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美国读书郎

2013-05-14 13:11王小木
读者·校园版 2013年13期
关键词:常青藤家庭作业学费

王小木

最近几年,很多国内的父母叫嚷着要把孩子送出国读书,留学的年龄甚至已经降到了幼儿园阶段。很多人觉得,美国的学生们读书轻松,上大学容易,最后个个都成了社会精英。很多人移民的理由,第一条就是“小孩在国外受教育压力小”。

这是真的吗?

高中生们的控诉

美国孩子们读书很轻松吗?

2011年《纽约时报》报道了美国部分地区试图对学校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进行改革,结果无数的中学生在《纽约时报》的官网上跟帖留言,抨击过度的家庭作业。

九年级(相当于国内初三)的学生Brian说,他每天下午4点回到家就做作业,一直要做到凌晨2点。“我的家庭作业实在太多了,而且除了数学方程式,其他的作业真的一点作用都没有。我只是在不停地抄写我看到的一切,我没有吸收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家庭作业摧毁了我的生活。”

十年级(高一)的女生Jesse记录了自己当天必须完成的作业:“50道几何题、15道世界历史题、3页的化学笔记、3页的英语AP文章。”

投机取巧的“10分钟原则”

从理论上来说,美国的中小学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有一个所谓的“10分钟原则”:一年级学生每天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二年级学生不超过20分钟,依此类推,等到十二年级时每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但事实是大部分高中生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都在4个小时左右。

因为有这个“10分钟原则”,所以美国的小学老师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往往不是需要当天完成的,而是一个个大的项目,给孩子们一个交作业的日期,你自己决定每天在每个项目上要花的时间。这些家庭作业的内容肯定要比国内的死记硬背强得多,孩子们天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培养和保留了下来。

我邻居的孩子读四年级,每天必须完成的作业只有阅读(读完一段内容后回答几个问题)。另外阅读课的大项目还有一个月阅读一本大约3厘米厚的书,把自己读到的内容做成PPT并在课堂上演讲,重点是家长不能帮忙。数学方面,这一学年的作业是在网络上完成100个主题的测试。

美国学生不考试吗?小布什在任期间签署了著名的《不让孩子掉队法》,全美公立学校每年4月份都会对三年级到八年级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化考试,三年级考数学和阅读,再往后还会考科学和写作。

在标准化考试中考得出色的学生可以上Advanced和Gifted课程(可以理解成国内的快班),学习更多更深奥的课程。考不及格的呢?学校免费提供家教,教到你的成绩合格为止。

这种“快班”模式导致美国也出现了有针对性的课外培训班。去年《纽约时报》报道说市场上出现了几十种针对数学和阅读统考的“一对一”辅导或补习班。原因是进入重点中学的竞争十分激烈,成本高昂,这种情况在曼哈顿最为明显。据资料显示,自2002年以来,曼哈顿上东区和曼哈顿下城区这两个区已经新开了4所中学,其他学校也在扩大招生规模,但好中学的入学竞争并没有因此降温,比如索尔克科学学校(Salk School of Science)去年就收到了777份入学申请,但入学名额只有146个。

我家隔壁的那所公立学校,去年三年级时的标准化数学考试有60%的学生没考到3分及格线(满分5分)。看上去那些家长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反应。

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的家长们觉得送孩子去学校读书是自己要做的事,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孩子的事。而部分华裔家庭生活的重心可能就是孩子的成绩和未来,他们对于教育的定义就是比拼家长的投入,从时间到金钱到面对升学的各种有利的策略。

你会帮孩子付大学学费吗

美国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吗?是的,如果家长们都是西方式的思维和心态,对孩子们的学业成绩没有任何要求的话,那的确可以说是没有升学压力。但有多少家长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理念?

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高考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你只要保证自己考得好,就可以上北大、清华。但在美国,如果你的简历里只有一条“SAT(美国高考)分数满分”,你肯定读不了常青藤大学。你必须兴趣广泛,音乐、体育方面参加过什么俱乐部或者拿过什么奖,关心公益,服务社区,总之你得体现出一定的人格魅力和才能。每个常青藤学子的入学简历不是像迈克尔·乔丹,就是像特蕾莎修女。

我上周遇到了我们小镇高中交响乐队首席小提琴手的爸爸,他说他女儿从来没有过过周末,不是在练琴就是在练琴的路上。美国的小孩从三四岁开始就会加入各种培训班,但与国内的英语、奥数、物理、化学培训班不同,这边的孩子们每天下午3点半放学后的课外培训往往是艺术培训和体育培训,最主流的往往是橄榄球、篮球、足球、棒球兴趣班。哪家的孩子被某个队选中了,家长们更是会在家门口贴个大喜报。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做高要求的背后,是他们的另一传统——不为孩子付大学学费,即使近些年来美国政府推出了若干个教育基金,以便父母和祖父母们为孩子储存大学学费。但与华裔家庭相比,最主流的西方式思维和传统是让孩子自己打工挣学费,成年后如果要继续住在家里的话还得给爸妈交房租。

早年来美国的吉尼常找我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偶尔会和我谈起她的子女。她今年17岁的儿子没拿到常青藤大学的奖学金,计划先读两年社区大学再转学到镇上的州立大学。谈到让孩子上名声不好的社区大学,吉尼很坦然,说主要是考虑到学费问题:“我们不打算帮他付大学学费,除非他像他姐姐那样拿到常青藤大学的奖学金,不然即使录取了也不会去读。”

吉尼夫妇是典型的西方式育儿思维。他的儿子从小就不喜欢上中文课,吉尼也没逼着他学中文,如今想到中餐馆打一份零工也因为不会说中文而作罢。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像吉尼这么想得开的话,美国的确是孩子们读书的天堂。

猜你喜欢
常青藤家庭作业学费
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体系的构建研究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常青藤”实体经营推进经贸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实践
风之谷之战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走过那个拐角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
美国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关系研究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