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13-05-06 07:40王建双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老年性成形术骨质疏松症

王建双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王建双

目的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运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7月进行诊治的16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有38例(46.3%)患者仍存在程度不等的腰背部疼痛,研究组未见有腰背疼痛的患者。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天及2周后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法明显比对照组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一个月后,对其VAS评分以及JOA评分进行评估,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患者的椎体功能恢复较快,痛感相对较轻,而且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效果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简称为OVCF,在临床骨折的类型中较为多见,特别是老年群体,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治疗疼痛[1]。近几年,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这种新兴治疗OVCF的微创方法应运而生,这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在恢复椎体高度、止痛以及矫正椎体畸形方面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我院对2010年2月~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16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16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骨密度监测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其中男78例,女86例;年龄55~73岁,平均67.5岁;病程1~9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84例为腰椎,80例为胸椎。临床主要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胸、背部疼痛,有64例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无法进行运动,只能卧床休息;均未见有脊髓或神经根受损的情况,也无病理性骨折以及凝血功能障碍。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具体为:进行3~9周的卧床修养,胸腰部位用软枕垫起,同时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经过治疗后积极进行胸腰部位的肌肉功能锻炼等。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为:患者手术前进行X线及CT检查,以此了解椎体后壁的完整度。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口服鲁米那及阿托品,用以镇静和抗感染治疗,手术时要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2]。患者俯卧于手术床上,在靠近手术椎体的椎弓根处进行大面积的骨膜麻醉,麻醉药物为1%的利多卡因,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在对椎体前1/3进行穿刺时运用9号穿刺针。将调配好的骨水泥注入其内。

1.3 疗效判定标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时选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进行评估,分值在0~10分之间,分值和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就是说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运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患者治疗前后胸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值在0~29分之间,分值越低则说明功能障碍越显著[2]。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t检验来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有38例(46.3%)患者仍存在程度不等的腰背部疼痛,研究组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术后1~4天内有程度不等的疼痛感,之后腰背疼痛的症状逐渐减轻。所有患者的椎体均未出现继续压缩的现象。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天及2周后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法明显比对照组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JOA评分进行评估,未见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n治疗前 治疗2d后 治疗2周后 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 82 7.88±0.97 6.44±0.87 4.48±1.59 2.24±0.19研究组 82 7.86±0.75 1.26±0.64 2.01±0.71 2.04±0.71t0.43 11.28 8.54 0.97P>0.05 <0.01 <0.01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s),分]

组别n治疗前 治疗2d后 治疗2周后 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826.48±0.967.55±1.01 8.59±0.93 11.72±1.31研究组826.44±0.7611.23±1.54 11.56±1.18 12.51±1.20t0.72 4.23 3.79 0.64P>0.05 <0.01 <0.01 >0.05

3 讨论

在老年的骨科疾病中OVCF较为常见,约占骨质疏松患者的70%以上[3]。进行保守治疗时主要采用姿势复位、卧床休养、口服止痛药、矫形治疗以及服用钙片,但是通过对保守治疗患者预后的研究发现,保守治疗不能彻底解决患者椎体受压以及椎体畸形的问题,临床效果一般,况且患者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加重椎体丢失的程度,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会降低运动能力,导致肌肉发生萎缩,以及治疗后患者腰背部出现疼痛等现象[4]。本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不明显,椎体功能改善情况也不理想,虽然比较治疗一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基本一致,但是对患者长远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此法是向目标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保持椎体稳定,能够在根本上抑制椎体畸形以及骨髓质大量丢失,而且能够明显的减轻和缓解患者的疼痛,防止出现再次骨折的现象。经皮椎体成形术主要的并发症为骨水泥漏入到椎管、神经根或椎旁的静脉丛内,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发生损伤,但并不多见,常见于椎体后壁不完整的患者[5],另外还可能造成破坏或骨折,这些并发症可通过临床医生在认真仔细的手术过程中来避免。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患者的椎体功能恢复较快,痛感相对较轻,而且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1] 田征,田禾,王翀,等.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 (06):396-401.

[2] 张长江,苗卫东,刘帅,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09):669-670.

[3] 李彤,陈鲁峰,李毅嵩,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福建中医药,2009(03):21-22.

[4] 吴春生,宋朝晖,郝建东.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04):271-274.

[5] 刘昌生,韦家宁,廖永发,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J].微创医学,2009(02):175-176.

R681.5+5

A

1673-5846(2013)02-0288-02

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800

猜你喜欢
老年性成形术骨质疏松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老年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效果观察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内眦“Z”形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