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伍山莨菪碱治疗内耳性眩晕效果观察

2013-05-06 07:41莫顺景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山莨菪碱磺酸钠内耳

莫顺景

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伍山莨菪碱治疗内耳性眩晕效果观察

莫顺景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伍山莨菪碱治疗内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内耳性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和脑细胞营养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50.0%和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眩晕、感音性听力下降、耳鸣、耳内胀满感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内耳性眩晕,效果显著,可促进临床症状消失,值得推广应用。

丹参酮ⅡA磺酸钠;山莨菪碱;眩晕,内耳性;疗效

内耳性眩晕又称美尼尔综合征,发病基础为内耳膜迷路积水[1],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2],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感音性听力下降、耳内胀满感,以及眼球震颤为主[3]。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笔者于2009年7月~2012年7月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内耳性眩晕患者40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的是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内耳性眩晕患者70例,男31例,女39例,年龄31~69岁,平均(48.2±5.7)岁;病程3~15年,平均8.7年;发病情况:单耳发病65例,双耳发病5例,发病间歇期6~12个月,症状及体征均符合全国美尼尔综合征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1~69岁,平均(47.9± 5.4)岁;病程3~14年,平均8.0年;发病情况:单耳发病37例,双耳发病3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1~69岁,平均(48.5±5.3)岁;病程4~15年,平均9.0年;发病情况:单耳发病28例,双耳发病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以及脑细胞营养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30~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平均每天1次,2组都是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均无变化。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50.0%和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例(%)]

2.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眩晕、感音性听力下降、耳鸣、耳内胀满感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2 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眩晕 感音性听力下降 耳鸣 耳内胀满感观察组40 2.4±1.0*2.6±1.3* 2.0±0.9* 2.2±1.0*对照组30 3.5±1.1 3.7±1.2 3.8±1.0 3.9±1.1

3 讨论

目前,内耳性眩晕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确,发病机制可能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迷路小动脉发生痉挛,细小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从而使内耳淋巴液生成增多,与吸收平衡失调,导致膜迷路积水膨大,从而压迫并刺激耳蜗及前庭感受器,出现眩晕、耳鸣、听力下降,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反复发作[5]。

山莨菪碱为M胆碱受体阻断药,有松弛平滑肌,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抑制腺体分泌,以及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从而可减轻迷路水肿,对抗疾病发作时迷走神经兴奋引发的症状,此外还具有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作用和大脑皮质镇静作用[6]。

丹参酮ⅡA为中药丹参的重要活性物质[7],其磺化物即丹参酮ⅡA磺酸钠具有水溶性,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其在内耳性眩晕治疗中的机理为:①活血化瘀,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②具有Ca2+拮抗作用,舒张血管平滑肌;③减少自由基产生,降低血管壁及细胞壁通透性;④减轻血管慢性炎性反应;⑤具有稳定、加固细胞膜作用。

本资料显示,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内耳性眩晕,效果显著,可促进临床症状消失,值得推广应用。

[1] 徐念东.复方丹参、山莨菪碱复合液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2007,15(2):50-51.

[2] 韩丽娟,农建宏.眩晕宁加丹参治疗眩晕症51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8):122.

[3] 翟玉民.眩晕宁片治疗美尼尔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125-1126.

[4] 丁东红,柳燕,周巧华.山莨菪碱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业,2005,14(3):80-81.

[5] 邱钢.美尼尔氏综合症33例中西医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17):407-408.

R259

A

1673-5846(2013)02-0423-02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广东省东莞 523000

猜你喜欢
山莨菪碱磺酸钠内耳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恐龙内耳的秘密
表面活性剂改善高固体系木质纤维素酶水解的研究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山莨菪碱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研究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苏慧敏教授采用心宝丸联合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心律失常验案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