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经理资本主义发展与企业集团发展的关联

2013-05-14 05:44王剑浩
卷宗 2013年3期
关键词:经理资本主义经营

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类型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形式逐渐由单一企业组织形式向集团形式转变。企业集团的发展适应了社会生产高度集中发展的客观需要。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追求价值(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对企业联合提出了要求。企业联合或企业规模的扩张必然引起某种程度的垄断。按照垄断的发展程度即企业联合的范围和程度,联合企业或垄断组织按其垄断程度和范围,由低到高可依次分为短期价格协定、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和混合联合公司等形式。在前三种组织形式中,各参与企业仍保持法律上的独立性,不存在统一的法人;对于后三种组织形式而言,联合企业(垄断组织)本身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参加者在法律上和产销经营上通常失去了独立性(或者各参加者仅保持法律形式上的独立,实际上完全从属于联合企业,联合企业通过拥有股权或合同等其它方式,实现对各加入者的实际控制)。在后三种形态下,企业联合实际上采取了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

因此可以说,企业集团是企业联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集团是企业联合的高级形态,它以某一拥有较高控制力的企业为核心,通过分立、合并、参股等形式,以产权联接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将多个具有不同经济联系的企业纳入麾下,从而形成的一个大规模、多组织形式和多层次结构的企业联合体。从垄断组织形式的角度,企业集团可分为托拉斯、康采恩和混合联合公司。这3种形态的企业集团在形成上存在着时间的先后,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规律,即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及随世界市场的开发和统一而来的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集团的演进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的企业集团从无到有也取得了迅速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路径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演化与西方国家相比,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根据企业的长期投资和相对收入比重,可将我国的企业集团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Keun.L and D.hahn,1999):1)投资控股公司(pure holding Co);2)经营投资公司(business holding Co);3)经营开发公司(hybrid holding Co);4) 经营发展公司(parent holding Co)。这四种企业集团类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

其中:长期投资比=母公司(集团公司本级)长期投资/母公司总资产(集团公司本级);相对收入比(即营业收入比重)=A/B,A=母公司经营性收入/集团公司总收入,B=(母公司资产-长期投资)/(集团公司总资产-集团对外长期投资)。这4种类型的公司(企业集团)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按企业集团垄断联合的范围和程度划分的集团类型,是时间纵向历程上的划分;将企业集团按其表现形式和实际运行结果划分的集团类型,则是同一时间横向截面上的分类。从时间维度上讲,当企业集团发展到最高阶段——混合联合公司时,以上4种类型的企业集团都可能出现。由于我国企业集团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有自发出现又有行政推动的结果。因此,不同类型的公司间有无组织上的优势,相互间关系及其演进规律如何,就成了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二、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

经理资本主义强调企业家精神对现代工商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经济增长依赖企业家精神,缺乏对他们的保护(对债权人和股东的过分保护)可能会损害企业家的冒险精神(FFG,2001)。美国著名的企业史学家钱德勒教授(1977)指出:以管理层级制代替市场调节的多单位现代工商企业的存在,乃是现代社会的现象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完善,分工和专业化的相互促进,使得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与交换,成为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对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所需的高额流量所需的协调工作,需要专业的经营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这就造成了社会对企业家阶层的客观需要。经营管理型的企业家队伍对于企业集团的稳定和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另一种类型的企业家(创业型企业家),则对社会创新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张军,2001)。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而言,管理型企业家是更重要的。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多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任何行业中一线生产人员的比重都趋于下降,协调通过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市场间高通过流量工作的经理人员却大量增加,并且在现代工商企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使经理人员努力工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以及分配给经理人员部分剩余索取权(如股票期权)的激励形式等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得到大发展。企业所有者(股东)日益且越来越普遍地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其取得收入来源的场所,而并不是其工作的场所,即越来越多地并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多单位的工商企业在规模和多元化方面越发展,其协调高额流量所需的技能也就越来越专业化,专业化技能的要求使得经理这一职业变得越来越具专业性和职业化。当经理变成职业经理并且越来越职业化时,企业的管理就和它的所有权分割了开来。企业的所有者也就将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和未来的计划工作交由职业经理来负责。职业经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中逐渐取得了支配地位。职业经理的职业冲动本能(使自己服务企业的利润成长、规模扩大以及获得成功)构成了企业持续成长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企业的不断成长。现代企业的这种发展模式,钱德勒(1977)称之为经理资本主义,并指出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趋势。

