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1937:铁路与山西铁、盐业的发展演变

2013-05-13 07:39
史志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晋城阳泉运费

一、铁路与铁业中心的转移

山西的铁矿分布广泛,主要有三大片,一是东南地区(晋城附近),自古以来铁器工业发达,成为铁业的一大市场,非常繁荣。二是东部地区(平定附近),此地铁矿蕴藏也极为丰富,另外西南地区也盛产铁矿。因此,山西铁业较为发达,“(山西的)的铁矿处无烟煤极多,由之就地取材,遂成为特别冶铁方法。故当南方铁业衰落,山西铁业遂代之而兴。直到19世纪之中叶,以一隅之地竟足以供给全国且其行销远及欧洲。以前中国言铁矿者,必以山西为首屈一指。”[1]

铁路通行后,山西的铁业生产与销售发生了较大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平定铁业逐渐取代晋城铁业在山西的统治地位。“海禁未开以前,山西铁业,以晋城为巨擘,如铁丝及针,南销楚粤,北及满蒙,西尽关陇,东及黄海,可谓盛极一时”,农民暇时开采,土法熔炼,可制生铁、熟铁、条铁等,其产品销遍中国西北部,近代开埠以来,“迨洋钢入口,晋城铁业,乃一落千丈”[2],由于洋铁的冲击,晋城铁业日渐衰落,平定铁业则呈蒸蒸日上之势,“自正太铁路通车以来,山西铁业,遂以阳泉为聚集之所,平均每年恒有数十万元之收入”[3],“平各属,向以铸造铁锅等类为大宗,在昔销路,亦颇为可观,但不如近日之盛”[4],正太路通车后,平定铁业的地位快速上升,晋城铁业衰落的态势没有丝毫改变,这一情况可从山西官厅的调查数据中清楚地看出:

表1 1929~1931年全省生铁产额统计表单位:吨

之所以出现这种兴衰变动,除了洋钢对晋城铁业的巨大冲击外,交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1920年代,晋城铁“一年的产额不过有五六千吨,该地区一带铁矿丰富,加上如已说过的那样燃料也很方便,并且该地人民又拥有常年的炼铁经验,成为炼铁业勃兴的地区是理所当然的。尽管如此,还不见炼铁业的发达,这完全是因交通不便所致。该地距道清铁路的清化尽管只有一百余里,虽然距离近,途中却有险峻的高山,运输非常不便。所以,如果交通便利,炼铁业的盛大发展将是必然的趋势”[5]。而依托正太铁路的平定铁业迎来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近代铁工业在此率先兴起。

1870年,据英国人李希霍芬调查,阳泉年产铁4500吨,正太铁路通车后,当地手工炼铁年产量达到30000吨。1917年,保晋公司设立阳泉铁厂,并逐渐扩大规模,实行多种经营,1923年后,随着石家庄、郑州的纺织业、轻工业的发展以及井陉、阳泉煤矿使用机械增多,阳泉铁厂遂成为太原、榆次、新绛、石家庄、邯郸、郑州等地工矿机械设备的修理中心。1926年,阳泉铁厂购买高炉投产,生铁产量逐年上升。下表为保晋铁厂的生产统计:

表2 1926~1937年阳泉铁厂生产统计表

除阳泉铁厂外,1921年,“旧泽州府诸人,悯晋城铁业之衰”,便集股4万元在晋城西门外创设一家制针公司,初期多亏损,1927年后才略有盈余[6]。1924年,育才炼钢厂在太原北门外创立,购入生铁炼钢,供给太原兵工厂使用。1933年,阎锡山创立西北实业公司,育才炼钢厂遂归西北实业公司管辖,后西北炼钢厂、西北机械厂、西北农工器具厂、西北机车厂等一些近代铁工业相继建立。

