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3-05-30 06:06程宜康曹庭松
职教论坛 2013年12期
关键词:流程岗位素养

程宜康 曹庭松

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高端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岗位的技能培养,我们应该从技术素养的高度,全面综合考量技术人才的能力体系,高职教育也应探索更高层次、规格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建立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念,将有助于高职教育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技术素养初步养成。

一、技术应用能力与技术素养

匡瑛、石伟平认为技术人才不同于技能人才,他们应具有更宽广相关专业知识面;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和组织能力;拥有更多的工作实践经验[1]。其中,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技术应用能力,是所有要素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其他要素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需要的,因此,仅讲技能或技术能力是不够,只有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反映高技术人才的本质内涵。

从心理学看,能力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素养则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内质。技术素养的形成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技术素养能使技术能力具有可迁移性,即技术应用性。我们认为技术素养理解应从以下四个维度予以理解:技术思维维度,技术行为维度,技术态度维度、技术文化维度。其中技术思维是技术素养的核心,技术观察力,技术理解力(技术目标),技术判断力(整个技术过程),技术敏感力(再现与迁移),技术知识重构力。

长期以来,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能力培养对技术素养极少关注。一般情形下,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技术手段、工具的使用,技术标准、规则的执行,技术目标、过程的管理,技术原理、方法的应用。其中前两个方面也称技术行为能力。在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上述技术能力的前三个方面常常被描述为技术工作岗位能力。而技术原理、方法的应用可称作技术应用能力,只有通过技术应用才能体现技术人才的技术思维能力,即技术“实践智慧”。因此,高等技术技能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应该从技术素养角度予以新的理解和解读。

图1 基尔福特三维智力结构

如果我们再将基尔福特智力结构维度 (如图1)与本文提出的技术素养内涵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发现智力结构的“操作、内容”与技术素养的“技术思维、技术行为”与是一致的。智力的“分散思维、集中思维”能力与技术思维的技术敏感力和技术知识重构力相一致,智力的“评价、认知、记忆”能力与技术思维的技术理解力、技术判断力相一致。将“操作”维度的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评价,“内容”维度的所有因素,以及“产品”维度的关系、系统、转换、蕴含等进行组合,可用以描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因素,即能够反映技术人才的智力技能水平。所以从智力理论看,技术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应该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性质表述。

二、“产品、流程、系统”的概念及意义

我们将高职院校高端技能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的能力内涵理解定位于技术应用性,将技术人才职业素质的核心内涵确定为技术素养。因此,培养技术应用性能力和养成技术素养应该成为高职专业教育(尤其是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出发点,并且把“产品、流程”作为“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落脚点和载体。

(一)产品

产品是广义的产品概念,可以是有形的物品(如硬件、软件)、无形的服务/观念或者它们的组合体。就技术目标而言,可以分为“目标产品”和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过程产品”,“目标产品”是指能够交付用户直接使用,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过程产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准产品,或零件,或部件,或工艺过程中的加工对象,等等。对于学习者来说,产品是认识对象、工作对象、能力对象。

产品的意义在于:一是通过产品认识专业,即通过产品认识技术(技术知识、技术系统)和生产知识,并清晰的认识专业学习目标;二是通过对产品及产品链(关联产品、服务)的认识,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以产品成为课程的学习驱动,以具体的学习产物—产品,掌握与产品相关的知识、技能,并运用知识、技能完成产品和创新产品;三是通过产品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价值取向审视,通过产品形成的工作过程中对个体与团队工作价值的体验,使学生对职业技术能力和知识有着更为宽广和深刻的理解。

(二)流程

流程对于产品而言,具有规划、设计、操作程式等内涵,是具有真实生产意义的描述性用语,流程的理解还可以再分为产品生产的业务流程,也可称之为“产品过程”,以及工作流程,我们称之为具体工作岗位的“岗位工作过程”。“产品过程”包括了产品生产、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而言,“产品过程”是指包括除产品设计以外所有的生产、管理、服务过程,而不仅仅指生产过程。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要包括生产、管理、服务的“过程设计”,如工艺设计等。“岗位工作过程”是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这里的工作任务概念,可以是具体生产、管理、服务岗位或技术环节的具体职业活动或技术活动,这样的活动有着明确的任务目标。

