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勾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3-06-05 07:25曹玉霞王海军王建朝聂培瑞张春龙张俊明冀来喜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2期
关键词:肩部肩周炎肩关节

曹玉霞 王海军 王建朝 聂培瑞张春龙 张俊明 冀来喜

1.山西针灸研究所,太原030006 2.山 西中医学院

肩周炎(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是肩关节周围炎症的简称,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临床表现以静息痛为特点,很多患者在睡梦中被疼醒,且疼痛很难忍受,疾病发展到僵硬期后肩关节活动受限,肩臂肌肉也会萎缩,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以至于生活不能自理[1]。国内文献资料表明:肩周炎在城市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8%[2],所以对本病的干预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只需1~2次锋勾针疗法就能对肩周炎起到很好的作用。锋勾针为师怀堂新九针之一,有其独特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本研究的开展以期为锋勾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肩周炎患者均来源于山西省针灸研究所疼痛中心和综合科。共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病人60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52.5岁;病程最长36个月,最短为1个月。所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并经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合格后录入。

诊断标准:西医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2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中医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纳入标准: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及病情属粘连前期和粘连期的患者,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自愿加入本实验并签订 “知情同意书”者,为纳入观察治疗病例。

排除标准:①肩关节的骨折、脱位、肿瘤、化脓性炎症、结核、风湿及类风湿病、颈肩综合征等。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 、糖尿病、孕产妇、精神病患者。③长期服用(接受)其他药物(治法)以及采取综合治疗者。④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而被中止试验的病例。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1.6±8.1岁;病程14.9±9.5个月。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2.2±7.5岁;病程15.2±8.3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齐同性与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A.患者取坐位,嘱患者患侧做内旋、外旋、反手摸背、摸耳等动作,同时寻找最痛点(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参照经穴定位国际标准(GB90)取穴],以龙胆紫于上述穴位上做好标记,常规皮肤消毒。B.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3ml,维生素B12注射液(天津药业)0.5mg,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20mg,0.9%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3ml,于上述标记点行穴位注射治疗,每穴1ml。C.锋勾针在所定的穴位处,快速刺入皮下组织,进针深度视病变部位的深度而定,将针身与皮肤呈70°,连续钩割、提拉组织内的纤维35次,必要时钩断部分筋膜、肌纤维、韧带等僵硬变性的组织,至有松动感即可,然后恢复进针的角度,迅速出针,局部拔火罐5min,吸出淤血,创口处常规消毒后创可贴贴敷。

对照组:同治疗组中操作步骤A、B。

观察指标:(1)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cNeill疼痛询问卷量表(MPQ),比较治疗前后积分差值。(2)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采用改良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变化,即使用痛尺进行治疗前后的测定(由患者和医生共同完成),再进行综合积分计算。比较治疗前后得分的差值。(3)肩关节查体积分,采用《颈肩痛》(周秉文主编)推荐的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即使用卷尺和旋转测量角度盘测量肩关节内旋和外旋的角度,摸背实验和摸口(耳)实验,将以上4项指标测定结果按评分标准换算。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好转: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30例,痊愈9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治疗组30例,痊愈20例,显效9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各项症状体征改善的疗效评价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积分比较(±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积分比较(±s)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Δ表示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32.21±4.15 16.48±2.65Δ治疗组 30 31.52±4.53 5.32±1.24Δ*

由表1可知,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对肩周炎的治疗有效。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肩周炎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平均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视觉模拟评分比较(±s)

表2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视觉模拟评分比较(±s)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Δ表示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7.51±1.43 2.65±1.16Δ治疗组 30 7.32±1.51 1.25±0.36Δ*

由表2可知,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对缓解肩周炎的疼痛有效。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缓解肩周炎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平均肩关节活动度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肩关节活动度积分比较(±s)

表3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肩关节活动度积分比较(±s)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Δ表示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表示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00.68±5.52 242.68±8.56Δ治疗组 30 95.42±4.88 320.45±10.65Δ*

由表3可知,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对改善肩周炎的症状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肩周炎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讨论

肩周炎中医称之为“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等,这与西医提出的观点基本吻合。虽然中医学没有明确提出肩周炎这一名称,但其属于“痹证”范畴,肩部主要归手三阳所主,内外因素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分别于前、中、后循行于肩臂的外侧,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及“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理论,分别取手三阳经之肩髃、肩髎、肩贞,此谓“肩三针”穴,同时于局部取经外奇穴肩前穴和阿是穴,以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而止痛。

锋勾针是重要的新九针针具之一,是师怀堂老先生结合古九针之一的锋针(即三棱针)与民间流传的勾针二者之特点,取其所长,融为一体而制成,故名曰锋勾针,由不锈钢制成,总体长14cm,分为针柄、针身、针头三部分。针体嵌于针柄中,针头与针身成110°,为三面有刃锋利的钩尖,钩长约3mm。它将毫针、锋针、勾针三者优势结合起来,同时具备了锋针疗效、勾针疗效和针刺疗效。但其克服了锋针仅在浅层施治的局限,克服了单纯毫针提插捻转刺激相对不足的局限,充分发挥勾针之优势,对病变组织实施钩割提拉手法,通过此独特的操作手法,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采取钝性分离和锐性分离并用的原则,使病理性粘连组织得到有效的剥离和松解,刮除已经形成的瘢痕,使病变组织恢复到原来位置,迅速获得正常活动功能[3]。

[1]郭长发,陈敏.肩周炎的诊治与康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

[2]于天源.肩周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

[3]郝世飞,张天生,靳聪妮,等.锋勾针疗法机制及针刺手法探讨[J].中国针灸,2010,30(8):692-694.

猜你喜欢
肩部肩周炎肩关节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肩关节手术的神经保护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