二、铁路与铁业新型销售网络的形成

沿海港口的开辟,特别是铁路的通行,对于山西铁产品的销售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洋钢、洋针等大量涌入对山西铁产品冲击严重,如洋钉之于土钉,“试观太原建筑,旧多用土钉,今则十之八九已改用洋钉,再阅数年,吾恐山西铁货,将不复见于太原市面”[7]。

另一方面,随着铁路的延伸,铁产品的流向得以改变,铁产品的销售范围大大扩展。

正太铁路通车前,九成的平定铁锅销往直隶及东北各省,1917年后,平定铁几乎完全由阳泉保晋公司一手经销,大部分销往天津。首先由产地运往阳泉车站,然后自阳泉经正太铁路运至石家庄,据调查,平定铁过去六年总共由阳泉车站运出20000吨,此外用马驮或大车拉运的约有5000吨。运至石家庄后可经平汉铁路,由长辛店运至丰台,再经北宁铁路运抵天津;也可以经正太铁路转平汉铁路运至保定府,改水运经小清河运抵天津(枯水期不通航)[8]。

集中在荫城及晋城的铁器运销路线大致有以下四条:其一,三成左右的铁器销往本省各地,不仅供应本省南部地区需要,还北上到太谷和太原。其二,二成五的铁器经平阳、解州销往陕西。其三,销往山东、直隶的铁器各占一成。大多先运到清化镇,再装船或装火车运往道口镇,由此经卫河转河运运往山东、直隶各地。其四,销往河南、安徽各地的铁器有二成,运输路线为,先运到清化镇,然后经道清铁路运至新乡,再改由平汉线南下。

1916年,晋城铁开始销往天津,运销结构大致如下:晋城铁(晋城铁的年产量,其准确数字无从了解,从炼铁炉座数估算,约为21000吨左右)首先在南村镇集散,该镇有十家铁行,分别为义盛和、信义店、仁和店、集量店、大和店、义和店、大兴店、仁义店、悦来店。客户多借住在各家铁行进行收购,然后用人力或畜力运往清化镇中转,清化镇经营铁的批发业务的有豫丰厚、宝全大、金升、保益公司等[9]。运至清化后有三条路径可供选择:第一路,由清化镇上火车至保定,再由保定由民船运至天津;第二路,由清化镇上火车运至邯郸县,再从邯郸由民船运至天津;第三路,由清化镇上火车至道口,再由道口上船至天津[10]。

不论是晋城铁还是平定铁,天津都是其终极市场,品种均为熟铁和生铁两种。据统计,1917年四五月以来从天津出口的山西铁有13360吨。1918年三四月以来运抵天津的山西铁的总量为34160吨[11]。铁器到达天津后多出口日本。据阳泉煤铁公会记载,阳泉铁产出口如下:

表3 1925~1928年阳泉铁出口统计表

三、铁路与盐业演变

盐也是山西的主要矿产之一,集中在运城周围,运城原在安邑县和解县管辖境内,清朝雍正年间,解州始改称直隶州,共辖4个县,即安邑县、夏县、平陆县和芮城县。因盐池全部在解州管辖之内,盐池也称解池,因运城古称潞村,解池所产的盐称为潞盐。明清时,潞盐引地共分三岸:晋岸,共44县;豫岸,共33县;陕岸,共35县。“在清时代,政令统一,引岸不能丝毫变动,各引岸地方官,即负有维持盐务推销缉私之责,且昔日政治清平,地方安稳,盐务因地划界,计口给盐,各盐分守引岸,又不得彼此相侵,除天灾流役人口减少外,盐额之增减甚少。故虽无畅销之喜,然亦无滞销之苦”,“年入数百万元,依盐为生者,为数至多,斯诚晋南之宝藏,山西之富源也”[12]。

