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3-05-07 09:51孙瑞雪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日语跨文化校企

孙瑞雪

【摘要】“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目前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以商务日语专业为例从“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3+1”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阐述。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3+1”模式;教学手段;校企合作

高校不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承受着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压力,因此高校就要转变以往只是重视书本生知识不重视能力的思想,改变办学宗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合理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其中“3+1”跨文化交际的办学模式已经形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模式。“3+1”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商务日语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生共赢的目标。教育必须与产业同步,因此实施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是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3+1”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1”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3”是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完成校内的3年的理论知识学习;“1”是指通过1年的企业实践,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我校商务日语专业实施了“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方式后取得了一定效果。专业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整套全新的教学体系,设计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了多家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建立了完整的校企合作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创建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商务日语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以日语为基础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商务日语高级人才。围绕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同时配套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以跨文化交际型为特征的课程教学体系。针对商务日语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发展的眼光,不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建设突出商务日语跨文化交际的特色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突出了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跨文化交际为核心,突出商务日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删除不必要的基础课程,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上体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①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理论课程更凸显跨文化交际型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②重视主干课程的建设,重视课程之间的联系,使课程之间保持互相扶持,互相影响的关系。

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结合校企合作进行人才的培养。

(2)建设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市场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构成及相应的课程设置,构建了一个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践学期课程体制。本校在实践学期的设定上分成以下形式:

①实践学期的建设。在学生3年的在校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我校不忘建设第三学期,即实践学期。在这一个学期里,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实践,从一年级刚入校的学生到三年级的学生都要进行实践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刚进入高校的时候就可以有进行实践的意识和实践的行为。在实践学期中学生全部进入社会,但分工不同。大一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关于社会的调查,大二学生进行本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大三的学生进行相关学科的社会实践实习活动。这样不但让学生有了社会实践的意识,同时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增加关于本专业的实践意识,总结经验。

②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根据日语企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与定向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构建一个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构建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课程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训体系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3年的理论课程之后,第四年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践,在这一年中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交际的能力可以在这一年中有大幅度的提升。实践的这一年也成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一个重要经验。

(3)建设“平台一模块”课程体系。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建设。采用“平台一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平台课程是用行业平台取代学科平台;模块式在设置专业课的同时加入日语各种资格证书的模块。这样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市场需求而制定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设置也是适应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需求的。

(4)改革“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手段。“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知识应用为重要的指导思想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有突破性的改革和创新。从教学方法上看,将教师主导改成学生主导;将讲授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改成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激励式,模拟体验式,情景式;将学生被动式学习改成主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手段来看,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教学已经远远赶不上今天教学方式的需求,因此开发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必经之路。采取多媒体授课,实验平台教学,信息化平台实践教学,网上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的构建,群面提升了教学效果,更提升了知识的应用效果。

(二)开发和建设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实现校企合作是高校教学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高校教育中只注重书本不注重应用这一问题的途径。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第一步。在校内,通过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企业为依托建立基于企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就与旅行社联系,在校内开设了一个旅行社分社,这样可以利用学生的资源优势进行运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取得一些收入。商务日语专业也建立了一个实训基地,是以日资企业为依托,让学生从简单的笔译和口译人手,逐渐深入到企业的运营中。这样的实训基地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只要保持和企业的联系就可以。这样学生和学校同样可以有一定的效益。这样的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

(2)建立以“培训-研发-外派”为一体的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以“培训-研发-外派”为一体的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在这里组织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以强大的师资作为后盾,以产学研为根本,以多种形式的产学合作为目标进行校企合作管理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结语

教育必须与产业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的应用,因此高校必须通过与产业结合的途径才能够将高校与就业这条鸿沟对接。基于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好高校教育,提高高校就业率,增强企业活力,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途径。“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很多高校认同并沿用,同时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应该本着“跨域式发展”的目标,建设“校内培训,校外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成功设计出基于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多,更好的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

教育必须与产业同步,高校必须与企业联合,填平鸿沟无缝对接,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日语跨文化校企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赢在耐心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