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志愿者到新北川人

2013-06-04 07:23田明霞
中国西部 2013年13期
关键词:安家北川灾情

文/田明霞

2013年1月5日,新北川县城一家酒楼里,高朋满座,举杯庆贺吕义法和谌琳玲新婚大喜。至此,吕义法这个山东小伙子,在北川有了一个幸福的家,他也由一名志愿者成为了新北川人。

“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北川灾后重建中,有一群来自山东的小伙子,他们把青春热血汗水挥洒在了震后满目疮痍的北川羌寨。在见证一个崭新的北川诞生的同时,他们自己,也从援家到安家,成为“新北川人”。

2008年7月,吕义法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后,了解了四川地震灾情之后,参加了西部计划,到西部、到基层、到北川,抱着“到灾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和29名山东籍志愿者一起抵达四川。吕义法被分到北川擂鼓镇胜利村的帐篷安置区医疗点,好几百顶帐篷里,住着上千受灾群众,每天都有不少人因为头疼、脑热、拉肚子来此拿药。另外还有语言障碍,不少方言,吕义法更是听不懂,好在另一个当地志愿者,有时能充当“翻译”。

帐篷区晚上没电,吕义法只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受的是,下起雨来没完没了,被褥湿浸浸的,但是不盖又不行,因为山区的夏夜有些冷。那时余震不断,不远处的大山在黑夜里不时“咆哮”几声,那是松动的山石在滚落。这些都还不算什么,吕义法还要克服救灾激情过后,单调艰苦而又平淡的生活。吕义法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白天忘我工作,晚上读书,为痛失家园和亲人的灾区送去温暖和帮助,自己逐渐才充实了。”当问及现在的生活状况与当初相比时,他感叹道:“好多了,真的好多了,是好之又好!”

没多久,吕义法被调到位于擂鼓镇板房区的北川人民医院,除开展日常诊疗外,还做些办公室工作。吕义法高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读的是文科,担任过多年的学生干部,来北川后,他和同事们深入偏远山村、学校、工地开展义诊时,总是走在最前面。

2008年,“9·24”特大洪灾突袭北川,当天清晨,吕义法随临时医疗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奔赴灾情严重的擂鼓镇柳林村,一起转移受灾受伤群众20余人。9月28日,吕义法和同事们连续3天5次到擂鼓苏保田坝、元兴、五星茶坊、邓家的黄家坝村转移出来的受灾村民临时安置点巡诊,给群众发放预防感冒、肠胃病、驱虫等特效药物,讲解灾后疾病预防常识等。

到了2009年7月,此时的北川灾后重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吕义法选择了续签,继续留在北川做志愿者。他说:“一批批志愿者服务期满便陆续离开了,但是我对北川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2010年9月,北川人民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吕义法通过北川卫生系统招考考试,继续留在北川人民医院工作。2012年7月,吕义法参加北川人民医院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入选担任院达标办主任一职。目前,该医院也正在开展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

“现在就扎根北川,在这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当谈到这5年来,他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时,吕义法说:“在北川四年多的锻炼,让我成熟了、坚强了。现在我已在北川安家,是北川人了,喜欢这里的人,喜欢这个小城,继续努力为北川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安家北川灾情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小猫安家
造个鸟巢好安家
椰子安家啦!
A dataset of Ya’an Earthquake based on social media
“灾情”
北川的味道(四题)
基于移动终端的12322地震灾情上报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1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