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专家共同研讨世界城市建设

2013-05-14 00:47刘翊
前线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口教授世界

刘翊

2012年11月2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北京论坛(2012)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11月2日至4日,在城市分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的38位专家学者和政界人士,从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制度、就业和城市规划等角度,围绕“世界城市精神传承的经验与创新”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经验总结。

倡导公平、多元、包容和创新的世界城市精神

世界城市的发展,经历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剧烈动荡和变化,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世界城市的精神特质:公平、多元、包容、创新。来自意大利的朱利奥·佩特里尼教授认为,城市公平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活质量,解决世界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危机与问题。韩国中央大学何圣圭教授认为,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城市,文化多元性和社会包容是不可忽视的,应进一步加强社会凝聚力。北京师范大学吴殿廷教授从利用外资的角度,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有开放的姿态,积极吸引全球的投资。印度圣雄甘地喀什大学纳格教授认为,城市中各种宗教能够和平共处就是一种多元与包容的典范。

创新创意是驱动世界城市快速发展并获得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复旦大学王桂新教授认为,建设世界城市,首先要建设创新城市。人才作为创新的源泉,是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根本。因此,创造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和具有宽容性的软环境是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条件。山东大学许峰教授则从创意、城市品牌营销的角度提出打造京津唐国际化首都圈品牌、构建山东省“一圈一带”特色品牌城市群、拓展辽宁省“沈大经济轴带”品牌影响力。

建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世界城市

建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世界城市,是每个世界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伯恩教授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来应对环境、社会与经济等挑战。通过建筑节能等能源利用策略来缓解矛盾。通过投资可持续能源替代品来创造就业岗位和发展经济,对长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城市发展与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是所有世界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俄罗斯公共财政改革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克里马诺夫认为,环境污染是莫斯科成为世界城市的主要障碍,莫斯科有必要设定城市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以促进部门的专业化。俄罗斯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克里马诺娃教授认为,城市保护地的管理与发展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重点讲述了莫斯科城市保护区的具体实践经验,指出莫斯科需要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保护区发展战略等,来解决城市保护区发展如何满足人口增长和城市建设需要。如何消除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缩小城市绿色保护区建设与满足人口增长需求之间的差距等,将是摆在莫斯科政府面前的一个艰难的选择。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土孜·贝肯教授则从环境伦理与人文文化的角度,提出文化规划是全球化过程的推动力之一。基于“人际关系原则”基础的“慢城市运动”应作为文化规划的一个范例,推动城市进行自下而上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城市是人口极度密集的区域,一方面是城市发展对于人口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人口的极速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管理、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公共资源供给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世界城市在人口发展与管理中的重要矛盾。美国布朗大学富兰克林教授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着重探讨了移民和人口自然增长下降造成美国部分地区城市衰退的奇特现象。他认为,这类城市是否还能成为世界城市,受城市人口结构变化和国内外移民的影响,一定人口规模应是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

世界城市的建设伴随着城市化的复杂过程,任何区域都会面临诸如土地制度改革、政府行政改革等问题,稳妥处理这些问题,就是在寻求平稳城市化的有效路径。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杜金锋博士采取空间分析与计量统计方法生动展示了北京市土地开发过程中的财富转移与分配效应,提出北京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套兼顾受影响农民、政府、公众和开发商各方利益的有益实践,是未来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重庆大学周文兴副教授则指出,应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推进中小城镇的城市化。针对我国城乡二元土地结构问题,复旦大学范剑勇教授认为,土地管制导致房价快速上涨,但对于工资和人口影响微弱,为寻求健康城市化之路,必须逐渐隔断土地与地方政府间的共生关系。

北京如何建设世界城市

专家学者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余钟夫研究员提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应采取以下战略举措:一是在城市运营和治理、环境保护、市民生活方面积极探索二十一世纪的城市生活样式;二是建设成为法制社会、公民城市和适度福利之城,合理控制城市空间和人口规模;三是在营造创新氛围、孕育时尚观念、繁荣文化艺术方面体现二十一世纪的潮流;四是大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层次和国际化水平。此外,应更加关注城市安全,城市安全是北京发展的重中之重,北京已经进入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水平较高、城市居民收入较高的时段,发展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把城市综合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在界定了中国首都圈的概念内涵与空间范围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首都圈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一核一主多中心网络化首都圈构想。一核,以北京为门户和核心枢纽;一主,以天津为主要枢纽;多中心,以其他地级城市为节点;网络化,以交通线、虚拟网络等为通道;专业化分工和职能互补。他还提出加快推进北京市与周边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北京市对周边辐射带动、加快推进北京市与首都圈地区的机制协调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顺义区临空经济区办公室主任胡杰介绍了北京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情况。目前,北京临空经济区是全国首家临空型高端产业区,是北京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重点发展外向度较高的贸易服务、特色金融、展览展示等高端新兴产业,并将成为北京作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门户港。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邢久强 沈 聪

猜你喜欢
人口教授世界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