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比较

2013-05-06 07:40王钰程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咪酯插管芬太尼

王钰程

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比较

王钰程

目的研究比较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诱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ASA分级I、II级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诱导麻醉,B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诱导麻醉,监测患者HR、SBP、DBP、MAP、SPO2进行比较,并且观察患者有无发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之间比较B组患者诱导更趋于平稳,A组肌阵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中更趋于稳定,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反应,并且可以很好降低肌阵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芬太尼;舒芬太尼;依托咪酯;诱导麻醉

临床上常用的全身诱导麻醉方法是静脉麻醉

[1],在全身麻醉的诱导过程中,麻醉药物可以抑制心血管以及在气管插管时对发生应激反应而使血压动力学有较大的波动,所以应选择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较小的麻醉药物。依托咪酯是麻醉诱导的常用药,其具有很好的镇静、催眠以及遗忘作用,同时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但是不具有镇痛和肌松作用[2]。所以在诱导麻醉时选择其他药物与其联合应用,芬太尼是临床上较常用并且作用强见效快的镇痛药物,舒芬太尼为芬太尼衍生物,其作用较芬太尼更强,时间更长,但是两者均有不良反应,所以笔者进行研究比较两者与依托咪酯联合应用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2011年按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II患者84例,年龄24~60岁,体重50~75kg,随机分为芬太尼A组,舒芬太尼B组。A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7±10.8)岁,平均体重(62.3±9.4)kg,ASA分级I级患者29例,II及患者13例;B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3± 10.4)岁,平均体重(61.8±8.9)kg,ASA分级I级患者31例,II级患者11例。所有患者无心肺功能不全以及高血压、神经系统疾病等病史,近期无服用镇静和阿片类药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以及手术级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注射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后进行诱导麻醉,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1、罗库溴铵0.6mg•kg-1、依托咪酯0.3mg•kg-1。A组患者给予芬太尼2.5μg•kg-1,B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0.5μg•kg-1,完成静脉推注后进行气管插管,成功后进行静脉与吸入复合维持麻醉。记录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T4、插管后3min T4时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进行比较,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以及患者肌痉挛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本实验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两组差异比较使用方差分析χ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循环系统变化T1为诱导前基础值,在诱导后T2时A组与B组HR均有所下降,在T3时A组升高明显,并且超过基础值,B组也有所增高,但未超过基础值,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变化在T2时均明显下降,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在T3时均明显上升,A组上升更明显并且超过基础值,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T2时A组较B组下降明显,T3时上升更明显,并且超过基础值,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值在T2时A组下降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B组诱导更趋于平稳,详见表1。

表1 呼吸循环系统变化比较

2.2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以及呛咳等不良反应,B组发生肌阵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肌阵挛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临床常用静脉麻醉作为全身麻醉的诱导麻醉,静脉麻醉药物进入血液中,通过循环而发生作用,患者意识消失并且无明显不适,但是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机体有所刺激,而使机体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引起血液动力学较大的波动。所以在选择麻醉诱导药物时,选择具有抑制气管应激反应,并且对呼吸以及循环系统影响小,更趋于平稳安全的药物。依托咪酯是常用的临床全身麻醉诱导药物,具有诱导起效快、效果稳定,并且对循环系统几乎没有不良影响,尤其是对老年人、高危患者的使用更适宜。依托咪酯是咪唑类衍生物,在肝脏以及血浆内可快速的被水解清除,所以对压力感受器以及外周血管舒缩以及心肌收缩均无明显作用,并且对自主呼吸以及气道反应的影响也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颅内压,具有保护脑的作用。但是依托咪酯并不具有镇痛以及松肌的所用,临床上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使用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对肌阵挛有一定预防作用[3]。

临床常选择芬太尼进行麻醉,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非常强的镇痛作用,并且起效快,但是持续时间较短,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其作用强效是芬太尼的两倍,易通过血脑屏障,其与阿片受体具有很好的亲和力,所以不仅作用功效强,且维持时间更久[4]。本组将芬太尼以及舒芬太尼分别与依托咪酯联合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在进行麻醉诱导以及气管插管时HR、SBP、DBP、MAP、SPO2的变化,本组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均具有不同的变化幅度,芬太尼组波动更大,舒芬太尼组更趋于平稳。芬太尼组肌阵挛发生率高达21.4%,舒芬太尼组发生率为4.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舒芬太尼组肌阵挛较芬太尼组程度更轻,所以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效果更好。舒芬太尼与依托咪酯联合在全麻诱导中更稳定,并且肌阵挛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1] 纪浩聪,高晓枫,黎振平.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用于麻醉诱导的比较[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05):586-588.

[2] 沈建明.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12):119-120.

[3] 赵晓虹,赵建华,高成杰,等.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预处理预防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后肌阵挛的效果比较[J].上海医学,2009, 32(11):1011-1013.

[4] 武毅彬,朱毅,金星.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适宜剂量[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1):1122-1123.

R971+.2

A

1673-5846(2013)02-0081-02

邯郸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河北邯郸 056002

猜你喜欢
咪酯插管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依托咪酯丙二醇溶剂与脂乳剂和异丙酚临床麻醉效果的比较探讨
对老年患者实施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效果探析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