流程的意义在于:一是从生产的技术意义上看,技术人员的流程能力也就是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在产品流程和“岗位工作过程”中才能体现技术人才的技术素养,特别是得到技术思维能力的必要训练,而不是仅仅熟练岗位工作技能。所以,流程能力对高职教育的学业标准提出了更准确和更高的规格要求。二是从教学意义上看,流程意味着教学流程再造,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即:既要基于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过程)构建课程结构体系,也要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构建具体课程的内容体系。从课程论或教学论的意义上看,基于产品生产流程的教学流程再造决定了专业学习的课程模式,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流程再造决定了具体课程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所提到的流程、“岗位工作过程”并不完全等同于当前职业教育话语系统中的“工作过程”—“旨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2],显然流程的内涵并不仅仅限于“活动和顺序”,流程是变化的,可想象的和可再造的,而“岗位工作过程”又要比“工作过程”更为实在和具体,但应该是确定的“活动和顺序”。因此,我们认为用流程和“岗位工作过程”来描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技术和工作特点更有意义。

(三)系统

系统在本文中同样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产品真实的生产系统和相应的技术系统,二是为专业教育所需系统化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前提。

系统的意义在于:一是人才培养应具有系统思维,因为产品生产流程和围绕产品生产、管理、服务的工作过程是系统化的,体现在产品生产流程及其工作过程中的技术系统(设计、生产、管理、标准、设备、工具、质量…)决定了技术学习的技术领域和知识领域。二是教学体系必须系统构建,因为与产品流程、工作过程相适应的学习领域及课程体系设计应该是系统化的。

三、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图2 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可以用图2来表示。其中由上至下分为理念层、原理层和方法层,树形网线所联系的是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要素内涵,箭状网线表明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教学流程再造逻辑路线。

(一)系统构建方法

1.产品分类。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服务)为对象,作为学生学习目标的驱动力。产品可以是能够反映较为完整技术领域的典型产品(用户目标产品),也可以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子产品”,或“过程产品”,如零件、构件等。产品对于不同专业而言,产品分类的逻辑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以技术领域分,也可以按产品门类分,也可以按产品完成难度分等等。

2.产品(生产/服务)流程及岗位工作过程确认。产品生产/服务流程定义了为实现产品/服务目标而事先设定的标准工作过程、工作规范、工作质量及工作组织协作关系。在企业话语语境下,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系统一般含有涉及设计、采购、物料、生产、质量、销售、财务、后勤、项目管理等业务流程,在技术话语语境下,有生产技术、工艺技术、技术客服、技术支持、技术保障、技术安全、技术管理、技术开发、技术质量等技术流程。技术流程更加接近于岗位工作过程,是岗位工作过程制定的最直接依据。有时细化的技术流程也可成为具体的工作过程。

岗位工作过程是具体技术工作的真实反映,也是技术流程的客观性具体详述,具有可描述、可记录、可测量性。岗位工作的技术“活动和顺序”应该被详尽的描述,并以此作为实践教学流程再造的依据。

3.实践教学流程再造。基于产品(生产/服务)流程和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流程再造,是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对于专业教育而言,产品的生产系统和基于“产品、流程”学习系统不是复制关系,而只是影射关系,因此必须按照技术教育的规律对真实的产品生产流程和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流程再造,使之成为适合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再造同时具有两条路线:一是要根据生产流程对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二是要根据岗位工作过程进行系统性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流程再造可分为7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与专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实践教学目标。其中包括:技术应用能力目标分解;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逻辑起点与终点分析。

第二阶段,选取符合实践教学目标的典型产品及其典型流程。其中包括典型产品与流程;产品及流程在技术系统(生产系统)中的状态特征分析;与产品及流程相关的技术领域分析;产品生产流程的环境分析。

第三阶段,依据产品及其流程确认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素养目标。其中包括:确认产品流程(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关键能力;列举技术素养观测点。

第四阶段,确定实践教学流程再造方案。其中包括:依据产品及流程的技术领域确定课程模式(如:目标产品贯通式学习、多元产品分段式学习、创新产品分立式学习等);依据技术(知识、技能)特征及学习难度确定课程(项目)学习的教学(学习)模式。

第五阶段,教学流程细分。其中包括:依据产品流程特点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课程(项目),选取必要的技术理论基础课程中的“产品”;依据流程能力和技术素养进行课程教与学的策略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课程学习绩效—“产品”、知识、能力、素养评估体系设计。

