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13-05-06 07:4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脑梗塞肢体康复

陈 莉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陈 莉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3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43例,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12%,说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脑梗塞患者的残疾程度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护理;脑梗塞;护理效果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脑血管闭塞所引起的脑血管疾病。脑梗塞主要病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的临床表现类型有脑栓塞和脑血栓等[1]。相关资料表明,脑梗塞患者存活后仅有大约10%的患者能够恢复正常,有近50%的患者留有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2],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研究指出[3],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脑梗塞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提升生存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 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6例作为临床护理观察对象。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语、意识障碍、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或MRI扫描确诊为脑梗塞。男45例,女41例,年龄 44~79岁,平均年龄(55.42±13.87)岁;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体位护理早期正确的体位能预防或减轻脑梗塞患者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脑梗塞患者一般以侧卧位为主,尽量避免仰卧位。仰卧位时患者肩上抬前挺,上肢自然伸展,指半屈,手保持空心握拳姿势,患肢下放一高度适中的软枕。为防止关节挛缩、压疮、改善循环等,每2~3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患侧卧位时患肢轻轻拉出避免受压,置于前伸位,前臂外旋,掌心向上,患侧卧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患侧肢体,是最有治疗意义的体位。

1.2.2 肢体康复锻炼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开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4-5]。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病患进行肢体康复锻炼的护理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肢体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配合锻炼。每天对患肢的软组织进行按摩,对于不能下床患者,指导患者自行用健手在床上做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并逐渐训练坐起。当患者肢体肌力慢慢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运动训练,例如屈伸手指、进行简单的更衣、洗脸、扶桌及床栏的起、站、立训练等训练,当患者的站立训练较好或肢体肌力达到步行训练标准时,可协助指导患者开始步行训练。

1.2.3 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康复锻炼失语患者应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首先指导患者做噘嘴、鼓腮、眦牙、弹舌等简单的口腔操练习,然后鼓励病人进行简单的单音节字发音,当其可以正确发音之后,逐渐增加吐字量,就进行连音重复。循序渐进,坚持多开口、多锻炼,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训练,并适当给予奖励。

1.3 疗效评定标准基本康复: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级~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8%。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基本康复17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79.07%,对照组患者基本康复11例,显效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65.12%,可见,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结果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6.0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脑梗塞是突发性疾病,该病病程长、恢复慢、易复发,其致残率与病死率都比较高[6]。

研究认为,早期的脑梗塞病患具有较高的康复潜力,康复护理训练能够有效的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帮助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各方面功能方面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本组研究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早期对脑梗塞病患进行康复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李秀珍.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工企医刊, 2007,20(6):4-6.

[2] 屈检纯.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6):30-31.

[3] 高艳玲.脑梗塞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 2007,27(5):70.

[4] 罗建设.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4:130.

[5] 张冰梅,王翠.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 1.

[6] 何励,高宝红,董春香.脑梗塞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2, (3):21-22.

R693

B

1673-5846(2013)02-0633-02

驻马店中心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猜你喜欢
脑梗塞肢体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