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过程设计

2013-05-25 00:26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325014
地理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荒漠化宅基地空心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325014) 雷 鸣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过程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325014) 雷 鸣

新课导入

【投影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

【提问】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有何特点?

【提问】从土地资源的属性来看,它属于哪一类?

【追问】可再生资源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永续可再生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显然,需要人类的合理利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板书课题)

新课学习

【提问】我国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质量不高,这是一大特点。耕地资源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图说地理】“哭泣的胡杨林”(图1),并配以下诗句:“胡杨林一片沉寂,虬劲的身躯化作碑林,见证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传奇。”

【提问】“哭泣的胡杨林”图片说明土地资源利用发生了哪些不良后果?

【追问】“哭泣的胡杨林”没有继续说着它的传奇,这是谁惹的祸呢?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案例分析】美国“罗斯福工程”案例及美国地形图。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大草原严重沙化,不断遭受沙尘暴袭击。1934年发生的一场风暴刮走了3亿多吨土壤,人畜大范围遭灾,当年小麦减产50多亿千克。此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启动了治理南方大草原沙化工程(简称“罗斯福工程”),营造林带总长近3万千米,保护农田160多万公顷;大力推广农田免耕、休耕和粮草轮作等土壤保护措施;数百万公顷易旱农田退耕还草,改为牧场。该工程使美国的“黑风暴”在肆虐多年后逐步减弱。这一工程也成为植树造林、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成功范例。

图1

①请你归纳美国“罗斯福工程”对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意义。

②美国“罗斯福工程”对我国防治土地荒漠化有何借鉴意义?

③我国在治理荒漠化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④我国政府近年来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课前上网查寻,这里由一位学生重点介绍,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延伸拓展】解读中国植树节图标(图2)的含义。

图2

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讲述。

节徽图案中的树,示意我国公民有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镌刻的“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子,又寓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造福人类的坚忍不拔决心。五棵树(三棵针叶树和两棵阔叶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的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追问】森林有哪些生态功能?

【图说地理】展示“修筑梯田(图3)”、“等高线耕作(图4)”、“保护性犁地(图5)”、“带状耕种(图6)”图片。说明这些图片示意的耕作方法在减少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总结板书】“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图示探究】学生展示课前获取的“‘空心村’印象”图组(图7)。

①你认为“空心村”现象对农村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②请你为整治“空心村”出谋划策。

【案例佐证】《治理“空心村”,助力“新农村”》案例给你有何启示。

近年来,由于全国乡镇村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加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民将建房重点向公路两侧倾斜,抢建、新建、扩张住房面积逐年增多,农民“离土又离乡”,甚至举家向城镇转移,使得“空心村”问题日益凸现。“空心村”的现状,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不利于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和村容村貌整洁,扰乱了农村村庄的统一规划。据统计,温州市有6268个行政村,按平均每村30亩计算,全县闲置土地就达18万亩左右。

“空心村”问题的解决,必须着眼于城乡一体化规划,以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耕地为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达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指导农民建造节地、节能和功能配置合理的住宅,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

——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土地资源国情和县情宣传教育,让干部群众认识到,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加大对土地管理法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宣传,要在基层干部中掀起学习《土地管理法》,依法管地用地,自觉保护耕地之风。同时,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在农村住宅管理中建立一个规范有序、责任明确的长效管理机制,并将其纳入依法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摸清农村宅基地底数,对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复垦、统一置换,整合资源,可有效缓解建设用地短缺的局面。同时,恢复征收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费,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农民建“大房”圈“大院”,乱占乱圈土地的行为,征收的有偿使用费可“专款专用”,作为治理“空心村”专项资金,专账管理。

——加大整治力度。对“空心村”的整治,必须从源头抓起,把“空心村”治理与宅基地审批挂钩,对村庄内有空闲地的,不再审批新的耕地作为宅基地,杜绝一户多宅现象。一户村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标。同时,强化拆旧力度,在审批新房用地手续时,可收取一定数额的旧房拆除押金,待旧房拆除后退还。旧房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自行拆除的,用拆房押金雇人拆除或强行拆除。旧宅基地收归后,可结合地形、区位等情况进行复耕,有效减少土地的闲置和废弃。

——建立健全退宅还耕补偿机制和空闲宅基地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放弃农村宅基地到城镇居住,已搬迁到城镇居住并自愿退宅还耕且以后不再申请新宅基地的农户,按其退出宅基地的面积,用一次性货币或发放养老金等方式给予补助。对农户退宅还耕的宅基地,应不影响其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益,不影响原作为农民身份应享受的政策待遇,退宅复耕后的宅基地归集体所有。对于农村空宅、闲置的宅基地,可在本行政村内实行有条件流转,政府应制定出相应的流转政策和措施,以合理利用空闲宅基地。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采取“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心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有步骤的整体搬迁,连片发展,向城镇集中。城镇周围村庄逐步向城镇集中,远离城镇、经济条件较弱的村庄,向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村集中,建设中心村,对规模较大的“空心村”,实行旧村改造,鼓励农户在老宅上建房,严防老村之外划新村。

“空心村”整治后的效果:通过多年对“空心村”的整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原来荒废的、闲置的土地,变为高产稳产的粮田。通过迁村并点,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盘活了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了居住集中和城镇化进程,村庄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治理,大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图片欣赏】让学生欣赏“新农村建设”图组(图8),感受新农村建设成果。

图8

【自主学习】学生先阅读“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模式”。然后教师出示“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六种模式”图片,让学生简要说明各种模式的好处。

【总结板书】“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延伸拓展】角色扮演:针对温州市的现状和所学的地理知识,你作为行政部门负责人,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耕地?利用什么办法来增加耕地?针对温州实际,你认为增加耕地面积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展示材料】“近年来温州市围垦滩涂所取得的成果”相关材料(材料略)。

猜你喜欢
荒漠化宅基地空心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地球是空心的吗?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空心人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空心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