但自民国以来,战乱频繁,土匪横行,豫岸地处豫西,山水重复,交通不便,潞盐运道时常阻滞,“民国三年,因时局不靖,潞盐不能运行,八民有匮食之虞。乃将该八县之地,开放为自由贩卖芦潞两盐区域”[13],此时,适逢平汉路通车运营,“华北海岸所产长芦盐远销河南一带,向来多半循卫河运至道口,再分运到各地,现在基本上转移到京汉、京奉两条铁路上”[14],凭借铁路运输之便的芦盐很快在八县的销场抢占了先机。潞盐损失惨重,“畅销时每年可销一千七八百名,税收在一百三十余万元以上。乃自襄八开放为芦潞并销区域以后,芦盐日渐西侵,不惟襄八等县全被侵占,即泌阳、桐柏等县潞盐专销引地,亦已运道隔断,无法行销。加以豫西一带土匪滋扰,盐商涣散,无力竞争,以至逐年报运数目,渐形减少,1933年报课仅有一千一百七十六名,所收税款不过八十八万二千元”[15]。

芦盐还恶意阻塞潞盐的盐道,“民国元年革命之际,豫西由洛阳至南阳盐道,因匪患断绝,南阳一带潞盐引地,遂起盐荒,人民纷纷要求以火车由郑州南下许昌,接济南阳一带民食,于是山西盐商,经由山西当局禀准北京政府,将盐由陇海转道平汉而去,乃潞盐至郑州后,突为芦商所扣,一方面打文字官司,一方面则尽量将芦盐运至潞盐引地”[16]。

此外,芦盐经过正太铁路,逐渐侵入到山西境内,“河东盐尽管原价低廉,然而被课以重税之后,又因运输的不便蒙受高额运费之祸,所以不仅制盐业未见大的发展,它的试场也处于被长芦盐蚕食的状态之中”[17],如下表所示:

表4 正太铁路太原、榆次两站运盐统计单位:吨

只有在1927、1928两年,因军阀混战,平汉、陇海铁路中断,芦、淮盐销路一时受阻,潞盐才有了暂时喘息的机会,在河南的销量急剧增加,由1926年的17526吨增加到1927年的41643吨、1928年的39891吨,盐价大涨,盐商将盐场积压多年的存盐销售一空,获利极厚。1929年,局势平稳,平汉、陇海两路恢复通车,芦、淮盐的销售恢复原状,河南的潞盐销量因此下降,1930年,阎、冯战争爆发,潞盐的销路更是大受影响,销量全面回落[18]。

总之,盐道的通畅与否是盐商成败的关键,铁路这一快速、安全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便成为盐商扩大销售区域可资利用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潞盐的复兴也必须着眼于运道的疏通以及运输工具的改进。

面对芦盐咄咄逼人的抢占,潞盐开始了积极的应对,曹明甫在《河东潞盐盐务业集》[19]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主要着眼于交通的改进来促进潞盐的销售。

对于运销陕岸,建议采取两条措施减轻运费、保证货物安全。一是修筑运风轻便铁路减轻运费。二是运销渭南盐斤应督促商人一律改由潼关火车运输。“现在陇海路由潼至渭一段,促其早日开运,一俟实行,拟即督促盐商,无论向由风陵渡,或下马口及价码口运盐,一律改由风陵渡过河至潼关转上火车,直运渭南下载,以期迅速而免危险”。

