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快男”

2013-05-14 11:42倪方六
读者欣赏 2013年10期
关键词:项羽刘邦孔子

文/倪方六

中国古代的“快男”

文/倪方六

春秋战国时期的“快男”

春秋战国时期,最出名的“快男”至少有三位:一个叫秦青,一个叫薛谭,另一个叫孔仲尼。

秦青是秦国的职业男歌手,歌喉无与伦比。薛谭是秦青的学生,音乐典故“薛谭学讴”说的就是薛谭跟秦青学唱歌的故事:“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交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在书中,秦青的歌声被形容成“能让林中的树木哗哗摇动,能使天上飘移的云彩停下来”。

孔子以其儒学大师身份广为人知,实际上他早年痴迷音乐,曾经跟鲁国的乐官、音乐大家师襄学音乐,《史记·孔子世家》记作:“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孔子的音乐基础特别扎实。跟师襄学《文王操》曲子仅10天,师襄便告诉他可以学别的了。孔子不仅弹得好,歌唱得亦棒。孔子因自己的鲁国国君整天沉湎于女乐之中,“三日不听政”而远走他国,这是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原因。临走时,孔子高唱:“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歌词大意是,国君听信妇人的话,令正直的人心死,所以只能出走了。既然不被重用,何不游走四方,以度余生呢?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曾“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对音乐的追求并不仅仅是“热爱”,他还把音乐当成了传道的手段,通过音乐来教育人,净化弟子的心灵,所以孔子将“礼”与“乐”并列,看得同等重要。

汉代的“快男”

如果要评选汉代“快男”,也可以找出三个人进行PK,这三位分别是李延年、刘邦、项羽。

李延年是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其父母兄弟都是宫廷乐人。他本人因触犯刑律,遭受腐刑,被罚在宫中当“狗监”,替皇家饲养、管理猎犬。但李延年极有音乐天赋,他擅长音律,能歌善舞,深得汉武帝刘彻的青睐和赏识。

李延年善于吸收少数民族音乐养分,创作出有自己风格的乐曲,这在现代叫“改编”。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一曲《摩诃兜勒》,李延年便根据此曲,创作出了包括《黄鹊》《陇头》《出关》《出塞》等名曲在内的《新声二十八解》,这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早的横吹曲,歌词细腻优美、曲调雄壮豪放。

遗憾的是,音乐并没有给李延年带来美好的人生结局。因其兄李广利投降匈奴,弟弟李季与宫女淫乱,李家受株连而遭灭族,李延年也被杀了。

刘邦和项羽二人的音乐爱好,与李延年完全不一样,走的是不同的音乐路线。刘、项二人虽是帝王级人物,但由于出身草根,走的是“野路子”,属于不太讲究的民间唱法。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代表作是《大风歌》。《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当年如何在老家沛县挑选了120名少年,组成“大风歌乐队”,并亲自击筑,为之伴奏。《大风歌》其实是刘邦的即兴演唱。公元前196年,他击败英布还军途中,顺路回到老家,遂将昔日“故人父老子弟”都找来,摆酒设宴,聊天叙旧。酒酣之际,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起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与刘邦相比,项羽的演唱更为悲情。项羽史称“西楚霸王”,在楚汉相争中败给了刘邦。其代表作是《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在同刘邦争天下的最大一场战役中,项羽被困于垓下,四面楚歌。项羽以为大势已去,在军帐中对虞姬唱起了这首歌。歌曲慷慨悲壮,虞姬听罢悲伤不已,回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身亡,留下了千古绝唱。

猜你喜欢
项羽刘邦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项羽虞姬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周恩来“一”字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