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语言艺术》课程内容研究

2013-06-01 00:56王保成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言学导游

王保成

(池州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系,安徽 池州247000)

《导游语言艺术》是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以提高学生自觉运用导游语言的一般原理,把握导游语言的规律,熟练掌握导游言语的各种实践技能和应用技巧为目的的综合性强的专业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从本课程性质和面临的问题出发,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方面做一些必要的探索。

1 课程性质

《导游语言艺术》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修完《导游业务》、《导游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接待服务礼仪》、《中外民俗》、《旅游应用文写作》、《旅游文学》、《旅游历史文化》等有关课程后,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以提高学生自觉运用导游语言自身的一般原理,把握规律,熟练掌握导游言语的各种实践技能和应用技巧为目的的综合性强的专业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该课程的性质,我们首先要区分以下两组概念。

1.1 导游语言与导游言语

一般认为,导游语言是导游交际的工具。从广义角度来说,导游语言是指与所有旅游活动有关的语言,其中包含静态的语言(如旅游指南、风物志、专题介绍等)和动态的言语(如称呼、问候、交谈、置疑、应对、拒绝、引导、讲解、告别等)。从狭义角度来说,导游语言是指导游人员引导旅游者游览参观时运用的讲解语言。导游言语是指导游交际活动中动态的话语,是导游交际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功能言语。就目前通行的导游语言教材来看,它们多涉及静态的导游语言,主要探讨导游讲解语言中的各种技巧以及一些有效的表达手法,有的也涉及导游交际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功能言语[1]。

在区分语言和言语之后,索绪尔认为语言学和言语学应该作为两门学科而分别加以研究。我们认为,这种倡导是合理的。就导游交际而言,优先研究的应是导游言语而不是导游语言[2]。

1.2 导游语言研究与导游语言艺术

导游语言研究属于社会行业语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不仅涉及行业语、语言变异、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民族、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心理、语言与社会语境等一系列社会语言学的重大课题,还涉及言语交际学、修辞学、主体学、语境学、委婉语、模糊语、体态语等语言学的一些分支学科的诸多内容,而且还涉及旅游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文学艺术、民俗学、民族学、心理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

导游语言艺术,即导游语言交际艺术,它几乎包括了言语交际的各个环节,如社交语言中的打招呼、自我介绍、寒暄、客套、搭讪、交谈、答问、安慰、劝说、解释、赞美、批评、拒绝、道歉等交际形式;公关语言中的致辞、接待、讲解等交际形式;服务语言中的引导、迎送等交际形式等等。因此,导游语言艺术应以导游语言研究为基础,更应突出对导游言语的研究。

2 课程内容建设

《导游语言艺术》课程内容建设要突出重点,要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艺术的角度,挖掘导游语言的组合要素,从教学实际出发,重新构拟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2.1 理论基础

语言学家索绪尔曾认为语言学可以分为 “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两大类。“内部语言学”旨在研究语言系统的内部结构,而“外部语言学”则把地理因素、社会因素等与语言结合起来研究,它企图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学科来研究语言。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语言,而是兼顾言语,尤其提倡联系语言本体之外的社会因素来研究语言,研究语言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认为社会语言学是一种现实社会的语言学,如果研究资料取自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语言学一定会更快地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拉波夫不仅以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作为研究资料,而且透过使用者的社会背景:社团、阶层、地位、性别、年龄、人种、方言、地域、风格等,来研究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可见,社会语言学的宗旨是在语言集团的社会环境中,在共时的平面上研究语言运用的规则和演变,试图建立能够解释这些规则和演变的语言学理论[3]。

目前,从国内外语言学著作来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表1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及主要内容

《导游语言艺术》应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不仅要研究导游语言,更要研究导游言语。但以汉语为母语的《导游语言艺术》不应完全照搬西方的社会语言学理论,它应结合本民族的语言特征,结合导游交际的实现途径,积极吸收语用学和修辞学的理论,以达到该课程的目标建设。

语用学是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4]。

修辞学也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旨在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言材料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揭示修辞现象与修辞观念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来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5]。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修辞学与语用学联系较紧。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而非语言系统内部,从而发现语用规律;修辞学,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语用学和修辞学都是以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遵循礼貌原则,研究语境,有助于语言学发展,提高人们语言交际能力,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导游语言艺术》课程建设应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联系导游交际全过程、充分吸收语用学和修辞学等方面的重要理论来构建一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教材。

2.2 课程内容建设

目前,对导游语言和导游言语的研究还很薄弱,相关教材也只有寥寥几本,如:魏星的《实用导游语言艺术》和《导游语言艺术》、韩荔华的《导游语言概论(第二版)》和《实用导游语言技巧》、刘伟的《导游语言技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蒋文中的《导游语言艺术一本通》,所涉论文的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编写一部适应新时代的《导游语言艺术》教材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在梳理和吸收社会语言学理论以及语用学修辞学等学科理论之后,结合导游交际的特点,遵循导游语言和导游言语的规律,整合现有各相关教材的理论方法和教学内容,挖掘出构成导游语言艺术的诸多要素,并针对这些要素做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以期实现该课程新的教学目标。新目标的实现有赖新教材的建设有赖新体系的构拟。为此,本文将《导游语言艺术》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做了新的构拟,详见表2。

表2 《导游语言艺术》新体系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特定课程知识体系的科学架构教材建设的核心,因此,本文旨在对《导游语言艺术》这本教材的建设做一点有益的探索,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因为任何一门教材的建设,不仅需要教师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这门教材建设得更加扎实,更加科学。

[1]韩荔华.导游语言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岑麒祥,叶蜚声,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语言学导游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网约导游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