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追述的“多重身份”构建——种“不设防”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手法

2013-05-11 06:14文丨张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真人秀手法

文丨张 琛 黄 艳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管理系,成都 611745 池州学院现代传媒系,安徽池州 247000)

现场追述手法,一种国外很常用,但在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鲜见踪迹的电视艺术表现手法。它技巧简单,并非花哨的手段。但它却是观众的一双拖鞋!因为拖鞋是为人的脚(观众的尺码、乐趣和舒适感)而制作的。2008年苗棣教授的《真人秀与“现场追述”》给出了其对于一种电视真人秀叙事手法的定义——现场追述,即利用节目的参与者在事后追述节目中曾经发生的事件,并穿插在事件进行当中,通过灵活的剪辑来结构节目内容。在国外,作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标志性手法,现场追述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类型的节目当中,如《与星共舞》、《美国偶像》、《海盗王》中,那么一向以紧跟国外发展步伐走的国内制作团队是否即时吸收并广泛应用这种技巧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近两年话题性和热门性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只有《我是歌手》、《星跳水立方》采用了这种手法。因此,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内真人秀节目没有广泛采用这种手法?即使采用了此手法的节目它的对比效果又在哪里呢?事实上,未来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竞争,会聚焦于电视艺术表现手法的竞争,这也就给了我们讨论“现场追述”的必然性。

梳理电视真人秀的发展过程,早在20世纪40年代《坦率的相机》表现普通人对恶作剧的反应,就已经看到真人秀的影子。直到20世纪90年代,电视真人秀《老大哥》(荷兰)推出后,电视真人秀才成为真正的荧幕的类型化综艺节目,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起步于20世纪末期,其发展的路子一直是处于学习他人,虽说也有其自身文化的元素的加入,但总体上还只是去其了糟粕,但未取其精华。而其中的精华就是从观众参与的角度出发,加入整体的电视艺术手法的使用。当然,对于现场追述的使用有其自身所带来的问题。

1 复杂性的电视化运用

1.1 素材的控制难度

对于《我是歌手》来说其每期近两个小时的节目需要上千小时的素材累积,每一个选手的追踪都需要至少一个编导、一个收音师和一个摄像师,有时候还有一个出镜的主持人。对于采用了现场追述手法的《星跳水立方》而言,明星跳水后第一时间带到特定的采访区域,进行一个赛后采访,主要描述比赛时的感受。这个采访只有明星出镜,相对降低的素材收集的难度。这样在正式播出版本中,在跳水前、入水中、出水后这三个阶段及时剪辑入明星的感受,起到内容说明的效果。

看似可以增加逼真感,应该有益无害,但实际上,如果控制不当会造成的后果也是可以预见的。从参赛选手的角度来看,如果过多加入同步感受,会消减比赛时神秘感。虽说选手的表现是吸引观众的王道,但是总是一种真人秀的神秘感环绕在参赛者周围。具体来说比赛前的祷告、比赛时的停顿及宣布结果前的沉默,这些东西都是构成神秘感的要素。而现场追述反而会打破观众对于选手的猜测。从节目制作方来讨论,加入现场追述后,会影响比赛的紧张感,不管是竞赛类真人秀还是非竞赛类节目,介入编剧技巧来阐述就更容易理解,就是情节的戏剧性在于保证事件发展的连贯性。而现场追述的插入。从观众的角度也可以理解此种手法的危险性,因为不是每一位观众都愿意接受短暂插入的镜头,更多的人可能会在意欣赏节目的连贯性。

1.2 效果的获得难度

现场追述手法的运用并非是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所必须的手法。因为这种手法在对于节目播出效果上的不可控性太大。去考察热门性和话题性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现场追述手法大多是被编导摆在点缀的位置。主要是用来表现选手的紧张心理变化。这样来看,也可以没有参赛选手事后的心理的剖析,因为这并不影响节目的整体推动。但是如果有了现场追述对于心理活动的描述,画面展现的时间如果过短能否带来观众的共鸣,时间过长又会使观众的紧张情绪松懈。该手法的使用与否,与观众的接受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提出选择或然率公式:

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

或然率公式中的分子,即报偿的保证,主要同内容以及它满足当时感到的需要的可能性有关,而公式的分母:费力的程度,主要同可得性以及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有关。用该公式来解释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选择上可以得出,受众对节目内容提供的预期需求量越大,而获得信息的费力程度越低,则受众对于节目的选择几率越高;相反,如果预期需求量越小,而收看节目的费力程度却很高,则受众对该节目的选择几率就会越低,观众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主要是获得心理上的报偿,尽管通过参赛选手的表现及心理描述,使得观众能够更全面的了解选手。二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的节目表现形态。

但这种融合的风险度也存在。现场追述的功能是可以消减观众对于选手表现的猜测。但是辩证地看待就会发现,如果现场追述的素材使用不当则会增加观众对于某些环节的理解困难。如果报偿的保证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同时观众又付出了收看其他节目的机会成本,那么对于以后该节目的持续收看能动性会产生很大影响。

2 蒙太奇的电视化效果

目前,国内的制作机构对于电视真人秀的节目类型选择上,还不具有明显的区分。即使2013年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同时段推出的明星跳水秀已经在类型创新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宏观看目前的真人秀节目市场,同质化问题依然严峻。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关于节目的选择模式,此前已存在并且创下高收视率的节目,表明此节目形态受到大多数观众的欢迎,那么制作团队就还还会制作同样类型的节目,以减少节目推出市场后的风险。另外,电视是靠广告收入支持的,固定和大量的已有观众群体,是广告招标的保障。如此一来,为迎合最多数受众兴趣而制作的节目类型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同质化的问题。

在这种竞争可复制的影响下,对于具体电视技巧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技巧的使用取决于对于受众要求的把握。英国的希尔教授声称:“在真实电视节目大量的数据库中经常缺少的是收看这些节目的观众的声音,他们是哑巴观众,但我发现受众对己经上演的许多真实电视节目有非常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为了提高观众的参与感,现场追述的心理蒙太奇手法就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制作者可以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用于表现人物的闪念、回忆等精神活动。把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断性、 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观看真人秀节目的观众也产生强烈的主观性。

2.1 现场追述手法增加节目“灵活性”

进入到21世纪的13个年头,各种节目的类型创新资源已经开发殆尽,未来各真人秀节目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节目类型,更应该侧重于对于节目细节的把握,而节目的细节运用的归宿点就是要提高每期节目制作的戏剧性。

现场追述手法的使用将会成为国内制作团队普遍采用的手法,这一结论的产生来自于此手法本身的灵活性。

《星跳水立方》(江苏卫视)——第三期2 0 1 3-0 4-2 8参赛者 时长 位置 台词高峰 1 1’5 5”-1 2’1 3” 前 这个我觉得与点球是一模一样的,第一个出场的都要很紧张,在开始时,与胡佳讨论怎么安排,猜想对方的包小柏可能是第一个。包小柏 1 8’0 9”-1 8’2 7” 后 其1 0 1 A有一个很享受的感觉是起跳,在开始时有个反失重的感觉,那个空飘的部分至少有半秒,然后才开始这样下来,就是没有享受到。2 2’5 1”-2 2’5 6” 前 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紧张,深呼吸,但心跳的速度就是降不下来。黄龄我想过可能翻过一点点,或者翻不够,正面稍微拍到一点水花,我没2 3’3 0”-2 3’5 0” 后 想到翻过那么多,整个背都拍在水面上。2 8’4 2”-2 8’4 7” 前 上去后,我就想,横竖就往下一倒,夹紧就行了。陈辰2 9’0 7”-2 9’1 4” 后 然后,我下水后,脑子里思想了很久,一上水我在想,我是天才吗?陈楚生 3 5’0 1”-3 5’1 6” 前 每次上十米,要上那个台阶是,我就会跟自己,讲别怕、别怕、别怕,所以我在跳的时候做了几个深呼吸希望能让自己放松下来。闫妮 — — — — —

此表为《星跳水立方》(03期)第一轮比赛现场追述手法的总结运用。

通过梳理具体现场追述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发现现场追述手法的使用时间长则十几秒,短则几秒,最重要的是使用的位置竟有很高的区分度,这种区分度的使用按照固定的排列组合出现,即按照选手表现的前后交叉出现。这种交叉剪辑手法的运用能够更好的抵消观众观看时候的视觉疲劳。使得整体观看更有层次感。