与经理资本主义相对的是家族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家族资本主义是指企业的创建者及其家族对企业保持直接控制的企业。家族资本主义往往集中在可通过内源融资实现持续成长的行业里面。这些行业里企业仅靠内部经营产生的资金,就可以实现企业的成长。这可能是由于该行业市场竞争不激烈,或市场规模扩张不快,或企业能够产生足够的利润、使得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很小,因此家族及企业创始人一直能保持对企业的控制,并保持了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随着支薪经理的职业化和对经营管理技能要求的提高,企业创建人或其家族也越来越地开始聘用非本家族人员担任经理,从事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独立分布的客观状况,使得家族资本主义也朝着经理资本主义发展。当然,家族成员本身也可成为职业的、专职的高薪主管,且在家族内外人员拥有相差不多才能的情况下,家族成员更会成为经营者。金融资本主义则大多存在于依赖外部融资实现成长行业的企业当中。在这些行业中的企业里面,为企业融通资金的金融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很大影响。这些金融家通过担任董事或直接派驻经理等各种方式,直接控制了企业,故而称金融资本主义。随着支薪经理的职业化,金融资本主义也日益向着经理资本主义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的并购高潮中,杠杆收购在公司融资领域和公司治理领域两个方面使西方国家经济发生了重大革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调整、管理权变更等行为的频繁发生,改变了一般企业对企业债务、治理机制和公司价值的看法:金融结构对公司价值有很大影响,对公司的价值创造很重要;管理层收购使经理利益和股东利益紧密结合等。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并购行为被认为能有效克服经理资本主义下,公司治理机制中广泛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通过使经理利益和所有者利益的结合使经理行为能充分符合股东的利益。这样,资本市场的发展给金融资本主义带来了新兴活力,带来了金融资本主义的复兴,称之为新金融资本主义。但是,新金融资本注意并没有改变经理资本主义的领导地位,新金融资本主义只是改进了经理型公司的治理机制。在新金融资本主义的影响下,经理的报酬开始更多地与股权的绩效相挂钩。

经理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和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趋势,也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状况提供了一项微观解释基础。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特点是法人相互持股,控制企业股权的主要是法人(主要是金融机构和公司)。据有关方面在1990年对日本410家公司的统计,企业集团内法人之间持股的比例甚高,内部持股占总股份的30%-90%,金融机构持股占总股份的46%。日本公司间法人交叉持股的状况,使得股票流动性低。法人股东的持股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持股的目的不在于获得股票投资收益,更不在于获得波动收益,而在于加强企业间关系,增强双方间的业务合作。因此,法人持股较少投机性,即使公司经营不佳,也不轻易出售股票。日本公司的这种股份结构,使得持股人(金融家和外部法人公司)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甚为关心,持股人通常直接支配着企业的日常经营。因此,日本的资本主义较多的是金融资本主义和家族(法人)资本主义。日本这种非经理资本主义的状况,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日本企业面临的市场较宽时,可以生存和发展;当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慢,日本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时,其劣势就会显现。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正是经理资本主义胜过金融资本主义和家族资本主义的表现。

三、企业集团受经理资本主义影响的演变趋势

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雇佣劳动这一日常经济现象。资本雇佣劳动的原因在于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的不对称分布、资本对劳动有关经营能力信息显示的优势以及经营者对经营成果的重要影响(张维迎,1995)。相反,经理资本主义正是资本雇佣劳动这一内在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集团类型的演进,同样也必需遵循经理资本主义发展这一终极标的。因此,哪种集团类型更符合经理资本主义、更适合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集团类型组织形式的竞争中,该集团类型就会胜出。其它类型的组织形式,最终会朝着这一形式转变。下面依次就目前我国存在的4种企业集团类型与经理资本主义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投资控股公司。投资控股公司具有高长期投资比和低相对收入比重组合。这类公司集团本部自身经营业务较小,公司总部常设置有独立的控制机构,专门负责对集团整体运行的统一指挥和协调。这种类型企业集团内核心企业和公司集团的领导班子是分开设置的,集团和核心企业“两套班子、两块牌子”。投资控股公司的控制机构(母公司)通过股权联系实现对集团内所属企业的控制。一般说来,所有权控制是诸多控制方式中,控制力最强的一种手段。由于总公司本级无多少经营业务,控制机构对于下属公司经营状况的关切度特别高。这种高强度的关心常常导致总公司对下属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因此,除了融资行为对企业集团影响特别巨大的行业,独立的控制机构专门集中于融资行为而较少直接控制下属经营之外,其它行业中企业集团实行这种类型的组织形式,通常和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不符,现实经济中的表现就是极有可能爆发母子公司间的冲突和危机。如同为全球饮料界两大巨头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从它们在中国投资策略的市场表现看,百事可乐由于过分强调通过股权优势实现对合资企业的更多控制,其内外关系处理和市场表现,与可口可乐相比,就大相径庭,要逊色得多。

