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

2013-05-28 04:02韩俊贤
现代教育探索 2013年4期
关键词:莫泊桑习惯文章

韩俊贤

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进行写作时,曾以眼前经过的一辆牛车为例,让莫泊桑写出七篇不同的散文,当时莫泊桑很为难,福楼拜启发他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牛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岗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举不胜举,如对这些细节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100篇散文也不困难。”

的确如此,要提高作文水平,就要随时随地注意细致地观察、广泛的认识生活,从细微处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你要找你生活圈子以上的人作朋友,和他们多谈,记录他们的谈话,记下你随时随地对他们观察的所得。”

如果真能坚持这样做,日积月累,就能储备丰富的材料。写作文就会有话可说,甚至感到有说不完的话。有的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写作文就只好胡编乱造,还美其名曰:“发挥想象。”实际上,这种没有生活基础地想象出的文章是没有真正价值的。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要立足于“观察”,落实到“积累”。没有“观察”,无从“积累”;只有“观察”而不及时记录和积累,天长日久,素材尽失,“观察”已就白费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何况记录的过程就是消化材料的过程,就是激发情感和明确思想的过程。教师只有督促学生将观察结果诉诸文字,才能真正养成观察和积累的习惯。

培养观察的习惯,要注意训练学生有序观察,全面观察,突出重点的习惯。还要训练学生多角度作比较的观察,认识事物特征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的确,从不同角度比较是观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和良好习惯。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的习惯紧密结合,共同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写作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多写。因此,培养学生勤写勤练的习惯,是写作习惯培养中极重要的工作。

学语言的经验应该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小孩出生几个月,没进课堂,没查字典,不会语法修辞,只是听,跟着大人说,一词半句,慢慢就会说。何也能这样?是因为“熟”,学写作也是这样,靠“熟”,想“熟”就不能不勤写勤练。

勤写就要天天练,不间断。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又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这些都是讲坚持的道理。古今中外的大作家,本领都是这样练出来。鲁迅先生从小喜欢抄抄写写,到后来就成癖好,好象一天不写点什么就会若有所失。勤写就要抓住一切动笔的机会,勤写还要创造一些动笔的机会。对学生来说可以组织写墙报,向报刊投稿,同学之间对某事看法不同,不作口角之争而打笔墨官司。

练笔的形式常用的有“日记”和“札记”。“日记”时一种很好的练习写作的方式,表现灵活,可只记一天的经历,也可以天上地下,外物内心,无所不记。学生中记日记的并不多,或者一时有意而不能坚持,教师应该在这一点上多引导和督促。“札记”即“随笔杂感”,其内容可记“所读”或记“所思”,或二者皆记。过去许多大学者、大作家在这方面下过功夫,因而也就大有成就,清朝顾炎武的《日知录》则是。

培养学生勤写勤练的习惯,必须抓一个“恒”字。教师教之有“恒”,学生习之方有“恒”,同时还讲究一个方式方法,使学生勤而有“乐”,如此习惯乃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还应在“打腹稿,拟提纲”方面下功夫。

思路写在纸上是“提纲”,只在头脑中构想而不形诸文字是为“腹稿”。“提纲”都应建立在“腹稿”的基础上。提高有助于思路的条理化,使之明晰,丝织阵雨完善。提纲可以避免看见文体后无话可说,货款第十模糊,不知从何说起。

提纲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纲领式”的,只写内容的要点和文章的大致安排,或者只写内容要点。一种是“细目式”的,不仅写明内容,而且详细说明内容的安排,包括其先后、主次、详略、过渡、照应各方面的处理。对学生应重点训练写“细目式”提纲的习惯(当然,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则例外)。

培养学生打腹稿拟提纲的习惯,教师要在提纲的框架上作规定。同时还应注意长期训练,以使学生真正养成习惯。

要写好文章不能没有修改文章的习惯。前人总结“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就说明了这点。而不少学生对待作文甚为草率,有时匆匆成篇上交,不用说求好,就是再看一遍的耐心也没有。不以习惯于改文,乐于改文替代这番面貌,学生们的作文大致好不了。

想和写总有一段距离,写出来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正好把自己心里所想的明确表达出来,是极为少有的事。杰出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对自己描绘《复活》主角卡秋莎的笔法,总是不满意。他第一次写的是:“他是个瘦削而丑陋的黑发女人,有个扁塌的鼻子。”后来写成了人们现在所见的形象:“一个小小的年轻女人,他的脸色显出长期受监禁的人的那种苍白,叫人想到地窖里的番薯芽。两眼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旧放光,一只眼稍微有点斜视。”而这已经是第三十次修改了。

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首要的是要举出更多鲜活感人的事例,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就是长期的训练。集体评改、面批、分组评改均是常用而有效的办法。在写作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讲究规格的习惯。这是从文章“外表”的角度讲的。古人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具体说来,培养成“讲究规格”的习惯,重点有如下一些项目。

(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镇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莫泊桑习惯文章
习惯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上课好习惯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好习惯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