2.2 现场追述手法增加听觉的接受性

具体分析国外的《海盗船》、《与星共舞》等节目对于现场追述手法的运用就会发现。在运用现场追述的镜头时,一般是画面未见,声音先行。声音的先行切入,可以避免画面直接切入所带来的生硬感。简单点来说,也是运用了声音过渡这一表现手法,让选手的心理感受可以更潜移默化地被观众所接受,并产生对于比赛的心理共鸣。

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声音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但通常在表现形态上处于一个隐形的位置。就是声音的辅助往往构成节目上的亮点和精彩之处。比如在《星跳水立方》(03期)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对于演员采访内容的使用上,不仅选取了最能揭示选手心理的内容,同时又能结构整个比赛气氛的语句。比如关于对方排兵布阵的猜测,就体现出对于比赛整体的想法。

2.3 现场追述手法丰富内容“节奏感”

在传统的编剧技巧中,在结构情节走势时,尤其时事态发展推动到紧要关头的时候其实不管是丰富比赛节奏,还是画面内容的补充,总体上来说,现场追述手法的运用还只是从选手的角度来应用,而实际上,未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更应该重视,因为它是使电视真人秀节目富有综艺性的隐秘手法。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节奏感,说到底就是要准确把握观众的情绪变化。而观众情感流动并不是要进行一直推上去,而恰好是在情节发展的重要位置震荡一下或拖延一下,再使节目进行。这样不仅不会松懈整体节奏情绪,反而会增加平淡中的紧张感。如歌唱选手即将登台前插入他/她比赛后的叙述,如跳水选手即将起跳前的紧张感的采访。这些打破节目正常发展逻辑的电视艺术手法的产生,恰是来自于节奏本身的需求。现场追述是一期节目节奏感的生命体,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说现场追述手法为电视真实节目披上了真实的外衣,运用隐匿的手法构想它和说明它。

在一个电视文本的发生当中,现场追述的手法具有显著的说明性;它所带来的是对于选手实质行为动态的珍贵补充。既是一档真人秀节目的声音又是它的情态。如果省去它不会实质改变电视真人秀节目内容,但是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现场追述的表现手法不是编导对于节目的制作,而是节目内在的节奏流露。具有节奏本身带来的时间性、能量性、创造性。是选手全部表现的构成。

现在,没有人会坐在那里花十几个小时去听昆曲,也没有人会去在乎每道菜品背后的意味,当今被封为一个“快消品”的时代就不足为奇。国内各大卫视竞争制作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其实也颇多“快消品”的特点,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快速消费品)指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产品。现在又有新的叫法Packaged Mass Consumption Goods,指更加着重包装、品牌化以及大众化。这个新的特性冠在《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中国达人秀》(东方卫视)、《我是歌手》(湖南卫视)、《星跳水立方》(江苏卫视)等电视真人秀上显得更为贴切。炫丽的舞美、高价的造势、用心的亲民这些都成为季播类电视节目短期把声势和口碑推上去的关键。随着竞争白热化,各大制作团队开始居安思危的在各个方面寻求突破。现场追述,这种看似并非必须的电视艺术表现手法,在未来的真人秀节目中,承担着履行真人记录部分的重担,成为推动一个节目情节最大化的原动力。

目前,全球电视真人秀节目快速发展,国内的电视真人秀的节目也不例外。类型突破、明星突破、平民参与、环节激烈这些元素成为当下制作团队增加节目娱乐性的最重要手法。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轨迹永远是专业化和综艺性并行发展的状况。所谓认识指导实践,其实中间还缺少一个很重要的桥梁——技术化的操作。而技术化仅仅指舞美设计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整体分割国内外的电视真人秀的表现手法,我们看到了“现场追述”。国外这种手法的应用已相当成熟。未来,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也将成为必备的手段。不管是明星挑战还是平民选秀,其节目制作方面的“现场追述”不仅会使节目编排充满灵活叙事的特征,还将会使观众收看的融入壁垒崩塌,造成一种制作方和观众群沟通“不设防”的美感。

[1] 苗棣.《真人秀与“现场追述”》.《现代传播》2008(6).

[2] 刘利群、傅宁.《美国电视节目形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08.3(1).

[3] (英)Annette Hill著,赵彦华译.《流行真人秀——真实电视受众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0(1).

猜你喜欢
真人秀手法
拟人手法真多情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画与理
谜语真人秀
七步洗手法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