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富为邻

2013-04-25 07:05文/王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小商贩圈子老乡

文/王 伟

图/喻 梁

与富为邻

文/王 伟

图/喻 梁

我认识这样一对来自安徽农村的夫妇,十多年前他们就带着年幼的儿子来苏南讨生活,每天起早贪黑地卖点心,一个月的利润也就千把块钱。尽管经济上捉襟见肘,但他们过着与其他外地小商贩截然不同的生活。市中心的住宅房租并不便宜,夫妻俩偏要租住这样的房子,他们还交了一笔不菲的借读费,将儿子送进市里的重点小学念书。

他们的街坊邻居全是中产阶级,衣着光鲜,谈吐文雅。从搬进来的那一天开始,夫妻俩见到人就主动打招呼,还经常拿点心给邻居的孩子吃。起初,谁也没把这家人当回事,只是淡淡地敷衍一下,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渐渐和这对夫妻交起了朋友。

夫妻俩都是有心人,时刻留意着邻居谈话间透露出的信息:城里人喜欢什么口味的点心,哪里的面粉批发价最便宜,哪天城管队会搞突击整治……他们总会比其他小商贩提前做好准备。一些好心的邻居还不时给他们出谋划策,楼上一位讲市场营销的老师指导他们如何招徕更多的生意,楼下的房产中介经理以非常优惠的价格租给他们一间门面房,隔壁的饭店白案大厨时不时教给他们几个秘制点心的配方。

曾经有好几次,他们的儿子放学回家,带着羡慕的口气跟父母谈论起同学家里豪华的装修、漂亮的汽车、诱人的电玩。这时夫妻俩总会这样告诉儿子:“爸爸妈妈赚钱很努力,可是你同学的爸爸妈妈更加出色。不过,只要我们加倍努力,这些东西咱们迟早也会有的。”

一晃几年过去,夫妻俩成了老练的生意人,手头也逐渐宽裕起来,过上了和邻居相同水准的生活。他们心里又有了新的打算,准备搬进富人云集的高档住宅区。老乡们十分不解,纷纷出面劝阻,罗列富人如何为富不仁、如何仗势欺人、如何寡情薄义,穷人倘若做富人的邻居,肯定是要受气的。夫妻俩并不认同这种看法:“穷人之所以一辈子受穷,并不是穷在钱财上,而是穷在想法上。谁都不想受穷,可是要想成为富人,就要学会用富人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得多接触富人,和他们交朋友,才能知道富人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倘若远远地躲着富人,怎么能够跟上富人的思维呢?这辈子注定只能在穷人堆里瞎混,永远别想挤进富人圈。”

“痴了,痴了。”老乡们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扬长而去。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如今这对夫妻已是身价数千万,他们在城里开了好几家分店,开上了高档汽车,儿子也远赴英国留学。然而,当初和他们一起出来做小商贩的老乡们,依旧守着每月只能赚千把块钱的小摊子,时不时地仰天哀叹命运的不公。

许多人一辈子没有出息,并非不够努力或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没有跳出自己的圈子。圈子的层次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长模式:愚人和智者相处,会变得善于思考;穷人和富人相处,会变得善于理财。一个人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融入什么样的圈子,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事情,有时甚至决定你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黄柔一摘自《中国青年》2013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小商贩圈子老乡
新语
大法师与小商贩
《老乡系列》之八
荆楚老乡敲钟忙
偶遇鹦鹉
浅议商个人法律制度
朋友无圈
论小商贩的商主体地位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