第六阶段,实践教学资源规划。其中包括:能够满足流程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训练的,具有真实产品对象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提供产品和技术互动的专业(职业)体验平台;用于项目学习和实训、试验、创新训练的课程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组织。

第七阶段,实践教学流程再造评估与持续改进。

(二)以“产品、流程”为对象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1.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教学流程设计后的课程建设工作。课程开发包括课程群的开发、独立课程的开发和已有课程的训练项目的开发,而每一门具体课程的开发需要基于具体技术岗位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仍然应该是以产品为对象,以流程为脉络进行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设计的核心主题是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技术素养内涵的初步养成。

2.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高职人才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技术素养培养的重要依托。以“产品、流程、系统”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训平台建设,必须坚持三个面向:

面向行业:实训平台的理念、建设方案保持与行业最新、最主流的应用相匹配,确保训练后的学生与行业需求保持高度匹配;

面向产品/服务:实训平台建设需要以具体的产品/服务为牵引目标,系统规划涵盖技术能力训练和技术素养训练的完整实训平台,确保平台建设的经济性和高利用率;

面向教学:把企业/工厂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引入校园,需要按照技术教育的规律进行重新再造,以适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培养质量的保障。

(三)系统构建原则

1.完整性。完整性指产品产出的过程(生产、管理、服务)完整性和具体工作任务实现的过程完整性;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要素对象(活动、角色、环境)的完整性。任何职业技术工作都是一个整体性的行为过程,体现在个体的职业和技术行为能力也应该是整体性的,它不仅要有“点状”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当然,过程完整性是相对的,基于过程的课程体系并不等同于过程化课程,准确地说,基于过程是基于过程的分析,而不是过程的复制。

2.整体性。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过程)与“工作过程”在生产系统(技术系统)中是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对于教学系统来说是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之间的关系,两者是完整的整体。整体性可以是课程的整体化设置,也可以是教学模式的整体化策略。具体说,整体性包括能力、知识、态度的整体性,课程门类的整体性,实践、技术基础理论教学的整体性。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后者,他们的关系可以是相互渗透,或相互依存,而最基本的关系准则是“实践导向”。

3.生态性。生态性是指实践教学体系的多元、开放、动态。多元是指学习的“产品”多元;开放是指对应于“产品”的流程及相应的教学流程是开放的;动态是指在相对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下,课程内容是动态发展的。

4.典型性。典型性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最重要的原则,包括产品典型性、流程(过程)典型性、(工作)任务典型性和能力典型性。

产品典型性。一是产品域内的典型产品,如电动工具中选择手枪电钻,机电一体化生产线;二是技术工具(设备、设施、软件等)的典型性,如图形软件中的UG等等。

流程(过程)典型性。包括产品流程典型性和工作过程典型性。流程典型性要求流程的相对完整(规划、设计、实施、检验、评价等),但绝不是流程的全部细节,即流程本身是有选择的。典型性的过程要求能反映产品和相应的岗位工作过程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特征。

任务典型性。任务必须是相同产品类中具有共性的职业技术活动,或者是在不同产品领域中,具有共同工作性质,以及工作特征(工作形式、工作要点或工作目标)类似的那些工作任务。

能力典型性。能力典型性是指个体在“产品过程”和“工作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核心能力和技术核心能力。

典型化的方法和程序是通过对产品,流程以及流程中的岗位、技术任务、工作过程等进行列举、界定、对比、归类、优化,最终确定典型化的产品、流程(过程)、岗位、技术及其工作任务,我们称之为典型化方法的“五步法”。

(四)主要实践模式

作者在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中,初步探索了以下三种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

目标产品贯通式:产品目标预设、三年贯一实现。面向过程产品,系统设计能力训练课程和技能训练。适用设计类、装备(设备)类等专业。

多元产品分段式:产品对象多元、三年分段实现。面向多元产品,系统设计技术领域课程和技能训练。适用电子、电气、通信等专业。

客户需求创新式:产品原创设计、自主团队制作。适用于研究性课程、院系科技社团第二课堂。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高等技术教育的确认和人才培养的高端化发展已经被逐步认可,对高端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也在被更多的院校重视,作为高技术人才的主要特征——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素养,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法,已经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匡瑛,石伟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1.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89.

猜你喜欢
流程岗位素养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