察报告[J].图书馆建设.2009,(12).

[3]丁文安.论公共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J].科技视界,2011,(02).

[4]张芳.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创新[J].图书馆杂志,2012,(10).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观念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