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文化下的肥胖中国

2013-05-14 13:38杜君立斯琴
杂文选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国人舌尖饥饿

杜君立 斯琴

国人相信,民以食为天。孔夫子虽然说“君子食无求饱”,但他又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国人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如果一件东西不能“吃”,那它就是没有意义的。在长期的历史中,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普遍地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

在食物短缺的年代,胖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审美标准,国人称之为“富态”。在美国,胖孩子往往更可能生长在穷人家,因为他户外活动的时间太少,看电视太多。对现代人来说,他也许永远不会懂得饥饿的滋味,甚至失去了对食物的感动。工业社会,人们完全可以用各种添加剂来满足自己的舌尖,用比以前便宜得多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填饱自己的肚子。福尔马林让你可以吃到几个月甚至几年前的食物,而且它们没有腐败——事实上它们永远都不会腐败。食欲越来越多地不再取决于肚子,而是取决于你的舌尖,只要你有足够好的胃口。

在中国古老的图腾中,饕餮象征着一个好胃口,而基督教却将贪食列入“七宗罪”。农业时代解体以后,食物演进为食品,工业化不仅消灭了泥土与成长,也消灭了烹饪与节俭。人们不再被家庭抚养,而是被工厂和超市饲养。出售新鲜农产品的农民越来越少见了,加工好的食品成为人们的主要营养来源。

传统的中国农民相信,吃什么最后都要变成排泄物,用来上地,因此讲究吃是一种浪费和罪过。舌尖的失控必将引发肚子的失控,目前全世界肥胖症患者有三亿人。颇为讽刺的是,肥胖正在成为穷人病。富人们享有全天然的有机食品、健身馆和私人医生。穷人们则享受超市、快餐和电视。如果来不及做早饭,就带孩子吃油条或其他油炸食品,焦脆可口,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过剩的食物摄入与巨大的生存压力使人们堆积起更多的脂肪和热量。

中国有超过两亿高血压患者、一亿两千万肥胖患者、九千七百万糖尿病患者,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

美国著名人文作家房龙曾说:“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的动物寻找食物的历史。”对人类这样一个竞争性的物种来说,食物匮乏其实是一种生存常态。对饥饿的人类来说,工业时代的食物过剩完全是一场挑战或者灾难。人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从前人类被本能(需求)推动,如今却被欲望驱使。印度精神领袖甘地曾说过一句名言:“地球上的一切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却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

在中国,无论在哪里,人们都劝你多吃一些。慷慨总被视为一种美德,但有时却是一种罪过。人们喜欢给予,更喜欢索取,但没有认识到丰盈思想比满足口腹之欲更有意义。从舌尖上的中国到肚子里的中国,中国似乎永远也走不出饮鸩止渴的口腔文化。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是什么样子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原载2012年第10期《祝您幸福·午后版》本刊有删节】

插图 / 酒过三巡 / 赵雪峰

猜你喜欢
国人舌尖饥饿
小儿腹泻是怎么回事?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舌尖上的疯狂
秋天的尺度
饥饿奏鸣曲
舌尖上的疯狂(4)
舌尖上的疯狂(2)
2014国人出境游盘点
狼与羊
国名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