2.经营投资公司。经营投资公司长期投资比和相对收入比重的组合特征是双高。该类型企业集团集团公司本部经营收入所占比重较大。这类公司同常是集团控制机构和核心企业合二为一,即总公司和核心企业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企业集团的领导班子和职能机构依托于核心企业,不存在于核心企业之外的集团领导班子和职能机构。由于总公司控制机构本身兼有本级经营业务,因此总公司对下属公司会较多地关心最终投资结果,而较少直接插手所控制企业的经营。另外,经营投资公司常常出于生产性目的而建立,即核心企业为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和控制销售渠道,而向上、向下进行合并或投资参股和控股。而投资控股公司通常是防御性的,即集团公司控制不同企业是为了控制市场,压抑过度竞争,因而母公司对所属公司的干预动机也较强。可见,经营投资公司这种集团类型的发展,较好地符合了经理资本主义发展的方向。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投资策略的成功(相比于百事可乐),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经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3.经营开发公司。这种类型企业集团长期投资比例和相对收入比重的组合特征是双低。出于这种矛盾组合的原因,如不考虑会计记录上的差错(即假设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经营情况,排除人为干扰和有意调整记录的行为,如出于回避“对外长期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的法律规定等),则这种类型企业集团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企业集团刚处于组建期,核心企业或总公司本级业务经营尚未正常开展。或者集团调整了经营方向,由原来投资巨大、经营回收期长的行业开始向“短、平、快”的行业、项目转移,且这些“速效”项目开始产生收益。因此,该类型的企业集团只能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状态,随着集团经营的进展,它必定会转变,必定会向其它集团组织形式转变。

4.经营发展公司。经营发展公司营业比和投资比的组合特征是较高的相对收入比重和较低的长期投资比。该类型企业集团总公司的营业收入比重基本与投资一致。与经营投资公司相似,这类公司的集团控制机构和核心企业通常是合二为一的。经营投资公司高投资比的同时却拥有高营业比重,其原因是投资不构成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因而被投资企业的收入并不并入集团公司报表,否则就只能是投资收益不佳这样一种可能,而此种情况下,集团公司是不可能持久的。可见,经营发展公司低比重投资通常也支配着被投资公司。经营发展公司的控制班子同样由于身兼核心企业(总公司本级经营单位)的经营任务,所以通常也较少对子公司直接干预,故而也符合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经营发展公司通常还涉及多元化经营,即相关公司为了获得公司集团的品牌和声誉,通常加入某一集团,而集团也仅在有损集团整体利益时,才对加入企业实施影响和控制,这样非相关企业在经营上保持有较大独立性,不至由于规模过大而引起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控制和激励的严重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4种类型的企业集团中,经营开发公司是不稳定的,其它3种不同的集团类型都适应了不同情况下,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在企业集团相对专业化或相关多元化的情况下,即企业发展行业相对集中且关联程度较高时,采用经营投资公司的集团组织形式,将有助于获得成功。当企业集团实行多元化发展道路时,经营发展公司的集团组织形式将是较佳选择。当集团内部的资金安排和财务交往更为重要时,类似混合联合公司的投资控股公司组织形态将是必然选择。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资本积聚和多元化发展,资本流动和财务安排在集团内的重要性会上升。因此,投资控股公司是企业集团发展到大型规模化阶段的必然产物。这与西方国家企业集团类型发展的历程相似。

四、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企业集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综上,由于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影响企业集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公司治理结构。经理资本主义发展隐含的一个前提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即不存在因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造成的激励等“委托——代理”问题。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将有助于经理资本主义发展。公司治理机构的不完善,将影响经理资本主义优势的发挥。正是由于当前国内外广泛而普遍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影响了当前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进而影响了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演变。

2.市场环境。钱德勒(1977)指出,经理资本主义之所以在美国首先兴起,是由于美国市场的巨大和同质性,且发展迅速。迅速发展的、同质的、高度开放的市场,不仅促进了大量生产、集中分配和大量销售经营模式的兴起,而且促进了经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克恩和哈南(Keun.L and D.hahn,1999)在比较了中韩企业集团差异后指出,由于韩国企业集团面临的市场压力主要来自国际市场,因政府的保护国内市场对韩国企业的影响几乎不产生任何压力,伴随国际市场的扩张,韩国企业集团可以较多地实行多元化;中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压力较大,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其经营的难度要大得多,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中国企业集团更多地采用了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因此,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集团类型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

3.政策法律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直接影响了企业集团类型的选择。各国有关反垄断的相关规定,对企业长期投资的限制,行业准入的管理等等,都直接约束着企业的经营行为,直接影响了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和形态。政策法律环境因素还通过影响一国社会经济的运行机制,通过影响一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和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情况,间接影响了集团类型演进和发展。

作者简介

王剑浩,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银行及金融法硕士;英国伦敦西敏寺大学国际商务管理硕士。获中国执业律师资格,曾执业于上海市神州律师事务所和英国朱维尼埃尔维斯律师行。现任上海国际集团金融管理总部资深经理。

猜你喜欢
经理资本主义经营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经理的难题
挑剔的经理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捎你一程
夜半买驴的南航经理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