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感染血清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水平测定和临床意义※

2013-05-06 07:41刘秀国白雪燕孙瑞雪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肠道病毒重症

刘秀国 白雪燕 邵 勤 孙瑞雪 刘 鹏

肠道病毒71型感染血清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水平测定和临床意义※

刘秀国 白雪燕 邵 勤 孙瑞雪 刘 鹏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S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4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EV71感染的患儿40名,分为普通组18例,重症组14例,危重组8例。同时选取体检健康儿童15名作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定量法检测患儿血清SP-A水平的变化。结果普通组和重症组血清SP-A与对照组比较P>0.05,危重组血清SP-A明显高于对照组、普通组及重症组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SP-A水平,对EV71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早期判断有临床指导价值。

肺表面活性蛋白A;肠道病毒71型;神经源性肺水肿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我国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可伴神经系统损害,病死率高,主要死于脑干脑炎引起的神经源性肺水肿(NPE)[1],救治的关键是在NPE的早期给予机械通气等救治,但目前国内外对EV71感染NPE早期判断缺乏特异性指标。血清SP-A作为肺损伤的一种标志物[2],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检测EV71感染患儿血清SP-A水平,来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4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经检测病原为EV71感染患儿40名,并均符合文献[3]中的EV71感染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类,把符合普通病例表现的归为普通组,共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2岁;符合重型表现的归为重症组,共14例,男6例,女8例,平均1.8岁;符合危重型表现的归为危重组,共8例,男3例,女5例,平均2.1岁。同时选取体检健康儿童1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平均1.9岁,各组年龄、性别等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及检测入院诊断明确后24h内采取外周静脉血2ml,在室温下放置2h,3600r•min-1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保存以备检测。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患儿血清SP-A水平。试剂盒由武汉西域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并严格按说明进行检测。

1.2.2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EV71感染患儿和对照组血清SP-A比较普通组和重症组与对照组血清SP-A比较P>0.05,危重组血清SP-A明显高于对照组、普通组和重症组P<0.05,各组数据见表1。

表1 3组EV71患儿与对照组血清SP-A比较(±s)

表1 3组EV71患儿与对照组血清SP-A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及对照组比较P<0.05

组数 例数 SP-A(mg/L)普通组 18 20.32±1.46*)重症组 14 19.34±3.12*危重组 8 68.52±4.32#对照组 15 17.34±2.46

3 讨论

近年来,EV71感染在我国多个地区出现流行趋势,由其所致手足口病,常伴有神经系统损害,致残及病死率较高,部分患儿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可短期内出现NPE,救治的关键是在NPE的早期给予机械通气,但该期缺乏特异性,等到出现典型的NPE临床表现时,往往已经到了疾病的后期[1],导致病死率及致残率增加,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特异性指标,来指导临床在EV71感染NPE早期是否采取机械通气。

表面活性物质(PS)是一种脂蛋白复合体,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合成、分泌,SP是PS的有效活性成分,占PS的10%左右,而SP-A约占SP的50%,具有参与PS合成、代谢,肺部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等重要生理功能,有肺特异性,是反应肺功能障碍和血气屏障损伤敏感而可靠的指标[2]。本文通过对3组EV71感染患儿血清SP-A的检测,发现普通组及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考虑在这2组中,肺泡气血屏障功能相对完善,SP-A无明显漏出,血清SP-A无明显升高。而在危重组,由于全身炎症反应重,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刺激AEC-Ⅱ,使其合成SP-A增多,同时由于炎症因子刺激血管内皮,使其通透性增高,SP-A漏出到血循环,使血清SP-A增高,造成血管内大分子和SP-A的双向漏出:一方面,SP-A可通过通透性增加的肺毛细血管膜进入血循环,使血循环中SP-A增高;另一方面,血管内的炎性细胞和多行核白细胞大量积聚、迁移,并释放大量弹性蛋白酶、炎性细胞代谢产物以及大量漏出的血浆蛋白,均可分解SP-A[4],而且SP-A在发挥其生理功能时大量消耗,使肺组织SP-A进一步减少,导致肺顺应性下降,肺萎缩,又促进NPE等肺损伤的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5]。临床上通过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病人疗程中SP-A含量变化,发现SP-A含量变化较胸片改变更早[6]。故检测血清SP-A可作为EV71感染NPE早期判断的一项有价值的实验指标,为临床在EV71感染NPE的早期采取机械通气提供了客观依据。目前有研究发现,PS在治疗新生儿ARDS中取得很好的疗效[4]。因此,能否通过增加外源性PS来阻止NPE的进一步发展,但该疗法尚需研究。血清SP-A检查操作简单,结果具有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1] 赵顺英,李兴旺,江载芳.关注小儿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01-403.

[2] 桑杰,刘兆波,周继红.肺表面活性蛋白A---一种肺疾病的血清学标志物[J].海军医学杂志,2005,26(3):275-276.

[3] 李颖,张琪.不同程度肺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水平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6):1243-1244.

[4] 徐金富,瞿介亮,何礼贤.肺部感染相关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紧张[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2):72.

[5] 郝嘉,肖颖彬.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研究现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1):60-61.

R913

B

1673-5846(2013)02-0406-02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邢台 054001

※科研项目:(No:2012ZC084)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肠道病毒重症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