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染病流行方式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2013-05-06 07:41陈文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性病艾滋病

陈文杰

性传染病流行方式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陈文杰

本研究根据我国性病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探讨我国性病艾滋病主要流行特点在最近几年的变化,根据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适合当前国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并具体的提出对待性病艾滋病患者的防治措施。

性传染病;HIV;流行方式;防治措施

我国性传播疾病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性病在人群中的快速蔓延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感染性疾病中性病的发病率已上升到第三位,在一些灾区该类疾病甚至排在第一位。AIDS是性病的重要病种,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003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艾滋病感染者已突破4000万人,每天因艾滋病导致死亡的患者超过8000人次,我国的艾滋病发病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艾滋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2]。据相关报道1985年至2005年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病例近30000人次,可见艾滋病在我国发生较为普遍的流行,当前性传染病情况非常严峻,性传染病相应的政策和防治措施亟待进一步开展和实施。

1 我国性病流行状况

1.1 流行趋势近年来,性病感染病例呈现快速上升期,艾滋病感染人数也较前年明显增速[3]。2005年最新统计表明,中国目前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人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前几年明显上升,仍然存在着爆发进一步蔓延的可能,当前形势非常严峻,对于该病的防治和研究显得及其重要[4]。

1.2 性病病种构成2001年前淋病是我国性病中的优势病种,尖锐湿疣和NGU次之,随着不同性病发生发展所需环境不同,增长速度和趋势也不尽相同[5],2002年和2001年全国STD的情况详见表1。

1.3 人群构成

1.3.1 艾滋病地区分布我国当前艾滋病毒感染率相对较低(<0.1%)。然而超过5%的艾滋病毒流行率在云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北京。针对高发地区的防癌措施亟待开展,在目前的研究中全面审视中国艾滋病疫情,并探索艾滋病毒传播的可能及应当开展的防止措施是当务之急[6]。

表1 2001~2002年全国STD报告病例数比较(n,%)

1.3.2 性别构成近年来,随着女性性病患者的增多,男女的患病比例不断缩小,从1993年的1.69:1提高到2002年的1.45:1,女性仍然以NGU为主,其后是CA、淋病等。男性则以淋病居首,NGU、CA等次之[7]。

1.3.3 各种性病年龄构成近年来性病患者年龄的变化也很明显[8]。超过95%的感染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这可能归于老化对感染者或新感染相对年龄较大的人群中随着时间的推移[9]。同时20岁以下青少年的患病率也在上升,值得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10]。

1.4 高危人群STD在2001年至2002年出现数量的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高危人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态势,主要包括卖淫女、吸毒、同性恋以及性伴侣较多的人群。

1.5 传播途径首先性传播和国外一样,我国导致性传播疾病蔓延的主要途径是性交、性接触和亲密行为等,据统计该因素占到患者总人数的90%左右。第二,间接接触主要包括接吻、拥抱、同床、共同沐浴等行为,及合用毛巾、浴盆、剃须刀等随身物品[11]。近年来排除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直接接触性传播,间接接触已成为儿童性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血液制品和未消毒的注射器、手术器械等都是STD、AIDS传播的重要途径。还有母婴传播,主要是指通过胎盘、产道垂直传播病菌的方式,母婴传播是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重要传播方式,与2001年相比,该类型传播致病的人数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2 我国STD防制的主要措施

性传染病、艾滋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卫生部门对该类疾病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12]。

2.1 发挥政府领导的作用积极完善各级政府法制化管理性传染病的规章,推进艾滋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规范[13]。

2.2 严厉打击毒品的贩卖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毒品的问题,总结以往经验,学习国际上的成功案例,对待毒品的违禁工作,我国政府开展切实可行的措施,切断供应源并严厉打击贩毒,对大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增强大众拒绝毒品的观念,以减少因为毒品控制不当造成的艾滋病传播,对静脉吸毒者进行消毒后注射器进行一定剂量的美沙酮维持是当前预防艾滋病较好的措施[14]。

2.3 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性病传播主要途径来自性传播,其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安全套,通过广告、社区健康宣传教育、公共场所免费发送等形式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同时公共医疗组织及安全套制造商进行推广公益活动,扩大各项政策和项目的实施范围,最大程度的让人们接受性病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该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有效减少性传播传染病菌的风险[15-16]。

2.4 强化性病管理加强性病及艾滋病的综合管理是避免性蔓延的重要途径,严厉打击不法犯罪行为,是确保整治方案得以成功实施的保障[17]。

2.5 对血液采集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把关血液制品的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加大对血站和医院等与血液制品直接关联的机构的监管,保证血制品的安全,严格按照我国血站规章制度、消毒质量监管条例等进行操作,严厉打击非法卖血、采血的行为,切断性病、艾滋病因血液因素传播的途径[18]。

除了以上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应当强化重点人群的管理,如对已经感染HIV的患者,应当及时为感染者进行知识宣传、疏导不良情绪,医护人员积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避免患者因病情产生的报复心理。

[1] 付志智,黄培勇,廖燕珍,等.依托合法个体诊所开展性病艾滋病干预工作可行性及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07(6):944-945.

[2] 葛凤琴.我国流动人口感染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特点及健康教育模式[J].中国健康教育,2007(7):544.

[3] 梁国钧.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1):28.

[4] 韦海春.自愿婚检人群血液传染性指标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58-60.

[5] 吴少卿,文道林,陈伟英,等.孕产妇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103-104.

[6] 梁国钧,郑志菊,曹宁校.医务人员性病艾滋病外展服务手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6-41.

[7] 孙雅芳,徐淑云,于宪利,等.加强特种人群性病防治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4,10(6):378.

[8] 刘德纯.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概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 26(1):86-8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R].2006,1(1):24.

[1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年第4季度全国性病疫情分析报告[R].2003(3):19.

[11] 李建华,李鲁滨,王福生.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研究进展与加强防治工作的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5):314.

[12] 李莹.艾滋病性病流行概况[J].甘肃科技,2003,19(11):132-134.

[13] 汪宁.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J].社会福利,2005 (10):29-31.

[14] 李立明.流行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5] 张红兵,李奇,马骏,等.我国性病流行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4,27(6):377-380.

[16] 秦倩倩,朱昊,张丽芬,等.2003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4,19(10):381-383.

[17] 杨凭,苏晓红,伊跃平,等.对城市娱乐场所小姐开展干预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3):195-197.

[18] 龚向东,叶顺章,张国成,等.2000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3):131-134.

R183

A

1673-5846(2013)02-0381-02

广西河池市罗城县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6400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性病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执业药师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陈竺:确保血液制品安全可及,维护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