豫岸向为潞盐销额最多之地,也是受芦盐侵害最严重地区。整顿豫岸着重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修筑运茅轻便铁路,减轻运费。“潞盐行销豫岸能否畅旺,全视成本之多寡,如运至豫岸,其成本能较芦盐为低,则潞盐即可在豫岸畅销,惟按现状言,豫岸因运费过重,销路不旺,欲谋推销,非将运茅铁路筑成,运费断难减少。再此路如成,非特运输便利,并可免除脚户担搅之弊”。二是减轻陇海铁路运费。“查潞盐由会兴镇运至郑州仅有二百五十里,而芦盐由塘沽运至郑州,竟有八百五十九里,按路途之远近言,潞盐当可畅销,惟因平汉铁路运费轻微,陇海铁路运费过重之故,……应向铁道部及陇海路局尽力交涉,请求减轻运费,以资挽救”。三是组织陆路运输公司与陇海铁路办理联运。“在运城组织陆路运输公司,与陇海铁路办理联运。潞盐出场,即可购买联运车票,将盐交其运输,途中既可免掺搅弊端,又减轻一切负担,成本不至过大,裨益盐务,诚非浅鲜”。四是取道平汉铁路在许昌、驻马店卸载转运销地。“平汉铁路之许昌车站,距潞盐边岸仅五十里,驻马店车站,距潞盐边岸仅七十里。如果潞盐由陇海铁路,运至郑州,转平汉铁路运至许昌或驻马店卸载,再起旱运至以上销地,既省运费,又免阻滞,经济上时间上均较合算”。

对于晋岸运销则期待同蒲铁路早日建成,“晋北南部各县完全运销潞盐。查潞盐行销晋北南部三十四县,其中各县或为蒙、土、潞并销,或为蒙、土、潞、芦并销,每年平均销潞盐一万二千七百担以上,现在吾省修筑同蒲铁路,南段已自太原通至霍县,预计明年四五月间或可修至运城,由运城封运潞盐,装由此路火车,运送晋北南部各县销售,较之旧由车骡转运者,尤属轻捷便利,且可减省运费,运费减而成本低,成本低则售价廉,价值廉则推销易”[20]。1935年9月17日,同蒲铁路铺到运城,同年10月5日,原平至永济间开始直通客车,同蒲铁路运城段沿线设半坡、安邑、运城、解州4个车站,同蒲铁路的通行大大便利了潞盐向晋北地区运销,仅1936年,安邑、运城、解县三站便运出了36237吨潞盐[21]。

小结

铁路交通是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交通方式,相比于其他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的独特功能在于,可以用较少的费用使大量的商品在短期和更大范围内进行长距离的交流。

铁产品是重量和体积特别大的一种商品,不能负担过重的运费,铁路铺设后,铁产品始能大规模、长距离外运,从而掀起了投资兴办新式铁业的热潮,铁产品的销售也逐渐形成以铁路为网络、以铁路枢纽为结点、以沿海商埠为销售指向的销售体系。山西铁业的发展由此融入统一的国内资本主义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之中。由此可知,铁路的通行是山西铁业近代化的前提,近代山西铁业的发展历程始终与铁路的发展相随而行。

铁路路线的延伸,不仅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随着市场的开放,交通不便以及运费高昂的弊病日渐凸显,潞盐销场逐渐被芦盐抢占,由此可见,铁路网络的初步形成,将潞盐卷入更广阔的国内市场,依靠旧有的市场垄断获取高额利润已不再可能,潞盐唯有变革交通降低成本方能对抗芦盐。

[1]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110.

[2][3][4][5][6][7]山西铁业.矿业周报(第43号).1929-2-14.

[8][9][10][11](日)同文会.孙耀等译.中华分省全志1920年(山西省志).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2.361、371,370、374,387~388,378.

[12][14][15][16]曹明甫.河东潞盐盐务业集.中华实业季刊(第2卷第1期),1935,(1).

[13]即指豫岸的叶县、陕县、襄城、宝丰、南阳、方城、巩县、孟津等八县.

[17]“满铁”天津事务所调查课.山西省的产业与贸易概况.1940.7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号:2024,(2)-22.

[18]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运城市志.三联书店,1994.88.

[19][20]曹明甫.河东潞盐盐务业集.中华实业季刊(第2卷第1期),1935,(1).

[21]同蒲铁路概况的呈.山西省档案馆藏,档号:B30(2)-54.

猜你喜欢
晋城阳泉运费
阳泉农业 开辟“硒”望富路
山西农大共建阳泉富硒机构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阳泉:绿色防控 统防统治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辽宁朝阳“安晋城”略考
《阳泉 草书赋》
马不停蹄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