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

2013-05-02 07:01何东平
留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指引方向光明日报山丘

越过山丘

何东平光明日报总编辑

创办《留学》杂志是光明日报酝酿已久的举措。

本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回忆,出版社十年前曾有过动议:创办一份杂志,起名就叫《留学》。当时的留学,对大多数人而言还算是传奇故事。十年倏忽而过,现在再看留学,似乎已经是身边亲友的寻常选择。《留学》杂志于今日破土而出,理由更加充分而必要。

媒体人之所以关注留学,是因为它并不寻常。任何人的去国怀乡都是事件,留学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很可能带动社会和国家层面上的改变。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那一代留学生,亲眼见到中外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非驱除鞑虏、创立民国不足以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有各种写法,留学始终是省略不掉的章节。

光明日报关注留学,更在意它的现在和将来。就在今年,至少45万年轻人踏出国门、求学异邦。这45万留学生背后,是数倍于此的至爱亲朋;他们的身边,是另一群体量更大的留学预备队。留学这个看似孤立的小众事件,正裹挟着上千万人口做布朗运动—他们需要越过多少座有形无形的山丘,才能重新如履平地?

让无序的留学成为确切的动作,这是《留学》杂志需要承担的责任。媒体人看留学,立场更加客观,角度更加独特,能够看清当事人、中介代理、接纳方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留学》杂志应该是一家全媒体,有能力让信息对称起来,用密集的客观报道和信息披露,揭开层层黑幕,铲除信息霸权,为千万留学人口越过山丘指引方向。

虽然还只是幼芽,却已经满载期待。对于刚刚创刊的《留学》杂志,我用《庄子·人间世》的一句话表达祝愿: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钜。

猜你喜欢
指引方向光明日报山丘
越过山丘穿过隧道我们到了四川
华子涵:站在山丘上看最美的落日
深情寄语殷殷祝福
激发你的创造力
相约太阳岛
试析人工智能时代精准人才管理
给我一把剑
《光明日报》和@光明日报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对比分析
高屋建瓴 引方向
山丘上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